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18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瓶,包括一级容器、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近端的二级容器,所述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滴管,所述调节滴管连通所述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所述调节滴管上连通有可挤压的滴斗,所述调节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活塞,微型生态系统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内,所述一级容器内水分不足时,打开近端的活塞,挤压所述滴斗,所述二级容器中的水被吸入所述滴斗,关闭近端的所述活塞,打开远端的所述活塞,挤压所述滴斗,所述滴斗中的水排入所述一级容器中,可以在保证生态瓶密闭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人为的调节。况下对其进行人为的调节。况下对其进行人为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瓶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态处理
,尤其涉及生态瓶。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既能养殖,又能观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还能起到美化环境,舒缓身心的效果,也可以帮助小朋友增长知识,促进探究,增进理解。
[0003]现有的生态瓶样式各异,但大都是采用一个瓶子加上盖子进行密封,或者瓶子口朝下,底部设置有密封座,在瓶子里面自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这样制作的生态瓶无法对瓶内的微型生态系统进行简单调节,功能单一,难以把控微观世界的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生态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生态瓶,包括一级容器、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近端的二级容器,所述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滴管,所述调节滴管连通所述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所述调节滴管上连通有可挤压的滴斗,所述调节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活塞,微型生态系统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内,所述一级容器内水分不足时,打开近端的活塞,挤压所述滴斗,所述二级容器中的水被吸入所述滴斗,关闭近端的所述活塞,打开远端的所述活塞,挤压所述滴斗,所述滴斗中的水排入所述一级容器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容器、二级容器连接所述调节滴管处分别设置有连通一级容器内部、二级容器内部的滴管接口,所述调节滴管套设在所述滴管接口上,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滴管接口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滴管接口上设置断开,所述断开处设置有套圈,所述活塞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塞卡入所述套圈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容器的近端、二级容器的远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螺纹。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容器远端设置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内设置有瓶塞。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容器与所述二级容器之间设置有滤水机构,所述滤水机构包括滤水筒,所述滤水筒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设置有滤水板,所述一级容器、滤水筒、二级容器的内部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筒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螺纹。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滤水板之间的所述滤水筒内还设置有滤水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筒的内壁近端设置有突出部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所述的生态瓶,在一级容器、二级容器之间设置带活塞和滴斗的调
节滴管,当一级容器中的微型生态系统缺水时,可以挤压滴斗将二级容器中的水引入一级容器中,为一级容器中的微型生态系统补充水分,不用开瓶便可人为的对一级容器中的微型生态系统进行调节。
[0017](2)进一步的,活塞卡入套圈来堵塞滴管接口,进而阻塞调节滴管内的水流动,同时活塞上开设有通孔,只需旋转套圈内的活塞,使通孔对准滴管接口的断开处,活塞便不再阻塞调节滴管内的水流动,调节简单。
[0018](3)进一步的,在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之间还设置有滤水机构,当一级容器中的水分过多,超出微型生态系统中种植土的锁水能力时,一级容器中的水分通过滤水机构流入二级容器中,辅助微型生态系统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态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态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态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附图中标记:
[0023]1、一级容器;11、容器开口;12、瓶塞;13、活塞;14、套圈;15、滴管接口;16、种植土;17、螺纹;2、滤水筒;21、滤水板;3、二级容器;4、调节滴管;5、滴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上述生态瓶的结构,本技术限定术语“远端”和“近端”,具体而言,“远端”表示远离地面的一端,“近端”表示靠近地面的一端,以图1为例,图1中滤水筒2靠近一级容器1的一端为远端,图1中滤水筒2靠近二级容器3的一端为近端。
[0027]实施例中出现的生态瓶(图中未标注)均指本技术所述的生态瓶。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考图1至图3,生态瓶,包括一级容器1、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1近端的二级容器3,所述一级容器1与二级容器3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滴管4,所述调节滴管4连通所述一级容器1与二级容器3,所述调节滴管4上连通有可挤压的滴斗5,所述调节滴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活塞13,微型生态系统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1内,所述一级容器1内水分不足时,打开近端的
活塞13,挤压所述滴斗5,所述二级容器3中的水被吸入所述滴斗5,关闭近端的所述活塞13,打开远端的所述活塞13,挤压所述滴斗5,所述滴斗5中的水排入所述一级容器1中。
[0030]下面描述调节滴管4和滴管接口15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1]请参考图1、图3,所述一级容器1、二级容器3连接所述调节滴管4处分别设置有连通一级容器1内部、二级容器3内部的滴管接口15,所述调节滴管4套设在所述滴管接口15上,所述活塞13设置于所述滴管接口15上。具体地,当不需要通过调节滴管4进行调节时,可以将调节滴管4拆卸下来,一套调节滴管4可以同时用于多个生态瓶,同时取下调节滴管4的生态瓶也更加美观,便于观察。
[0032]请参考图3,所述滴管接口15上设置断开,所述断开处设置有套圈14,所述活塞1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塞13卡入所述套圈14内。具体地,活塞13卡入套圈14来堵塞滴管接口15,进而堵塞调节滴管4内的水流动,同时活塞13上开设有通孔,只需旋转套圈14内的活塞13,使活塞13上的通孔对准滴管接口15的断开处,使断开的滴管接口15连通,活塞13便不再阻塞调节滴管4内的水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容器(1)、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1)近端的二级容器(3),所述一级容器(1)与二级容器(3)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滴管(4),所述调节滴管(4)连通所述一级容器(1)与二级容器(3),所述调节滴管(4)上连通有可挤压的滴斗(5),所述调节滴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活塞(13),微型生态系统设置于所述一级容器(1)内,所述一级容器(1)内水分不足时,打开近端的活塞(13),挤压所述滴斗(5),所述二级容器(3)中的水被吸入所述滴斗(5),关闭近端的所述活塞(13),打开远端的所述活塞(13),挤压所述滴斗(5),所述滴斗(5)中的水排入所述一级容器(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容器(1)、二级容器(3)连接所述调节滴管(4)处分别设置有连通一级容器(1)内部、二级容器(3)内部的滴管接口(15),所述调节滴管(4)套设在所述滴管接口(15)上,所述活塞(13)设置于所述滴管接口(15)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接口(1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莲尤淋曹飞霞张黎云肖慧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归朴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