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54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2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板、支撑顶板、支撑件以及伸缩机构;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用于分别抵顶在基坑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支撑件和伸缩机构依次设置在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之间,支撑件的一端与支撑基板连接,伸缩机构位于支撑件和支撑顶板之间且分别与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支撑顶板连接;伸缩机构可沿着支撑件的轴向伸缩,以在伸缩机构轴向伸长时,伸缩机构驱动支撑件朝向远离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支撑顶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距离;在伸缩机构轴向收缩时,伸缩机构驱动支撑件朝向靠近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基坑,以提高适用灵活性。以提高适用灵活性。以提高适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的侧壁等进行支撑保护的结构。
[0003]如公开号为CN11287833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包括连续并排列设置的支护桩以及设于相邻两支护桩之间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至少一个阻挡板,阻挡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支护桩相连。当支护桩设置完成后,在相邻两支护桩之间设置加固件,通过加固件覆盖相邻两支护桩之间的基坑侧壁,使该区域的基坑侧壁上的泥土不容易下滑至基坑内。
[0004]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的基坑支护装置无法满足不同尺寸的基坑的支撑需求,从而导致适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板、支撑顶板、支撑件以及伸缩机构;
[0007]所述支撑基板和所述支撑顶板用于分别抵顶在基坑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伸缩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基板和所述支撑顶板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基板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位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支撑顶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撑顶板连接;
[0008]所述伸缩机构可沿着所述支撑件的轴向伸缩,以在所述伸缩机构轴向伸长时,所述伸缩机构驱动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支撑顶板和所述支撑基板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伸缩机构轴向收缩时,所述伸缩机构驱动所述支撑件朝向靠近所述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所述支撑基板和所述支撑顶板之间的距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顶板的朝向所述支撑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的空腔,所述伸缩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空腔的底部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空腔内的基座以及可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位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或气动伸缩杆。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为千斤顶。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基坑上与所述第一连
接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支撑顶板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基坑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支撑顶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延伸且用于搭设在所述基坑的顶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设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件,各所述加强件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基坑上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基坑连接。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板、支撑顶板、支撑件以及伸缩机构;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用于分别抵顶在基坑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支撑件和伸缩机构依次设置在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之间,支撑件的一端与支撑基板连接,伸缩机构位于支撑件和支撑顶板之间且分别与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支撑顶板连接;伸缩机构可沿着支撑件的轴向伸缩,以在伸缩机构轴向伸长时,伸缩机构驱动支撑件朝向远离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支撑顶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距离;在伸缩机构轴向收缩时,伸缩机构驱动支撑件朝向靠近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支撑基板和支撑顶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设置支撑件和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可以在轴向伸长时驱动支撑件朝向远离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支撑顶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距离,或在伸缩机构轴向收缩时驱动支撑件朝向靠近支撑顶板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支撑顶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基坑,以提高适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支撑基板;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2、支撑顶板;21、第一连接孔;3、支撑件;31、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连接横杆;4、伸缩机构;41、操作杆;5、支撑管;51、开口;52、空腔;6、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顶板2、支撑件3以及伸缩机构4。
[0030]其中,支撑基板1和支撑顶板2用于分别抵顶在基坑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支撑件3和伸缩机构4依次设置在支撑基板1和支撑顶板2之间,支撑件3的一端与支撑基板1连接,伸缩机构4位于支撑件3和支撑顶板2之间且分别与支撑件3的另一端和支撑顶板2连接。
[0031]伸缩机构4可沿着支撑件3的轴向(参照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伸缩,以在伸缩机构4轴向伸长时,伸缩机构4驱动支撑件3朝向远离支撑顶板2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支撑顶板2和支撑基板1之间的距离;在伸缩机构4轴向收缩时,伸缩机构4驱动支撑件3朝向靠近支撑顶板2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支撑基板1和支撑顶板2之间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基板(1)、支撑顶板(2)、支撑件(3)以及伸缩机构(4);所述支撑基板(1)和所述支撑顶板(2)用于分别抵顶在基坑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所述支撑件(3)和所述伸缩机构(4)设置在所述支撑基板(1)和所述支撑顶板(2)之间,所述支撑件(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基板(1)连接,所述伸缩机构(4)位于所述支撑件(3)和所述支撑顶板(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支撑件(3)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撑顶板(2)连接;所述伸缩机构(4)可沿所述支撑件(3)的轴向伸缩,以在所述伸缩机构(4)轴向伸长时,所述伸缩机构(4)驱动所述支撑件(3)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顶板(2)的方向移动,以增大所述支撑顶板(2)和所述支撑基板(1)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伸缩机构(4)轴向收缩时,所述伸缩机构(4)驱动所述支撑件(3)朝向靠近所述支撑顶板(2)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所述支撑基板(1)和所述支撑顶板(2)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2)的朝向所述支撑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管(5),所述支撑管(5)具有开口(51)朝向所述支撑件(3)的空腔(52),所述伸缩机构(4)位于所述支撑管(5)内,所述伸缩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3)和所述空腔(52)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连接在所述空腔(52)内的基座以及可沿所述支撑件(3)的轴向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位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支撑件(3)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件(3)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永涛王梁张海红盛万安吴军吴昊徐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