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00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获得高防滑性、轻量且易于行走的作业鞋。作业鞋(1)具备鞋帮(2)与外底(3),所述外底(3)具有与该鞋帮(2)的底部接合的基部(31)以及形成于该基部(31)的底面的块外观设计(32)。在作业鞋(1)中,外底(3)的基部(31)的壁厚在大致整面上均匀地形成,在鞋帮底部(21)的脚跟部(12)具备中空结构部(22)。中空结构部(22)的上部开口,且具备形成于底面上的一部分的厚壁部(23,24)。成于底面上的一部分的厚壁部(23,24)。成于底面上的一部分的厚壁部(23,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使用能抑制了水、油等引起的滑动的鞋底的作业鞋。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加工厂或饮食店的厨房等中,水、油等易滑的液体大多数的情况下会附着于地板上,在作业过程中行走时有可能导致打滑。因此,在这种较易打滑的场所进行作业的作业者优选使用具备能抑制水、油等引起的滑动的防滑性高的鞋底的作业鞋。
[0003]以往,在设置于这种作业鞋的鞋底中,作为提高防滑性的结构,已知有一种规定了触地部的硬度的同时规定设置在该触地部上的多个通过凹凸形成的块外观设计的鞋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除此以外,还已知一种具备外底和中底的鞋底,其中,该外底具有由规定形状的多个凹凸形成的块设计;该中底具有相比该外底为同等以上的硬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10690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165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在以往的鞋底结构中,从顶端(脚尖部)到后端(脚跟部)的外底的底厚并不恒定,特别是底厚从踩踏部到脚跟部逐渐变厚,因此,鞋底的各个块无法均匀受压,存在防滑性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0011]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获得高防滑性、轻量且易于行走的安全的作业鞋。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作业鞋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该作业鞋具备鞋帮与外底,所述外底具有与该鞋帮的底部接合的基部以及形成于该基部的底面的块外观设计,所述作业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底的所述基部的壁厚在大致整面上均匀地形成,外底的基部形成为与鞋帮的底部的壁厚相比同等或更薄,在所述鞋帮底部的脚跟部具备中空结构部,所述中空结构部的上部开口,且该中空结构部具备形成于底面上的一部分的厚壁部。
[0014]本专利技术人出于使用本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第5222431号的防堵塞鞋底来进一步提高防滑性的目的,使用由鞋帮、中底、外底构成的3色成型品以及由鞋帮、外底构成的2色成型品进行比较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0015]即,两者的底总壁厚虽为相同尺寸,但3色成型品的外底的脚跟部壁厚为9mm,2色成型品的外底的脚跟部壁厚为23.5mm。并且,测定两者的动摩擦系数时,3色成型品的动摩擦系数约为0.41,2色成型品的动摩擦系数约为0.28。
[0016]由此可知,相对于外底的脚跟部壁厚为23.5mm的鞋垫,脚跟部壁厚为9mm的鞋子的体感防滑性良好,在外底的脚跟部壁厚较薄的情况下,更能够获得高防滑性。
[0017]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认知而完成,能够提供下述一种鞋底:通过以遍及大致整面的方式均匀地形成外底的基部的壁厚,能够容易地将外底的脚跟部壁厚设置的较薄,从而能够稳定地得到高防滑性。
[0018]然而,从鞋跟高度来考虑,步行时的鞋跟具有一定程度的高度时,重心更容易向前方移动,能够更轻松地步行向前。
[0019]但是,若鞋跟高度过高,脚底会处于紧张的状态,对脚造成的压力大,步行效率可能恶化。另外,若鞋跟高度过低,则体重会集中于脚跟,有可能导致产生疲劳。这样,鞋跟高度起到将体重分散到脚底各部分且实现平均化的作用。因此,作为考虑了作业鞋的步行的容易度、疲劳减轻、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鞋帮,作业鞋脚型的踩踏部至脚跟部的距离优选设定平均10mm~15mm的鞋跟公差。
[0020]例如,为了对作业用长筒鞋设定鞋跟公差且将外底的壁厚整体均匀设置成较薄,则必须将鞋帮底部的脚跟部的壁厚设置得较厚。然而,在将鞋帮底部的脚跟部设置得较厚时,在进行鞋帮的注射成型之后对外底进行注射成型的顺序中,鞋帮的冷却变差,无法获得良好的成型结果。
[0021]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中空结构部设置在与鞋帮底部的脚跟部对应的位置上,能够在保持鞋跟高度的同时使外底的壁厚形成为均匀,从而能够实现整面均匀地受压,防滑性提高。而且,能够利用中空结构部实现轻量化。
[0022]而且,优选的是,所述鞋帮底部的所述中空结构部具备:格子状的第一厚壁部,其作为所述厚壁部从该中空结构部的底面立起;以及,格子状的第二厚壁部,其从由该第一厚壁部划分的内侧的底面突出。
[0023]作业鞋的脚跟部是步行时的触地开始部分,并且也是站立作业时被施加负荷的部位,因此,在加压时承受过度的压力而致使壁厚变得过薄,外观设计变形过大,而导致容易产生滑动。
[0024]因此,通过在鞋帮底部的中空结构部设置格子状的第一厚壁部和第二厚壁部,能够限制中空结构部的压缩而防止块外观设计极端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行进方向的阻力,从而提高防滑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位置实施方式的作业鞋的说明性剖视图。
[0026]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空结构部的说明性剖视图。
[0027]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空结构部的说明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业鞋1是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长筒鞋,如图1的剖视所示,具备鞋帮2和外底3。鞋帮2和外底3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内底使用平坦形状的内底。
[0029]鞋帮2具备底部21,在底部21的下表面设置有外底3。外底3具备与鞋帮2的底部21
接合的基部31以及构成形成于基部31下方的块外观设计的多个凸部32。
[003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作业鞋1具备由鞋帮2的底部21和外底3构成的鞋底。
[0031]在外底3的基部31中,从脚尖部10经由踩踏部11至脚跟部12的壁厚形成为均匀。而且,外底3的基部31形成为与鞋帮2的底部21的壁厚相比同等或更薄。
[0032]如图1及图2所示,在鞋帮2的底部21的脚跟部12形成有中空结构部22。如图2所示,中空结构部22具备从其底面立起的第一厚壁部23和比第一厚壁部23突起得少的第二厚壁部24。
[0033]图3是平面观察图2所示的脚跟部的图。如图3所示,第一厚壁部23形成为将中空结构部22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格子状,在由第一厚壁部23划分而成的内侧形成有比第一厚壁部23小的格子状的第二厚壁部24。
[0034]具有上述结构的作业鞋1通过设置有中空结构部22,能够在双色成型中将外底3的脚跟部12的壁厚设置得较薄(例如,9mm)。并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鞋1的结构,将外底3的脚跟部12的壁厚设置成9mm,测量该作业鞋的动摩擦系数,结果能够确认到该动摩擦系数约为0.48,是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技术指南JN IOSH

TR

NO.41的安全鞋
·
作业鞋技术指南2.2防滑性中的动摩擦系数0.30以上的5区段这一最高区段,且体感防滑性良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鞋,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该作业鞋具备鞋帮与外底,所述外底具有与该鞋帮的底部接合的基部以及形成于该基部的底面的块外观设计,所述作业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底的所述基部的壁厚在大致整面上均匀地形成,外底的基部形成为与鞋帮的底部的壁厚相比同等或更薄,在所述鞋帮底部的脚跟部具备中空结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隆一千叶一世横山尚弥鹿野勇
申请(专利权)人:弘进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