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岭南文物古建筑灰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49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岭南文物古建筑灰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制备效率,且用该方法制得的灰塑件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包括步骤S1:制备草筋灰,草筋灰中含有预制草筋和水泥;步骤S2:制作构件的骨架,骨架由基座和分支骨架组成,金属丝作为分支骨架;金属丝是被制成螺旋形的;步骤S3:将步骤S1所制备的草筋灰敷设到步骤S2的骨架上;步骤S4:令灰塑件表面形成耐候膜层;步骤S5:对刚实施了步骤S4的灰塑件马上进行上色灰处理;步骤S6:让灰塑件自然风干累积超过72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草筋灰准备时间短、可与传统制法的草筋灰牢靠粘结、降低开裂程度、不易缺损、易于修复且保留传统灰塑件的外观和质感等优点。保留传统灰塑件的外观和质感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岭南文物古建筑灰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岭南古建筑修缮中,会经常遇到需要修复灰塑构件,这样的灰塑构件可能是瓦片,也可能是艺术装饰件。公开日为2016年10月26日,公开号为CN10604543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名为“一种灰塑环保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文献,其有关灰塑建材的制备过程基本与传统的灰塑件制备过程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传统灰塑件因为工艺和材料的问题容易出现爆裂,缺失、脱色、酥碱、风化、残损等情况,而且草筋灰的制备等候时间通常需要二十多天,效率很低,且耐久度不佳,组织修复不容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观赏体验,而且较为频繁地修复本身也会影响建筑物自身的基础,修复次数过多并不会让建筑越来越还原为本来的面貌,因此修复工作除了考虑尽可能地保留旧物原配方和原貌外,还应该结合考虑现代材料和结构的使用,在尽可能保留旧物的原貌和原质感情况下,最好还能增加构件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岭南文物古建筑灰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制备效率,且用该方法制得的灰塑件具有较好的耐候性。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S1:制备草筋灰,用粉碎机将稻草粉碎成宽度1~3mm、长度不超过50mm的草筋;再按照重量份将草筋3~5份、石灰膏45~60份、糯米粉5~8份、红糖3~5份、砂130~160份同时搅拌30分钟以上,然后放置1~2天待用,使用时加入水泥18~25份、水8~20份搅拌均匀即可;
[0006]步骤S2:制作构件的骨架,骨架由基座和分支骨架组成,以较厚重的金属件作为构件的基座,在基座上以放射的形态固定有若干金属丝作为分支骨架;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2~6mm,所述金属丝是被制成螺旋形的,螺旋形的外径是8~25mm,螺旋的圈数至少为2圈;
[0007]步骤S3:将步骤S1所制备的草筋灰敷设到步骤S2的骨架上,并进行塑形以获得构件的目标形状;
[0008]步骤S4:在步骤3成型后的灰塑件未干透的情况下,在其表面喷上常温固化的水性FEVE树脂及固化剂,以令灰塑件表面随后形成耐候膜层;
[0009]步骤S5:对刚实施了步骤S4的灰塑件马上进行上色灰处理,上色灰之前确保所述耐候膜层未完全固化形成;
[0010]步骤S6:在气温不低于28℃且不高于35℃且避水的情况下让灰塑件自然风干累积超过72小时。
[0011]本专利技术中,草筋灰的制备采用了现代加工技术,将稻草直接进行粉碎并加入了适当的砂和水泥,在保留传统草筋灰作为主要成分的前提下,加入了现代材料,不再用传统的
搅拌、密封浸泡、发酵分解的方式制作而改用机械粉碎辅以石灰、糯米粉、红糖、水泥混合粘结的方式制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草筋灰的准备时间,将传统20天以上准备时间缩短为2~3天,另一方面这样的成分比例可以确保新制材料与原有的旧材料之间的粘合度能达到要求,并且冷热膨胀程度也相差不大,不会出现新制材料与原有旧材料之间容易分离而出现分界裂痕的问题。另外,由于灰塑件的主要粘性成分决定了它的整体膨胀率较高,虽然传统做法也有金属丝作为骨架,但是此时金属丝仅仅是根据造型而进行弯曲,对减轻草筋灰开裂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考虑。本专利技术考虑及此,在制作灰塑件的骨架时通常会选用比以往更粗一点的金属丝,但同时会将金属丝制成螺旋形,螺旋形比直线形具有更好的拉伸和回弹性能,因此在对抗热胀冷缩和确保灰塑材料不易脱落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试验表明以这样形状的金属丝作为分支骨架,能显著降低灰塑件的开裂程度。另外,本专利技术还为灰塑件加入耐候膜层以减少雨水进入到灰塑件的内部。传统的灰塑件一般会视砂石为杂质,然而本专利技术是加入了少量水泥,因此砂的加入反而是必要的,而且砂的比例是高的,这样才能控制好新材料的膨胀率与传统做法所得材料的膨胀率相近和能够相粘结在一起,这样的材料才能用于新造灰塑件,或者用于修复破损的旧的灰塑件。而砂的加入又为耐候膜层的固定提供了条件,传统制法的草筋灰表面是滑腻的,但同时又是容易出现粉灰掉落的,直接在其表面制作耐候膜层的话,由于耐候膜层本质上是属于高分子材料,其与传统草筋灰之间并不能很好地相容,因此耐候膜层不能直接建立在传统草筋灰的基础之上。但本专利技术的草筋灰具有较高比例的砂,因此在进行上色灰之前灰塑件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就大大增强了耐候膜层的附着面积,并且所选用的是水性的树脂材料,在灰塑件本身的水分还没有干透的情况下,树脂材料能部分地与灰塑件表面的水结合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渗透效果,这也有助于耐候膜层的固定。而即使树脂材料填充了灰塑件表面的砂之间的部分间隙,并且在后固化为耐候膜层,但耐候膜层的厚度其实是很薄的,此时灰塑件的表面仍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可以固定色灰。色灰是不考虑加入砂和水泥的,这样才能展现传统灰塑件的质感,即使后期掉色,重新上色灰仍然会比修复缺损要容易。这样的灰塑件制作方法优选作为新造艺术装饰件的制作方法。而当仅要作小体积的缺损修复时,直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而忽略制作构件的骨架步骤即可。
[0012]所述基座的材料优选是不锈钢;所述分支骨架的材料优选是铜。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草筋灰准备时间短、可与传统制法的草筋灰牢靠粘结、降低开裂程度、不易缺损、易于修复且保留传统灰塑件的外观和质感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5]以下以新造灰塑艺术装饰件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说明。
[0016]步骤S1:制备草筋灰,用粉碎机将稻草粉碎成宽度1~3mm、长度不超过50mm的草筋;再按照重量份将草筋3份、石灰膏50份、糯米粉5份、红糖3.5份、砂150份同时搅拌30分钟以上,然后放置1~2天待用,使用时加入水泥20份、水10份搅拌均匀即可。
[0017]步骤S2:制作构件的骨架,骨架由基座和分支骨架组成。本实施例考虑在原建筑上新造灰塑装饰件,所以该灰塑件完成后将不再移动。以较厚重的金属件作为构件的基座,将
基座预先固定在目标位置。本实施例中基座是用不锈钢筋制成的,再在基座上以放射的形态固定若干铜丝作为分支骨架。铜丝的直径大小的选用是与目标灰塑件的大小以及形状有关系的,但通常也不会选用超过6mm的铜丝。本实施例的铜丝的直径为3mm,且铜丝是被制成螺旋形的,螺旋形的外径是15mm,螺旋的圈数为3圈。应当说明的是,螺旋形的外径通常难以做得完全准确,所以螺旋形的外径值通常是平均值。以放射的形态固定作为分支骨架的铜丝,是指铜丝不做成一个闭环的形状或者说铜丝的首尾不相连在一起,这样避免灰塑件在较短期内出现爆裂的情况。
[0018]步骤S3:将步骤S1所制备的草筋灰敷设到步骤S2的骨架上,并进行塑形以获得构件的目标形状。该步骤采用现时的常规技法即可。
[0019]步骤S4:在步骤3成型后的灰塑件未干透的情况下,在其表面喷上常温固化的水性FEVE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岭南文物古建筑灰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草筋灰,用粉碎机将稻草粉碎成宽度1~3mm、长度不超过50mm的草筋;再按照重量份将草筋3~5份、石灰膏45~60份、糯米粉5~8份、红糖3~5份、砂130~160份同时搅拌30分钟以上,然后放置1~2天待用,使用时加入水泥18~25份、水8~20份搅拌均匀即可;步骤S2:制作构件的骨架,骨架由基座和分支骨架组成,以较厚重的金属件作为构件的基座,在基座上以放射的形态固定有若干金属丝作为分支骨架;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2~6mm,所述金属丝是被制成螺旋形的,螺旋形的外径是8~25mm,螺旋的圈数至少为2圈;步骤S3:将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