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9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包括:爬升钢梁和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爬升钢梁固定于电梯前室纵向主梁上,且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外侧端部抵在固定物上,且所述爬升钢梁的长度不长于电梯前室两纵向主梁之间的宽度。本结构充分利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缩短了爬升钢梁的长度,搁置于该主梁上,塔吊标准节从电梯前室预留的洞口穿过,可一定程度减少结构预留面积、缩短钢梁长度,减少内爬塔吊爬升作业安全隐患。同时,为有效分担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在首道爬升钢梁位置,两侧电梯井道内,采用支撑横梁。本结构具有轻量化、经济性、安全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爬塔吊施工作业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爬塔吊施工作业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爬塔吊施工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塔吊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爬塔吊技术常用于超高层施工中,其特点为塔吊布置于塔楼核心筒内,距离建筑物各边较为均匀,大臂覆盖范围广、起重效率高,但也存在核心筒内较大面积水平楼板预留后做,临边洞口较多、安全隐患大,且后补结构施工作业量较大、内爬长钢梁在核心筒内吊装、倒运十分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包括:爬升钢梁和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爬升钢梁固定于电梯前室纵向主梁上,且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外侧端部抵在固定物上,且所述爬升钢梁的长度不长于电梯前室两纵向主梁之间的宽度。
[0004]进一步改进为,电梯前室纵向主梁每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横梁。
[0005]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外侧端部设有长度调节件。
[0006]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为型钢,且所述长度调节件为金属垫块。
[0007]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由盘扣支架搭设而成。
[0008]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两端设有顶板。
[0009]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长度调节件为可调顶托。
[0010]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梯前室纵向主梁上预埋有连接件,所述爬升钢梁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所述支撑横梁的纵向支撑件。
>[0012]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纵向支撑件为脚手架。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充分利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缩短了爬升钢梁的长度,搁置于该主梁上,塔吊标准节从电梯前室预留的洞口穿过,可一定程度减少结构预留面积、缩短钢梁长度,减少内爬塔吊爬升作业安全隐患。同时,为有效分担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在首道爬升钢梁位置,两侧电梯井道内,采用支撑横梁。本结构具有轻量化、经济性、安全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爬塔吊施工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横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在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包括:爬升钢梁1和支撑横梁2,两个所述爬升钢梁1相平行放置于电梯前室的两个纵向主梁100上,两个爬升钢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电梯前室的两个纵向主梁100上,即每个爬升钢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个纵向主梁100上,且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100的外侧分别横向安装有所述支撑横梁2,通过该支撑横梁2有效分担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所述支撑横梁2的外侧端部抵在固定物上,将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传导给固定物,固定物通常为核心筒剪力墙,且所述爬升钢梁1的长度不长于电梯前室两纵向主梁100之间的宽度。爬升钢梁1上方为塔吊塔身节。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充分利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缩短了爬升钢梁的长度,搁置于该主梁上,塔吊标准节从电梯前室预留的3800
×
2600mm洞口穿过,可一定程度减少结构预留面积、缩短钢梁长度,减少内爬塔吊爬升作业安全隐患。同时,为有效分担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在首道爬升钢梁位置,两侧电梯井道内,采用支撑横梁。本结构具有轻量化、经济性、安全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爬塔吊施工作业风险。
[0025]为了能够更好地传导塔吊产生的水平分力,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电梯前室纵向主梁100每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横梁2。该支撑横梁2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爬升钢梁1的位置对应,以此能够更好地传导爬升钢梁1传递来的塔吊的水平分力。
[0026]为了便于支撑横梁的安装,需将支撑横梁的长度设计为略短于固定物与电梯前室纵向主梁100之间的距离,因此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2外侧端部设有长度调节件21。通过该才长度调节件21来弥补支撑横梁2长度的不足。
[0027]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2为型钢,取材方便,而且无需进行复杂加工和组装,且所述长度调节件为金属垫块。通过金属垫块来弥补支撑横梁长度的不足。
[0028]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支撑横梁的取材并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2由施工现场脚手架的盘扣支架搭设而成。
[0029]为加大支撑横梁端部的受力面积,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2两端设有顶板22,该顶板为钢板,并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横梁端部。
[0030]当支撑横梁采用盘扣支架搭设时,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长度调节件21为可调顶托。该可调顶托即盘扣支架用的常规可调顶托,从而和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调节支撑横梁的整体长度。
[0031]为提高爬升钢梁固定的稳固程度,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进行电梯前室楼板浇筑时,在纵向主梁100对应位置处预埋有连接件,该连接件顶部部分露出于楼板顶面,所述爬升钢梁1与所述连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32]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横梁2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所述支撑横梁2的纵向支撑件3。
[0033]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纵向支撑件3为脚手架。
[0034]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爬升钢梁和支撑横梁,两个所述爬升钢梁固定于电梯前室纵向主梁上,且在电梯前室纵向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外侧端部抵在固定物上,且所述爬升钢梁的长度不长于电梯前室两纵向主梁之间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梯前室纵向主梁每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外侧端部设有长度调节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内爬塔吊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为型钢,且所述长度调节件为金属垫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杨曹雪峰陶云海李淳何锐王佳庆杨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