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及用电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376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及用电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连接于第二壳体的第一卡扣件,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盒、第一线圈、第一磁芯、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一卡扣部,在组装时,第一卡扣部受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的挤压收缩至第一卡扣盒内,并挤压第一弹性部件,当第一卡扣部对准第一壳体的第一卡槽时,第一弹性部件恢复形变以推动第一卡扣部插入第一卡槽中,此时第一线圈的线路能保持连通,以使第一磁芯能在第一线圈通入电流时与第一卡扣部吸附,以将第一卡扣部从第一卡槽中移出。采用本方案,能够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安装的便利性以及批量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铁屑,以降低短路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及用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作为电池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对电池系统的能量进行管理,通过监控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等参数,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例如实现对电池系统的充电、剩余电量计算、可用功率计算等的管理。
[0003]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壳体主要由上盖和底壳组成,而该上盖通常是通过螺栓与底壳进行固定,即,上盖底壳之间主要是采用螺栓进行机械固定的,如此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组装以及拆解,对安装人员要求较高,且安装步骤比较繁琐;另外,在拧螺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铁屑,从而容易导致电池管理系统内的电子元器件出现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及用电设备,能够简化壳体的安装步骤,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安装的便利性以及批量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铁屑,降低电池管理系统内的电子元器件出现短路的机率,以降低使用的风险。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0006]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
[0007]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r/>[0008]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盒、第一线圈、第一磁芯、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盒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卡扣盒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磁芯设于所述第一卡扣盒内,所述第一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芯的外围,所述第一卡扣部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一卡扣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卡扣部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外并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作用力;
[0009]所述第一卡扣盒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卡扣盒外的第三导电部、第四导电部、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卡扣部插入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且所述第四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接电部和所述第二接电部保持电路连通,从而使所述第一线圈能通入电流,所述第一磁芯在所述第一线圈通入电流时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吸附,以使所述第一卡扣部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并将所述第一卡扣部从所述第一卡槽中
移出。
[0010]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在将第二壳体安装至第一壳体时,第一卡扣部受到第一壳体内侧壁的抵接作用收缩至第一卡扣盒内并挤压第一弹性部件,而当第一卡扣部对准第一卡槽时,第一卡扣部不再受到第一壳体内侧壁的抵接作用,此时第一弹性部件会恢复形变,以推动活动至第一卡扣盒外并插入第一卡槽中,实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安装连接;此时,第三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电连接,且第四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以使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保持电路连通,从而使得第一线圈能通入电流,从而在需要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拆分时,使得第一线圈能通入电流,以使第一磁芯能吸附第一卡扣部,以使第一卡扣部压第一弹性部件,并将第一卡扣部从第一卡槽中移出,实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拆分。
[0011]由上述拆装过程可知,相较于利用螺栓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安装步骤更加简化,且易于操作,拆装十分方便,能达到快速组装、高效生产的目标,同时还能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铁屑,降低电池管理系统内的电子元器件出现短路机率,以降低使用的风险。另外,由于只有当第一卡扣部插入第一卡槽时,第一线圈的电路才能保持连通,才能通入电流,才能使第一磁芯吸附第一卡扣部,使其从第一卡槽中移出收缩至第一卡扣盒内,并挤压第一弹性部件,所以当第一卡扣部从第一卡槽移出后,第一线圈的电路断开,第一线圈不再有电流通入,此时第一磁芯不再吸附第一卡扣部,第一弹性部件恢复形变,将第一卡扣部推动至位于第一卡扣盒外,实现第一卡扣部的自动复位,以确保第二壳体的下一次安装,而无需额外的操作,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中的一个为导电凸起,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中的另一个为导电槽,和/或,所述第四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一个为导电凸起,所述第四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另一个为导电槽,所述导电凸起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导电槽中。
[0013]相较于通过端面贴合接触电连接的方式,能增大第三导电部和第一导电部的接触面积,增大第四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能提高第三导电部和第一导电部之间的导电可靠度,提高第四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导电可靠度,同时在将第二壳体组装至第一壳体时,还能利用导电凸起和导电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第二壳体的组装起到导向作用,其确保第一卡扣部能对准第一卡槽,从而确保第一卡扣部能插入第一卡槽中,实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安装连接。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一卡扣件均为多个,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一卡扣件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部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一一配合插接,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的所述第三导电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导电部一一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的所述第四导电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一一电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的排布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接电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接电部交替排布,位于首部的所述第一接电部和位于尾部的所述第二接电部用于外接电源;
[0015]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和所述第二接电部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的串联连接,或者,各所述第一接电部内部均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各所述第二接电部内部
均设有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对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件上的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三导线及所述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导线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对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和所述第二接电部上的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三导线及所述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导线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的并联连接。
[0016]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扣件和多个第一卡槽,以利用多个第一卡扣件的第一卡扣部和多个第一卡槽一一配合插接,如此当第二壳体安装至第一壳体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可通过多个第一卡扣部和多个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实现安装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1)和第一导电件(112),所述第一导电件(112)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1121)和第二导电部(1122);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以及第一卡扣件(14),所述第一卡扣件(14)包括第一卡扣盒(141)、第一线圈(142)、第一磁芯(143)、第一弹性部件(144)和第一卡扣部(145),所述第一卡扣盒(141)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且所述第一卡扣盒(141)设有第一通孔(1411),所述第一磁芯(143)设于所述第一卡扣盒(141)内,所述第一线圈(142)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芯(143)的外围,所述第一卡扣部(145)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411),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44)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143)和所述第一卡扣部(145)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44)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卡扣部(145)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1411)外并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11)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卡扣盒(141)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卡扣盒(141)外的第三导电部(1412)、第四导电部(1413)、第一接电部(1414)和第二接电部(1415),所述第一线圈(142)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所述第一线圈(14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和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电连接,所述第一卡扣部(145)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11)时,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与所述第一导电部(1121)电连接,且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122)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保持电路连通,从而使所述第一线圈(142)能通入电流,所述第一磁芯(143)在所述第一线圈(142)通入电流时与所述第一卡扣部(145)吸附,以所述使第一卡扣部(145)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44),并将所述第一卡扣部(145)从所述第一卡槽(111)中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和所述第一导电部(1121)中的一个为导电凸起,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和所述第一导电部(1121)中的另一个为导电槽,和/或,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122)中的一个为导电凸起,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122)中的另一个为导电槽,所述导电凸起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导电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一导电件(112)和所述第一卡扣件(14)均为多个,所述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一导电件(112)和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12)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部(145)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111)一一配合插接,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12)的所述第一导电部(1121)一一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12)的所述第二导电部(1122)一一电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排布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多个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交替排布,位于首部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位于尾部的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用于外接电源;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142)的串联连接,或者,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内部均设有第一导线(1414a)和第二导线(1414b),各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内部均设有第三导线(1415a)和第四导线(1415b),对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上的所述第一导线(1414a)、所述第二导线
(1414b)、所述第三导线(1415a)及所述第四导线(1415b),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b)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b)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线圈(142)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1414b)和所述第三导线(1415a)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线(1414b)和所述第三导线(1415a)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电连接,对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上的所述第一导线(1414a)、所述第二导线(1414b)、所述第三导线(1415a)及所述第四导线(1415b),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b)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1414b)和所述第三导线(1415a)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142)的并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还包括PCBA(13),所述PCBA(1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一导电件(112)和所述第一卡扣件(14)均为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和所述第一卡槽(1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12)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扣部(145)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111)一一配合插接;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数量比所述第一导电件(112)的数量多一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和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均与所述PCBA(13)电连接,以通过所述PCBA(13)外接电源,剩余的其他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所述第三导电部(1412)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12)的所述第一导电部(1121)一一电连接,剩余的其他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12)的所述第二导电部(1122)一一电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的排布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多个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交替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电连接,位于首部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位于尾部的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电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142)的串联连接;或者,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内部均设有第一导线(1414a)和第二导线(1414b),各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内部均设有第三导线(1415a)和第四导线(1415b),对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件(14)上的所述第一导线(1414a)、所述第二导线(1414b)、所述第三导线(1415a)及所述第四导线(1415b),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b)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b)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线圈(142)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1414b)和所述第三导线(1415a)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线(1414b)和所述第三导线(1415a)的电连接处与所述第四导电部(1413)电连接,对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电部(1414)和所述第二接电部(1415)上的所述第一导线(1414a)、所述第二导线(1414b)、所述第三导线(1415a)及所述第四导线(1415b),所述第一导线(1414a)和所述第四导线(14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鹏杰郭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