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44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组件、下支座组件、滑动柱组件及抗扭弹簧组件;上支座组件及下支座组件上分别开有T型弧槽;滑动柱组件包括滑动柱,分别设于滑动柱柱身上端的上翼板及下端的下翼板;上翼板、下翼板分别与两组T型弧槽的槽顶接触,滑动柱的端部与两组T型弧槽的槽底结贴合;上支座组件、下支座组件的对应四角间分别采用抗扭弹簧组件进行上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隔震支座,通过上翼板、下翼板分别与槽顶接触,以及述滑动柱的端部与槽底接触,起到了抗拉防提离的功能;在建筑物上下部发生扭转时,通过接触面产生摩擦进行缓冲耗能,同时可通过抗扭弹簧组件将扭矩转为弹性势能,使支座复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减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摩擦摆式减震支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其具有结构尺寸较小和可以控制结构隔震周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房屋结构和桥梁工程中;其利用钟摆原理实现减隔震功能,主要是通过滑动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实现减震功能,通过球面摆动延长梁体运动周期实现隔振功能。目前的建筑用摩擦摆式隔震支座由于隔震装置工作时沿着下支座板摆动,使得上部结构需要抬高,因此摩擦摆支座一般都没有抗拉拔功能,支座不能限制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只能受压,难以做到拉压兼顾。
[0003]专利CN203741993U公开了一种带有抗拉拔装置的摩擦摆式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锚固螺栓、上板组件、下板组件、摩擦摆式球面摆、抗拉拔装置,抗拉拔装置的抗拉拔块上端插入到导槽中、下端与下座板相连接。该专利中通过抗拉拔装置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并起到抗拉拔作用,但当上座板、下座板发生相对扭转时,两者间的扭矩无法通过抗拉拔装置进行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组件(1),其底部顺桥向开有第一T型弧槽(14),所述第一T型弧槽(14)包括第一槽底(141)和第一槽顶(142);与上支座组件(1)结构相同的下支座组件(2),其顶部横桥向开有第二T型弧槽(24),所述第二T型弧槽(24)包括第二槽底(241)和第二槽顶(242);滑动柱组件(3),包括滑动柱(31),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槽底(141)、第二槽底(241)贴合,其柱身上端两侧沿顺桥向对称设有上翼板(33),柱身下端两侧沿横桥向对称设有下翼板(34);所述上翼板(33)与第一槽顶(142)接触,所述下翼板(34)与第二槽顶(242)接触;以及抗扭弹簧组件(4),其分别将上支座组件(1)、下支座组件(2)的对应四角间进行上下连接;上支座组件(1)或下支座组件(2)在扭矩作用下绕滑动柱组件(3)转动,通过接触面产生摩擦对矩转进行缓冲耗能,同时通过抗扭弹簧组件(4)将扭矩转为弹性势能,带动上支座组件(1)、下支座组件(2)及滑动柱组件(3)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33)和下翼板(34)均为平板状结构,且长度小于第一槽顶(14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31)的外径与第一T型弧槽(14)的槽口宽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弹簧组件(4)包括活塞杆(41)、外筒(43)及万向座(44);所述万向座(44)分别设于上抗拉板(12)、下抗拉板(22)四角处相应位置;所述活塞杆(41)一端与设于上抗拉板(12)底部的万向座(44)连接,另一端位于外筒(43)内;所述外筒(43)底部与下抗拉板(22)顶部上的万向座(4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型防提离抗拉拔建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弹簧组件(4)还包括抗拉弹簧(42);所述抗拉弹簧(42)位于外筒(43)内,其一端与所述活塞杆(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43)内腔底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磊梁旭何巍周春王福华柳胜黎明智孙馨睿付国梓陈飞杨晓伟赵连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