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36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包括端立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绞线锚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具体为一种大跨度索结构光伏支架钢绞线在端立柱上的锚固装置,属于光伏组件安装



技术介绍

[0002]在大跨度索结构光伏支架中,钢绞线是通过锚具在端立柱上进行固定并张紧的

使用时,钢绞线在整个系统中需尽量保持一条直线,减少钢绞线与端立柱的摩擦,从而避免钢绞线断丝

[0003]在山地项目中,因为地形多种多样,地势变化不一,导致钢绞线存在仰角或俯角,与直立的端立柱不垂直

[0004]因为钢绞线的仰角或俯角不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对端立柱进行调整,使其适应钢绞线的不同角度,但是该种方式,端立柱的形式多样,标准化困难,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端立柱需要适应钢绞线的不同角度,形式多样,标准化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包括端立柱

具有弧形侧边的两块撑板和角度调整单元;
[0007]所述端立柱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通孔所在平面平行;
[0008]所述两块撑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且每块所述撑板的板面与所述端立柱的轴线平行;
[0009]所述角度调整单元与所述两块撑板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角度调整单元的钢绞线的角度,使所述钢绞线保持直线状态

[0010]优选地,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锚具和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的垫板;
[0011]所述垫板的两边与所述两块撑板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钢绞线的角度,使所述钢绞线保持直线状态;
[0012]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垫板上,用于固定从所述第三通孔伸出的钢绞线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点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点的高度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点的高度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边与所述端立柱的轴线平行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径与所述钢绞线的外径匹配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最短边的距离与所述钢绞线的外径相等

[0018]优选地,所述垫板为钢板,所述垫板与所述撑板焊接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钢绞线锚固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钢绞线锚固装置,可适应山地支架钢绞线不同仰角

俯角,在任何地形下钢绞线不与端立柱接触,减少钢绞线断丝;通过垫板在撑板的弧形侧边上移动实现钢绞线角度调整,有利于提高钢绞线内部张拉力传递的完整性,可优化结构整体受力,提高锚具和钢绞线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绞线锚固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绞线锚固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中:1为端立柱;2为垫板;3为锚具;4为撑板;5为钢绞线;6为第一通孔;7为第二通孔;8为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

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

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

装置

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端立柱
1、
具有弧形侧边的两块撑板4和角度调整单元;
[0026]其中端立柱1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所在平面与第二通孔7所在平面平行;
[0027]两块撑板4平行设置于第一通孔6的两侧,且每块撑板4的板面与端立柱1的轴线平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块撑板4与端立柱1可为焊接连接或者可更换式插拔连接等

如为插拔连接,则在端立柱1上设置插槽,撑板4的侧边设有与插槽匹配的凸起即可;
[0028]角度调整单元与两块撑板4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依次穿过第二通孔
7、
第一通孔6和角度调整单元的钢绞线5的角度,使钢绞线5保持直线状态

[0029]本专利技术两块撑板4的弧形侧边可以为圆弧形侧边,也可以为波浪形等可调节角度的弧形侧边

[0030]本专利技术为使钢绞线5保持直线的状态,减少钢绞线5与端立柱1的摩擦,避免钢绞线5断丝,在两块撑板4上设置了角度调整单元

该角度调整单元借助撑板4的弧形侧边,可实现对钢绞线5角度的调整

[0031]使用时,将角度调整单元在撑板4的弧形侧边上移动,直至钢绞线5呈直线状态时,固定角度调整单元与撑板4的相对位置即可,操作简单便捷,且端立柱1的形式统一,便于标准化生产

[0032]本专利技术的钢绞线5锚固装置可优化结构整体受力,有利于提高钢绞线5内部张拉力传递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钢绞线5的耐用性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角度调整单元包括锚具3和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8的垫板2;
[0034]垫板2的两边与两块撑板4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依次穿过第二通孔
7、
第一通
孔6和第三通孔8的钢绞线5的角度,使钢绞线5保持直线状态;
[0035]锚具3设置于垫板2上,用于固定从第三通孔8伸出的钢绞线
5。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锚具3为张拉锚具,垫板2的材质为钢板

[0037]现场安装作业时,首先根据钢绞线5要求角度确定垫板2在撑板4弧形侧边上的安装位置,然后钢绞线5依次穿过第二通孔
7、
第一通孔6和第三通孔8,由锚具3将钢绞线5夹紧固定,最后将垫板2固定在撑板4上即可,其中垫板2与撑板4的固定方式可为焊接或者胶黏粘结等,优选使用焊接

[003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通孔7的中心点的高度等于第一通孔6的中心点的高度

该种设置方法可以降低开设通孔后,对端立柱1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00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的中心点的高度可以低于第一通孔6的中心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钢绞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立柱

具有弧形侧边的两块撑板和角度调整单元;所述端立柱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通孔所在平面平行;所述两块撑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且每块所述撑板的板面与所述端立柱的轴线平行;所述角度调整单元与所述两块撑板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角度调整单元的钢绞线的角度,使所述钢绞线呈直线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锚具和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的垫板;所述垫板的两边与所述两块撑板的弧形侧边连接,用于调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钢绞线的角度,使所述钢绞线保持直线状态;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垫板上,用于固定从所述第三通孔伸出的钢绞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进陈香玉徐翔骆珍珍崔振磊田伟辉王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