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65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厌氧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外壳、进水管和气液分离器,反应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内设置有厌氧反应层和布水管,布水管设置在反应外壳中心,污水管设置在布水管上并等距开设有若干污水孔,污水孔离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第二反应室内设置有若干三相分离器并分别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后通过排气管和出水管排出,并有部分水通过回流管流入第一反应室内。在本申请中污水孔离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应对逐步减少的局部水力阻力,实现同程布水。部分水从回流管流入厌氧反应层内,实现无外加动力的连续内循环搅拌。使污水与厌氧反应层充分接触,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稳定。水水质稳定。水水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厌氧方法因COD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处理中的关键设备,反应器处理效率决定于厌氧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要提高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必须提高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并强化其传质过程。第一代的常规厌氧反应器(类似于化粪池)和第二代的UASB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均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故有机负荷不高。
[000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即IC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由上、下两个动力学过程不同的反应室组合而成,反应器内部设有一回流水循环装置。该装置利用沼气产生的提升作用,由提升管将沼气和发酵液提升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水分离,液体通过回流管返回到下反应室进行搅拌,实现无外加动力的连续循环搅拌,从而使下反应室水力负荷成倍的增长,使厌氧污泥处于充分的膨胀状态,强化了污泥与有机废水的接触和传质过程,大大提高了有机物的消化速率和有机负荷。
[0004]传统的IC厌氧反应器进水系统的多点布水及回流水的布水方式不易做到均匀布水,易发生短流现象。存在着不均匀性,因而处理处理出水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旨在中心设置布水管,污水管设置在布水管上并等距开设有若干污水孔,污水孔离所述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实现均匀布水。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
[0007]反应外壳、进水管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反应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下方;所述第一反应室内设置有厌氧反应层和布水管,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外壳底端中心,污水管设置在所述布水管上并等距开设有若干污水孔,所述若干污水孔离所述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布水管连接,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反应外壳内;所述第二反应室内设置有若干三相分离器,所述若干三相分离器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外壳上,所述气液分离器将气液分离后通过排气管和出水管排出,并有部分液体通过回流管流入所述第一反应室内。
[0008]可选地,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室内,并等距开设有若干回流孔。
[0009]可选地,所述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污水管上方。
[0010]可选地,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阀门。
[0011]可选地,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布水管连接,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布水管之间设置有隔
板。
[0012]可选地,所述布水管直径大于所述回流管直径。
[0013]可选地,所述若干三相分离器分别通过提升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若干三相分离器分层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内。
[0015]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外壳,所述分离外壳内设置有中心筒,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中心筒连接;所述分离外壳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分离外壳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螺旋套设在所述中心筒外侧。
[0017]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8]污水从进水管进入,经过布水管和污水管分别从若干污水孔流出,厌氧反应层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分离,分别从排气管和出水管中得到沼气和净化后的水。
[0019]由于越远离中心的孔水力阻力逐步减少,污水孔离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应对逐步减少的局部水力阻力,使每个孔口出水流量基本相同,实现同程布水。部分水从回流管流入厌氧反应层内,进行旋流搅拌,实现无外加动力的连续内循环搅拌。使污水与厌氧反应层充分接触,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稳定。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除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厌氧反应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厌氧反应器一实施例结构剖面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反应外壳;101、第一反应室;102、第二反应室;2、进水管;201、进水阀门;3、气液分离器;4、厌氧反应层;5、布水管;6、污水管;601、污水孔;7、三相分离器;8、排气管;9、出水管;10、回流管;11、提升管;12、分离外壳;1201、出水口;13、中心筒;14、气泵;15、导流板;16、回流支管;1601、回流孔;17、隔板;18、回流阀门。
[002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装置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一种厌氧反应器。
[003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外壳1、进水管2和气液分离器3,所述反应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101和第二反应室102,所述第一反应室101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102下方;所述第一反应室101内设置有厌氧反应层4和布水管4,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外壳1底端中心,污水管6设置在所述布水管5上并等距开设有若干污水孔601,所述若干污水孔601离所述布水管5越远孔径越大;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布水管5连接,污水从所述进水管2进入所述反应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外壳、进水管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反应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下方;所述第一反应室内设置有厌氧反应层和布水管,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外壳底端中心,污水管设置在所述布水管上并等距开设有若干污水孔,所述若干污水孔离所述布水管越远孔径越大;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布水管连接,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反应外壳内;所述第二反应室内设置有若干三相分离器,所述若干三相分离器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外壳上,所述气液分离器将气液分离后通过排气管和出水管排出,并有部分液体通过回流管流入所述第一反应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室内,并等距开设有若干回流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污水管上方。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凤柳梁卫国梁建国任良军范丽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隆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