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82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包括坐浴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肛肠外科治疗
,具体是指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坐浴是用于肛肠外科病人的一种普遍的疗法,通过热水或加热的药液浸泡臀部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传统中医坐浴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简单的容器或浴盆,将热水加入其中,患者坐浴于其中进行治疗,这种传统方法无法控制水温

水流不稳定且不便于操作,现有技术的坐浴装置通过温控器和自动化喷头等自动化装置满足了对水温和水流的控制需求,但对于不便移动却又需要多种药物治疗的病人来说,换药过程较为麻烦,且坐浴盆在使用后需要进行人工清洗,保养步骤费时费力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坐浴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运用预先作用原理,通过对称设置的药液存放罐预先对多种坐浴药物进行加热

搅拌处理,并根据患者需要通过操控药液转换机构分别将药液存放罐内的药液按治疗顺序输送至坐浴盆内,实现了患者自主换药的技术效果,避免了患者因行动不便难以离开坐浴盆进行换药的问题,当需要对坐浴装置进行清洗时,可向药液存放罐内注入清水,通过药液转换机构将清水输送至坐浴盆中,实现了自动清洗的技术效果,减少人工操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设有坐浴组件和药液存放组件,所述药液存放组件设于坐浴组件的后侧;所述药液存放组件包括转换筒

药液转换机构和药液存放罐,所述转换筒设于坐浴组件的后侧,所述药液转换机构转动设于转换筒的内部,所述药液存放罐对称内嵌设于转换筒的两侧,支撑组件对坐浴组件和药液存放组件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药液存放组件用于存放坐浴所需的药液,坐浴组件为肛肠科患者提供坐浴用的容器

[0006]其中,所述药液转换机构包括转动盘连接杆

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连接杆转动设于转换筒的中心,所述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分别设于转动盘连接杆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转动盘连接杆的侧壁上端设有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盘设于转动电机的上方,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子和转动盘连接杆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盘的端面的一侧贯穿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上壁上设有第一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下口与导流孔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下壁上设有接触开启电片,所述接触开启电片设于导流孔靠近转动盘连接杆的一侧,所述导流孔的侧壁下部设有防渗橡胶圈

转动电机可驱动转动盘连接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转动,当第一转动盘转动时,第一转动管

导流孔和接触开启电片也随之转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盘的端面的一侧贯穿设有转动定位塞,所述第二转动盘的下壁上设有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上口与转动定位塞连接;所述转动定位塞的端面对称贯穿设有第三出水管道,所述转动定位塞的上壁中心内嵌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设有弹性滑动球,所述弹性滑动球设于对称的第三出水管道之间,所述滑动槽的下壁上设有限位弹簧,所述弹性滑动球设于限位弹簧的端部

当第二转动盘转动时,第二转动管和转动定位塞也随之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换筒包括筒侧壁

第一管道转动筒和第二管道转动筒,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设于坐浴组件的后侧,所述筒侧壁对称设于第二管道转动筒的上壁边缘,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设于筒侧壁的上端,所述转动盘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贯穿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的下壁中央和第二管道转动筒的上壁中央,所述第一转动盘转动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下壁上方,所述第二转动盘转动设于第二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上壁下方,所述转动电机内嵌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的下壁上,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的上壁上贯穿设有外接水管口,所述外接水管口的侧壁上内嵌设有入水电磁阀,所述入水电磁阀的型号为伊莱科
2W

160

15D
电磁阀,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上口和外接水管口的下口贯通连接

转换筒为药液转换机构提供结构支撑,外接水管口为坐浴装置提供外部水源供给,入水电磁阀控制外接水管口的水流流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的下壁对称贯穿设有药罐注水口,所述药罐注水口分别设于转动盘连接杆的两侧,所述药罐注水口靠近转动盘连接杆的一侧分别设有电磁阀控制电片,所述电磁阀控制电片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下壁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片和接触开启电片分别与入水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的上壁对称贯穿设有药罐泄水口,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上壁上对称不贯穿设有转动定位槽,对称的所述药罐泄水口之间的水平面对称轴和对称的转动定位槽之间的水平面对称轴相互垂直;当所述转动盘连接杆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分别在第一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下壁上方和第二管道转动筒的内部上壁下方转动,所述导流孔分别和药罐注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接触开启电片分别和电磁阀控制电片触接,所述转动定位塞分别与药罐泄水口和转动定位槽依次相对设置;当所述导流孔与转动盘连接杆一侧的药罐注水口相对设置时,所述转动定位塞与转动盘连接杆另一侧的药罐泄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的下壁上对称设有注水嘴,所述注水嘴分别与药罐注水口贯通连接

当导流孔转动到药罐注水口的位置上时,接触开启电片和电磁阀控制电片触接,入水电磁阀开启,外部水流可流入与该药罐注水口相对应的药液存放罐中,同时转动定位塞与另一侧的药液存放罐所对应的药罐泄水口相对设置,该药液存放罐内的药液可被排出,通过接触开启电片和电磁阀控制电片的周期性触接可对两个药液存放罐的注水操作进行周期性控制,转动定位槽在转动定位塞转动时提供中间缓冲定位的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药液存放罐分别设于对称的两个筒侧壁之间,所述注水嘴分别设于药液存放罐的内部,所述药液存放罐的上部可开启设有罐盖,所述罐盖的上壁中央设有开启把手,所述开启把手的一侧设有指示灯,所述药液存放罐的内部下壁中心内嵌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上部转动设有搅拌叶,所述药液存放罐的内部侧壁上分别设有水温水位传感器和药袋放置筐,所述水温水位传感器的型号为超博

y11588
不锈钢探头,所述
药袋放置筐活动挂接设置于水温水位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指示灯和水温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药液存放罐的内部侧壁上竖向均布设有加热管,所述药液存放罐的内部下壁的一侧贯穿设有药罐出水阀,所述药罐出水阀设于搅拌叶的一侧,所述药罐出水阀分别与药罐泄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药罐出水阀的下端分别设于药罐泄水口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的上方设有坐浴组件(1)和药液存放组件(2),所述药液存放组件(2)设于坐浴组件(1)的后侧;所述药液存放组件(2)包括转换筒(
21


药液转换机构(
22
)和药液存放罐(
23
),所述转换筒(
21
)设于坐浴组件(1)的后侧,所述药液转换机构(
22
)转动设于转换筒(
21
)的内部,所述药液存放罐(
23
)对称内嵌设于转换筒(
21
)的两侧;所述药液转换机构(
22
)包括转动盘连接杆(
221


第一转动盘(
222
)和第二转动盘(
223
),所述转动盘连接杆(
221
)转动设于转换筒(
21
)的中心,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和第二转动盘(
223
)分别设于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侧壁上端设有转动电机(
2211
),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设于转动电机(
2211
)的上方,所述转动电机(
2211
)的转子和转动盘连接杆(
221
)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的端面的一侧贯穿设有导流孔(
2222
),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的上壁上设有第一转动管(
2221
),所述第一转动管(
2221
)的下口与导流孔(
2222
)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的下壁上设有接触开启电片(
2223
),所述接触开启电片(
2223
)设于导流孔(
2222
)靠近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一侧,所述导流孔(
2222
)的侧壁下部设有防渗橡胶圈(
222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盘(
223
)的端面的一侧贯穿设有转动定位塞(
2232
),所述第二转动盘(
223
)的下壁上设有第二转动管(
2231
),所述第二转动管(
2231
)的上口与转动定位塞(
2232
)连接;所述转动定位塞(
2232
)的端面对称贯穿设有第三出水管道(
2233
),所述转动定位塞(
2232
)的上壁中心内嵌设有滑动槽(
2234
),所述滑动槽(
2234
)的内部滑动设有弹性滑动球(
2235
),所述弹性滑动球(
2235
)设于对称的第三出水管道(
2233
)之间,所述滑动槽(
2234
)的下壁上设有限位弹簧(
2236
),所述弹性滑动球(
2235
)设于限位弹簧(
2236
)的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筒(
21
)包括筒侧壁(
211


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和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设于坐浴组件(1)的后侧,所述筒侧壁(
211
)对称设于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上壁边缘,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设于筒侧壁(
211
)的上端,所述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贯穿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下壁中央和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上壁中央,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转动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内部下壁上方,所述第二转动盘(
223
)转动设于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内部上壁下方,所述转动电机(
2211
)内嵌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下壁上,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上壁上贯穿设有外接水管口(
24
),所述外接水管口(
24
)的侧壁上内嵌设有入水电磁阀(
25
),所述第一转动管(
2221
)的上口和外接水管口(
24
)的下口贯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肛肠外科坐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下壁对称贯穿设有药罐注水口(
2121
),所述药罐注水口(
2121
)分别设于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两侧,所述药罐注水口(
2121
)靠近转动盘连接杆(
221
)的一侧分别设有电磁阀控制电片(
2122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片(
2122
)设于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内部下壁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片(
2122
)和接触开启电片(
2223
)分别与入水电磁阀(
25
)电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上壁对称贯穿设有药罐泄水口(
2131
),所述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内部上壁上对称不贯穿设有转动定位槽(
2132
),对称的所述药罐泄水口(
2131
)之间的水平
面对称轴和对称的转动定位槽(
2132
)之间的水平面对称轴相互垂直;当所述转动盘连接杆(
221
)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盘(
222
)和第二转动盘(
223
)分别在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内部下壁上方和第二管道转动筒(
213
)的内部上壁下方转动,所述导流孔(
2222
)分别和药罐注水口(
2121
)相对设置,所述接触开启电片(
2223
)分别和电磁阀控制电片(
2122
)触接,所述转动定位塞(
2232
)分别与药罐泄水口(
2131
)和转动定位槽(
2132
)依次相对设置;当所述导流孔(
2222
)与转动盘连接杆(
221
)一侧的药罐注水口(
2121
)相对设置时,所述转动定位塞(
2232
)与转动盘连接杆(
221
)另一侧的药罐泄水口(
2131
)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管道转动筒(
212
)的下壁上对称设有注水嘴(
214
),所述注水嘴(
214
)分别与药罐注水口(
2121
)贯通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栋周仲伍芦煜刘子号刘建乔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