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并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83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全并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的F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引网故障识别
,具体涉及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气化铁路牵引网供电方式包含单线直供

复线直供

单线
AT
供电

全并联
AT
供电等多种方式

高速铁路的机车速度快

功率大,因此多采用全并联
AT
供电方式

全并联
AT
供电方式牵引网包含接触线
(T
线
)、
正馈线
(F
线
)
和钢轨
(R)
等,接触线用于给电力机车提供
27.5k
电压,正馈线和钢轨为回流线,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接线示意如图1所示

[0003]当牵引网出现
F
线断线故障且断线处均悬空时,变电所测量阻抗增大,且保护无法识别故障,仅回流不畅

机车仍可正常运行,但断线可能会对机车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而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方式或者视频监控方式对
F
线断线故障识别,准确度不高,且断线会对机车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结合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上下行电流数据及断路器位置,对牵引网机车运行时分区间进行
F
线断线识别,能够准确识别
F
线断线故障并发出故障指示,指引运营维护人员迅速处理故障,恢复牵引网的正常供电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获取牵引网供电臂中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模拟量为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上下行电流数据,开关量为断路器位置;
[0008]根据断路器位置,识别牵引网运行方式;当牵引网运行方式为全并联
AT
运行方式,根据上下行电流数据,结合牵引网机车运行,分区间进行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和变电所至
AT
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

[0009]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0010]当识别出
F
线断线的连续次数达到预设值,则进行对应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预警

[0011]进一步地,上下行电流数据包括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
AT
所下行
T
线电流
AT
所下行
F
线电流
AT
所上行
T
线电流
AT
所上行
F
线电流
AT
所吸上电流分区所下行
T
线电流分区所下行
F
线电流分区所上行
T
线电流分区所上行
F
线电流分区所吸上电流
[0012]进一步地,断路器位置包括变电所的第一断路器
1QF
位置

第二断路器
2QF
位置,
AT
所的第三断路器
3QF
位置

第四断路器
4QF
位置,分区所的第五断路器
5QF
位置

第六断路器
6QF
位置

[0013]进一步地,根据断路器位置,识别牵引网运行方式,包括:
[0014]当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所有
1QF

6QF
断路器位置均在合位时,牵引网运行方式为全并联
AT
运行方式

[0015]进一步地,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包括:
[0016]当牵引网有机车运行时,根据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和机车负荷电流
I
fh
,采用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法,进行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
[0017]当存在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时,则继续采用第一上下行判断条件判断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为上行
F
线断线故障或者下行
F
线断线故障

[0018]进一步地,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法的公式为:
[0019][0020]式中,为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为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为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为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
I
fh_set
为最小机车负荷电流定值
,
用于判断供电臂范围内是否有机车运行,该电流定值可根据铁路线路实际运行机车的最小负荷电流确定;
k1、k2为
AT
段区间判断阈值,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可根据上

下行线路对称度情况进行调整设置;
||
为绝对值

[0021]进一步地,第一上下行判断条件包括第一上行判断条件和第二下行判断条件;
[0022]当满足第一上行判断条件时,判断为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上行
F
线断线故障;
[0023]当满足第一下行判断条件时,判断为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下行
F
线断线故障;
[0024]第一上行判断条件为:
[0025][0026]第一下行判断条件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获取牵引网供电臂中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所述模拟量为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上下行电流数据,所述开关量为断路器位置;根据所述断路器位置,识别牵引网运行方式;当牵引网运行方式为全并联
AT
运行方式,根据所述上下行电流数据,结合牵引网机车运行,分区间进行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和变电所至
AT
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识别出
F
线断线的连续次数达到预设值,则进行对应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预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行电流数据包括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

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

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

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
、AT
所下行
T
线电流
、AT
所下行
F
线电流
、AT
所上行
T
线电流
、AT
所上行
F
线电流
、AT
所吸上电流

分区所下行
T
线电流

分区所下行
F
线电流

分区所上行
T
线电流

分区所上行
F
线电流

分区所吸上电流;所述断路器位置包括变电所的第一断路器位置

第二断路器位置,
AT
所的第三断路器位置

第四断路器位置,分区所的第五断路器位置

第六断路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断路器位置,识别牵引网运行方式,包括:当变电所
、AT


分区所的所有断路器位置均在合位时,牵引网运行方式为全并联
AT
运行方式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识别,包括:当牵引网有机车运行时,根据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

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

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

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和机车负荷电流,采用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法,进行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当存在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时,则继续采用第一上下行判断条件判断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为上行
F
线断线故障或者下行
F
线断线故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并联
AT
供电牵引网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AT
所至分区所区间的
F
线断线故障识别法的公式为:式中,为变电所下行
T
线电流;为变电所下行
F
线电流;为变电所上行
T
线电流;为变电所上行
F
线电流;
I
fh_set
为最小机车负荷电流定值
,
用于判断供电臂范围内是否有机车运行,该电流定值可根据铁路线路实际运行机车的最小负荷电流确定;
k1、k2为
AT
段区间判断阈值,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可根据上

下行线路对称度情况进行调整设置;
||
为绝对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海波任雪涛周小金李飞曹裕捷郭华陈良蒋文超罗海安嘉树高杰范红疆王丽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