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赣南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瓜类作物病害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4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名称为hjt6,其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673;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或由其制备的发酵液可用于抑制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的生长或防治由其引起的瓠瓜灰霉病。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并验证极细枝孢会引起瓠瓜灰霉病,同时通过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其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效果,能有效减少极细枝孢菌丝生长量,且对极细枝孢引起的瓠瓜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温室中防效高达92.63%,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能有效控制极细枝孢对瓠瓜的侵染,达到控制瓠瓜灰霉病发生的效果,有较大的潜力开发成商业化的活菌生防制剂。防制剂。防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瓜类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生防菌株
,尤其涉及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瓜类作物病害中的应用,尤其是用于防治瓠瓜灰霉病。

技术介绍

[0002]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Lagenaria Ser.)的一年生草本攀缘性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果鲜嫩多汁,味甜可口,是中国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相当普遍,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研究中首次在中国发现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一样会引起瓠瓜灰霉病的发生,据报道灰霉病病原能侵染蔬菜、果树、中药材等1000多种农作物,是一种全球性真菌性病害。菌丝侵染植物后,附着于表面并产生分生孢子,与宿主疏水性或糖基等表面特征识别、粘附,进一步萌发为幼殖体,分泌多种胞外酶降解植物细胞壁,侵入宿主细胞后分泌致病毒素、致病相关酶和蛋白,杀死宿主组织细胞。目前对于灰霉病的防治以啶酰菌胺、腐霉利、嘧霉胺等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抗药性、农药残留等生物环境安全问题,严重限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3]近年来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芽孢杆菌因其繁殖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在该领域应用广泛。其中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作为一种生防菌已被证明具有较强的防病作用,中国专利CN111254086A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阐述了B.velezensis Bv

6菌株可湿性粉剂对由B.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中国专利CN112029691A

贝莱斯芽孢杆菌YM

11

C在防治芒果炭疽病中的应用,阐述了B.velezensis YM

11

C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效达到73.49%;2022年竺利红等研究表明B.velezensis SM905对铁皮石斛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防效优于苯醚甲环唑(“芽胞杆菌SM905的鉴定及其对铁皮石斛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研究”);2023年LI XJ等发现B.velezensis Ba

0321对烟草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治效果达到81.0%(“Isolation,identification,and evaluation of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a 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 against tobacco root ro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2023年车建美等发现B.velezensis FJAT

55034对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果实的防治效果为66.0%(“芽孢杆菌FJAT

55034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对梨轮纹病菌的抑菌活性”)。
[0004]中国农作物种植范围广阔,土壤环境及地理气候差异明显,生防菌株的繁殖又与土壤、气候等密切相关,导致一些生防菌存在持效期短、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进一步筛选适应性更强的生防菌株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在前期首次发现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会引起瓠瓜灰霉病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分离筛选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并对该生防菌株的病原菌抗性及其对引起瓠瓜灰霉病的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了瓠瓜灰霉病的绿色防治。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673,其分类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保藏日期为2023年07月20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0008]进一步地,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的16S rDNA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Gyr B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其包含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或包含由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培养获得的发酵液。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菌浓度为1
×
107~1
×
109CFU/mL。例如,活菌浓度为1
×
107~5
×
107CFU/mL、5
×
107~1
×
108CFU/mL、1
×
108~5
×
108CFU/mL、5
×
108~1
×
109CFU/mL,更优选活菌浓度为1
×
108CFU/mL。
[0011]进一步地,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发酵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将贝莱斯芽抱杆菌hjt6划线接种于固体LB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其活菌浓度为1
×
107~1
×
109CFU/mL。具体地,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

80℃甘油中保存的贝莱斯芽抱杆菌hjt6划线接种于固体LB培养基上,在温度为30℃恒温箱中培养24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00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在30℃、18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48h,获得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的发酵液,其活菌浓度为1
×
108CFU/mL。
[0012]可理解的是,也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发酵方法:将发酵培养基(牛肉浸膏3g/L、大豆蛋白胨5g/L、葡萄糖20g/L、pH 7)6L装入10L发酵罐中,121℃下高压蒸汽灭菌0.5h,灭菌后降温至40℃立即接种1
×
108CFU/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种子液300mL(5%接种量),培养温度30℃、转速300r/min、气压0.05MPa、通气量0.4(V/V
·
min),培养72h,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hjt6的发酵液,该发酵液的有效菌浓度为1
×
10
10
CFU/mL。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包括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包括但不限于:分散剂、稳定剂、载体等。上述微生物菌剂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如粉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特征在于,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名称为hjt6,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673。2.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或包含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培养获得的发酵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菌浓度为1
×
107~1
×
109CFU/mL。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或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应用中的至少一种:在抑制病原菌生长中的应用、在防治由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病原菌包括极细枝孢、辣椒疫霉菌、层出镰孢菌、灰葡萄孢、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茄病镰刀菌、葡萄座腔菌、植物弯孢菌、茄腐皮镰孢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菌为极细枝孢,所述植物病害为由极细枝孢引起的瓠瓜灰霉病。6.一种用于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江涛钟秋瓒周英郭崇炎刘杨熊春晖张静燕罗素梅王真宋倩曾庆福何小露扶京龙陈嵘陈慧戈伶俐
申请(专利权)人:赣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