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艇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07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5
一种救生艇及生产工艺,包括艇身主体,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置防撞垫,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有提手;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前部设有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前密封舱,所述前密封舱内填充泡沫;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后部设有后隔板,所述后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后密封舱,所述后隔板上设有排水口及与排水口配合的排水塞;所述艇身主体由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真空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所述艇身主体包括甲板和船底,所述甲板中部设有舱口,所述舱口内设有座椅,所述甲板的后部中间位置凹陷,四周形成凸起边缘,凸起边缘设有若干抓握把手,所述甲板的前部设有救生绳索。本发明专利技术救生艇以海上皮划艇为基础设计,机动性好,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负载能力强。负载能力强。负载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艇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尤其是一种救生艇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上救援主要采用的救援设备包括救援桨板,开放式座舱救援舟,充气式救援舟及摩托艇等。救援桨板和开放式座舱救援舟使用无动力驱动形式,充气式救援舟和摩托艇采用马达驱动的动力驱动形式。
[0003]救援桨板的缺点:救援桨板多使用于近海沙滩及静水区域,不适宜复杂的水上环境;站姿划行的特点,决定救援桨板不适宜长期划行及巡逻使用。
[0004]开放式座舱救援舟的缺点:一般采用滚塑材料制作,重量较重,速度慢,实施救援的使用中效果较差。
[0005]充气式救援舟的缺点:多应用于救援目标明确的应急救援,需要有动力驱动,需要多人配合使用,机动性相对较差。
[0006]摩托艇的缺点:摩托艇采用动力驱动,机动性强,速度快,使用成本较高;动力驱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及危险性,对救援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救生艇及其生产工艺,机动性好,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负载能力强。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艇,包括艇身主体,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置防撞垫,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有提手;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前部设有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前密封舱,所述前密封舱内填充泡沫;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后部设有后隔板,所述后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后密封舱,所述后隔板上设有排水口及与排水口配合的排水塞;所述艇身主体由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真空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所述艇身主体包括甲板和船底,所述甲板中部设有舱口,所述舱口内设有座椅,所述甲板的后部中间位置凹陷,四周形成凸起边缘,凸起边缘设有若干抓握把手,所述甲板的前部设有救生绳索。本专利技术救生艇以海上皮划艇为基础设计,单人即可使用并实施救援,其使用情景也非常丰富,可适应任何的水上环境,如湖泊、河道、海洋等,坐姿的形式也适用于长距离的巡逻及保护,与其他救援设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救援皮划艇设计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初级稳定性和终级稳定性,以确保在救援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性,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为了应对救援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物,救生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具有坚固耐用的结构,兼具轻量化和耐用性的特点;救生艇具有较大的容积和承载能力,以携带救援装备和执行救援任务;救生艇配备救生绳索、抓握把手等救援装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0009]作为改进,所述提手为T型提手,所述提手设在甲板上。
[0010]作为改进,所述防撞垫为EVA泡沫棉,所述防撞垫呈V型,贴合艇身主体首尾的形
状。
[0011]作为改进,所述凸起边缘对应抓握把手处设有凹槽,所述抓握把手由藏在凸起边缘内的绳索穿过凹槽处所形成。
[0012]作为改进,所述甲板的前部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穿孔,所述救生绳索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座。
[0013]作为改进,所述甲板与船底的拼接处外壁设有外边条。
[0014]作为改进,所述艇身主体由外向内包括胶衣层、第一玻纤布层、强芯毡层和第二玻纤布层。
[0015]作为改进,所述强芯毡的厚度为2.0mm,甲板所采用的第一玻纤布和第二玻纤布为E200平纹布,船底所采用的第一玻纤布和第二玻纤布为E320平纹布。
[0016]本专利技术救生艇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模具准备:甲板模具,船底模具进入模具干燥房进行检查并清理模具,均匀打一层脱模剂,粘贴分色美纹纸;(2)喷胶衣:模具进入喷漆房并在模具上喷涂间笨胶衣,喷涂完成后进入胶衣固化房让胶衣固化;(3)铺布:模具进入成型区并在模具上按照结构铺层图对不同规格玻纤布进行铺设;(4)灌胶:铺布完成后向模具罐入定量乙烯基树脂;(5)真空固化:用胶膜覆盖密封模具然后打开真空泵抽真空,树脂在真空压力下流动均匀浸透纤维布和强芯毡,调平整真空胶膜,浸胶完成后用烤灯加温辅助树脂固化;(6)脱膜:树脂完全固化后将成型好的甲板和船底取出模具;(7)裁切:将成型好的甲板、船底、隔板的半成品送入打磨房进行裁切修边;(8)合并:将打磨好的甲板、船底、隔板组装合并粘接为一个整体;(9)制作外边及磨补:在甲板和船底合并的交接缝上制作一条外边条;(10)抛光:磨补完成的艇身主体进入抛光房进行抛光打蜡处理;(11)装配:对抛光完成后艇身主体安装配件。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救生艇以海上皮划艇为基础设计,单人即可使用并实施救援,其使用情景也非常丰富,可适应任何的水上环境,如湖泊、河道、海洋等,坐姿的形式也适用于长距离的巡逻及保护,与其他救援设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救援皮划艇设计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初级稳定性和终级稳定性,以确保在救援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性,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为了应对救援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物,救生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具有坚固耐用的结构,兼具轻量化和耐用性的特点;救生艇具有较大的容积和承载能力,以携带救援装备和执行救援任务;救生艇配备救生绳索、抓握把手等救援装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救生艇俯视图。
[0019]图2为救生艇侧视图。
[0020]图3为艇身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救生艇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2]图5为救生艇作为担架施救示意图。
[0023]图6为救生艇利用救生绳索施救示意图。
[0024]图7为救生艇作为浮力平台施救示意图。
[0025]图8为船头载运施救示意图。
[0026]图9为船尾载运施救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2所示,一种救生艇,包括艇身主体和座椅,艇身主体的两端将,中间宽,座椅设在中间舱口11内,可容纳一个人,本专利技术救生艇以海上皮划艇为基础设计,单人即可使用并实施救援,其使用情景也非常丰富,可适应任何的水上环境,如湖泊、河道、海洋等,坐姿的形式也适用于长距离的巡逻及保护,与其他救援设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救援皮划艇设计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初级稳定性和终级稳定性,以确保在救援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性,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艇身主体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标识,红色和黄色相间,增加救生艇在水上的可见性,帮助他人快速发现并提供救援。所述艇身主体包括甲板2和船底1,所述甲板2中部设有舱口11,所述艇身主体由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真空成型工艺制作而成,为了应对救援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物,救生艇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具有坚固耐用的结构,兼具轻量化和耐用性的特点。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置防撞垫3,所述防撞垫3为EVA泡沫棉,所述防撞垫3呈V型,贴合艇身主体首尾的形状,防撞垫3不仅增加救生艇的浮力,而且提高救生艇的抗撞击结构强度,尤其是在艇身主体易撞击的首尾位置。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有提手4,所述提手4为T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艇身主体,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置防撞垫,所述艇身主体的首尾位置设有提手;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前部设有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前密封舱,所述前密封舱内填充泡沫;所述艇身主体内的后部设有后隔板,所述后隔板与艇身主体形成后密封舱,所述后隔板上设有排水口及与排水口配合的排水塞;所述艇身主体由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真空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所述艇身主体包括甲板和船底,所述甲板中部设有舱口,所述舱口内设有座椅,所述甲板的后部中间位置凹陷,四周形成凸起边缘,凸起边缘设有若干抓握把手,所述甲板的前部设有救生绳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为T型提手,所述提手设在甲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为EVA泡沫棉,所述防撞垫呈V型,贴合艇身主体首尾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边缘对应抓握把手处设有凹槽,所述抓握把手由藏在凸起边缘内的绳索穿过凹槽处所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的前部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穿孔,所述救生绳索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与船底的拼接处外壁设有外边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陆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