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膜及制备与其在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16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光膜及制备与其在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中的应用。一种反光膜,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高密度聚乙烯树脂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膜及制备与其在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光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反光膜及制备与其在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面漂浮式发电项目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承载浮体是重要的基础,支撑着整个水面光伏发电及各类组件,水面发电效率主要依靠支撑浮体提供的角度,目前主流方式是根据当地的纬度设计最佳倾角,使得光伏组件能够得到最大发电效率。为了再次增加发电效率,有的试验项目研究跟踪支架,虽然发电效率可以提升5%

10%个点,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后期设备产生的维护成本也逐渐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水面光伏发电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光膜及其制备并将其应用于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反光膜的使用能够增加双玻组件背面的光照,提升水面漂浮式系统的发电效率。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之:
[0004]一种反光膜,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高密度聚乙烯树脂55%

78%,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

10%,抗氧剂1%

5%,抗紫外助剂0.03%

0.1%,微棱镜10%

20%,增塑剂5%

10%;所述微棱镜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所述微棱镜粒径小于0.5mm且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仅将微棱镜与聚乙烯树脂复配混合时,微棱镜颗粒的掺杂会对树脂材料的成膜成型造成影响,而将微棱镜颗粒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后的微棱镜更易于分散在聚乙烯树脂中,降低了其团聚,提高了表面活性,同时也可以去除表面的粉尘等,能够提高微棱镜更好的与树脂材料的相容性。
[0005]为了进一步获得成型质量更佳的树脂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添加原料增塑剂,所述增塑剂可以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等,其用量占比在5%

10%即可。增塑剂有利于聚乙烯材料的成型,同时,能更有效增强微棱镜与聚乙烯树脂的结合,使其与聚乙烯树脂结合更牢固。另外,增塑剂采用5%

10%占比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也能够有效保证树脂材料的透光性。增塑剂含量过高时,也会对成型后树脂材料的透光性造成影响,而增塑剂含量过低则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成型的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高密度聚乙烯190℃、21.6kg的熔融指数为6

15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90℃、5kg的熔融指数为5

20g/10min。
[0007]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氧剂包含主抗和辅抗,主抗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1024中的至少一种;辅抗为抗氧剂DLTP、抗氧剂636和抗氧剂68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氧剂重量比例为主抗:辅抗=1:1。
[0008]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紫外助剂由紫外吸收剂和光稳定剂组成,紫外吸收剂为UV

400、UV

531、UV

P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稳定剂为UV

944、UV

119、UV

622中的至少一种;抗紫外助剂重量比例为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1:1。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反光膜的制备方法,其可采用下述步骤: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挤出成膜设备进料系统进行熔融挤出,再进行拉伸,调整所需膜厚。
[0010]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反光膜可作为反光浮体膜在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中应用,应用时,可对浮体上表面进行热熔,然后将反光膜进行热熔贴合到浮体上。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乙烯树脂型反光膜以及该反光膜在水面漂浮反光浮体中的应用,所述反光浮体膜采用挤出工艺,通过在浮体表面熔接反光膜层,提升了水面承载浮体的反光率,从而提升水面漂浮式系统的发电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的阐释,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3]实施例1
‑4[0014]S1.将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的微棱镜、抗氧剂和抗紫外助剂、增塑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挤出成膜设备进料系统进行熔融挤出;
[0015]S2、将挤出反光膜进行拉伸,控制膜厚1mm

2mm;
[0016]S3、对吹塑浮体上表面进行热熔,然后将挤出的反光膜进行热熔贴合,得到水面漂浮式反光浮体。
[0017]表1反光膜各材料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0018][0019][0020]性能测试:
[0021]紫外光反射率(波长200

400nm):按照HG/T4915

2016测试标准,使用分光测色仪测试其反射率。
[0022]可见光反射率(波长390

780nm):按照HG/T4915

2016测试标准,使用分光测色仪测试其反射率。
[0023]表2实施例0

4反光浮体的反光性能测试
[0024][0025]实施例0为普通吹塑浮体(不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光膜)。
[0026]比较例1
‑4[0027]与实施例1

4分别对应,所不同的是,微棱镜不经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其他与实施例1

4相同。所得到的反光浮体的反光性能测试如下表3。
[0028]表3比较例1

4反光浮体的反光性能测试
[0029][0030][0031]可见,微棱镜不经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也能得到反光浮体,但是其反光性能相比实施例1

4降低很多,另外,也出现无法成型成膜的情况如比较例4。
[0032]比较例5
‑8[0033]与实施例1

4分别对应,所不同的是,不添加增塑剂。所得到的反光浮体的反光性能测试如下表4。
[0034]表4比较例5

8反光浮体的反光性能测试
[0035][0036]可见,不添加增塑剂所得到的反光膜用于制作反光浮体,其具有较佳的反光性能,但是,也出现无法成型成膜的情况如比较例8。
[0037]比较例9

12
[0038]与比较例1

4分别对应,所不同的是,不添加增塑剂。试验发现,微棱镜在不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且不添加增塑剂的情况下,微棱镜与聚乙烯树脂不能很好的融
合,均难以成型成膜。
[0039]应当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所述之
技术实现思路
仅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膜,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高密度聚乙烯树脂55%

78%,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

10%,抗氧剂1%

5%,抗紫外助剂0.03%

0.1%,微棱镜10%

20%,增塑剂5%

10%;所述微棱镜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粒径小于0.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190℃、21.6kg的熔融指数为6

15g/10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90℃、5kg的熔融指数为5

20g/10min。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含主抗和辅抗,主抗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1024中的至少一种;辅抗为抗氧剂DLTP、抗氧剂63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筱张立军陈晓峰刘磊孙岩松王加庆张前雄陈涛方中正顾成勇张佳佳王多军江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