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和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60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集成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管组,包括进风口;第一换向接头,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管组连接;第二管组,与第二接口连接,包括出风口;分流部,设于第一管组中,用于分散流向第一换向接头的气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和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内循环式集成灶需要通过烟道将处理后的油烟回排至室内环境中,因此排烟风道多布局在室内环境中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排烟风道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湍流噪声和冲击噪声,干扰用户日常生活,以至于用户使用体验受到破坏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痛点的风道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道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0007]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管组,包括进风口;第一换向接头,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管组连接;第二管组,与第二接口连接,包括出风口;分流部,设于第一管组中,用于分散流向第一换向接头的气流

[0008]本申请限定了一种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应用在内循环式集成灶上,该内循环式集成灶能够将其上产生的油烟抽入集成灶内部,并在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风道组件回排至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以实现内循环功能,免去复杂的室内外排风结构

[0009]相关技术中,为满足内循环排放这一基本需求,内循环式集成灶的烟道多布置在室内环境中,例如布置在灶台内部,以至于烟道内部的噪声会直接传递至用户所处环境中

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速流动的油烟会在烟道内部产生涡旋和回流,这不仅会增大整个烟道系统的阻力,还会影响烟道的流量,而且涡旋和回流会带来明显的湍流噪声

同时,高速流动的油烟会在烟道弯转处冲击烟道内壁,造成较为明显的冲击噪声

上述噪声会直接干扰用户的日常生活,导致内循环式集成灶存在工作噪声大

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0010]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风道组件中,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管组

第一换向接头和第二管组

第一管组上设置有供气流进入风道组件的进风口,第二管组上设置有供气流排放的出风口

第一换向接头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连接第一管组,第二接口连接第二管组,第一管组内的气流经由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流入第二管组

其中,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朝向不同,以使气流可以在第一换向接头中转向,以将气流输送至指定区域

[0011]在此基础上,风道组件还包括分流部,分流部设置在第一管组内,由进风口流向第一接口的气流接触分流部后,被分流部分流降速,其后流入第一换向接头

通过设置分流部,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流处理使气流分散,以对第一管组内的流场特性进行调节,降低第一
管组内出现涡旋和回流现象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因涡旋

回流问题所产生的湍流噪声

另一方面,分流部在分散气流的同时还能降低气流流速,以通过降低流速的方式降低气流对第一换向接头内壁的冲击,从而降低第一换向接头中所产生的冲击噪声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该分流部能够有效降低风道组件的工作噪声,以解决前述工作噪声大

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进而实现优化风道组件流场特性,降低风道组件气动噪声,提升风道组件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2]其中,通过设置分流部降低了气流对第一换向接头的冲击,因此该分流部还能够有效缩减气流在风道组件内的能量损失,以减小风道组件的压降,具体降幅可在百分之十以上

从而通过降低压降提升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速,以提升排风效率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流部包括分流筋;在第一管组内,多个分流筋沿垂直于第一管组延伸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分流部的结构做出限定

具体地,分流部包括多个分流筋,分流筋设置在第一管组内且分流筋在第一管组内沿第一管组的延伸方向延伸,例如当第一管组为直管时,分流筋沿着与第一管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

若第一管组部分弯转,则此部分第一管组内的分流筋随同第一管组同步弯转

在此基础上,多个分流筋在垂直于第一管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并排设置,以在第一管组内分隔处多个并列的气流通道

工作过程中,经由进风口进入第一管组的气流在接触多个分流筋后,被多个分流筋打散至各气流通道中,以完成气流的分流

气流在经分流处理后,产生涡旋现象以及回流现象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气流的湍流噪声,同时经过分流处理后的气流的流速降低,对应接下来对第一换向接头的冲击减小,从而降低了气流的冲击噪声

进而实现了优化分流部结构,降低风道组件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6]其中,分流筋具备结构复杂度低的优点,可以插接在第一管组内或直接一体成型于第一管组内部,有助于降低风道组件的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从而提升风道组件的产品竞争力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管组包括:第二换向接头,包括朝向不同的进风口和第三接口;分流管,连接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分流部设于分流管内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管组的结构做出说明

具体地,第一管组包括第二换向接头和分流管,第二换向的其中一端设置由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口,且进风口和第三接口的朝向不同,进风口用于连接风机的出风端,以使气流进入第一管组,第三接口用于连接分流管

通过设置第二转向接头,使风道组件可以布置在风机结构的侧向,从而提升布置风道组件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提升风道组件泛用性和实用性

例如,该风道组件需要布置在高度较小的灶台内部时,将进风口接在风机结构的侧向即可以在不改变风道结构的情况下缩减集成灶整体高度,以同时满足下排风需求和小空间布置需求

[0019]在此基础上,分流部设置在分流管内,分流管远离第二换向接头的一端与第一接口相连接,气流在进入分流管后被分流筋打散

[0020]其中,设置分体式的分流管和第二换向接头实现了风道组件的模块化设计,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加工难度,提升风道组件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运输和仓储提供便利条件

具体地,分流管和第二换向接头可通过螺栓

螺柱等结构连接,还可以通过卡
接结构连接,对此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组,包括进风口;第一换向接头,包括朝向不同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管组连接;第二管组,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包括出风口;分流部,设于所述第一管组中,用于分散流向所述第一换向接头的气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包括分流筋;在所述第一管组内,多个所述分流筋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管组延伸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二换向接头,包括朝向不同的所述进风口和第三接口;分流管,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分流部设于所述分流管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三接口至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上,所述分流管的流通面积逐步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流通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第三接口的流通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和所述第一面积的比值的范围为:大于等于
1.39
,且小于等于
1.69。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流筋,横设于所述第二换向接头内,由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第三接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呈矩形,所述进风口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在所述进风口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绕流筋与所述进风口的长边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的范围为:大于等于
0.35
,且小于等于
0.39。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部,设于所述第一管组中,位于所述分流部和所述第一换向接头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国茂吴慧民王凯单树军郑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