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骏专利>正文

药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156 阅读:4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瓶盖,包括上盖,所述的上盖包括顶面和侧壁,包括下盖,上盖套叠在下盖的上面;上盖侧壁的下部有向内的环状凸沿,下盖也包括顶面和侧壁,下盖的侧壁有环形凹槽,上盖的环状凸沿嵌入下盖的环形凹槽内;上盖顶面包括1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出药孔,下盖顶面包括至少2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通孔;在下盖顶面上,沿下盖周向在所述通孔之间包括表示时间或次数的标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上盖的单向转动,能够按照每日的服药次数打开和关闭瓶盖上的出药口,并显示出服药次数,达到了记忆和控制每日服药次数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技术涉及药品包装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帮助人们记忆和控制服药次数的药瓶盖。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按时按量服药是生活中一件 比较麻烦的事情。经常会发生想不起来是否曾经服过几次药的困扰。特别是随着社会不断 进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慢性病患者更是因为记忆力衰退,无法做到按时按量服 药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目前市场有些能提醒和记忆人们按时按量服药的药瓶多采用了电子记时及语音 提醒元件,其结构复杂,价格不菲,不能沾水。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不沾水的,能记忆 和控制服药次数的药瓶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瓶盖,包括上盖, 上盖包括顶面和侧壁,包括下盖,上盖套叠在下盖的上面;上盖侧壁的下部有向内的环状凸 沿,下盖也包括顶面和侧壁,下盖的侧壁有环形凹槽,上盖的环状凸沿嵌入下盖的环形凹槽 内;上盖顶面包括1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出药孔,下盖顶面包括至少2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 通孔;在下盖顶面上,沿下盖周向在所述通孔之间包括表示时间或次数的标志。更加完善的是,上盖和下盖之间包括定位机构。更加完善的是,上盖和下盖之间包括逆转止动机构。更加完善的是,在上盖和下盖的结合面上,上盖包括齿数为偶数的棘轮,下盖包括 与棘轮啮合的棘爪;或下盖包括齿数为偶数的棘轮,上盖包括与棘轮啮合的棘爪;所述的 棘轮和棘爪构成定位机构和逆转止动机构。更加完善的是,棘爪的数量和棘轮的齿数相同。更加完善的是,棘轮的齿数为4或6。更加完善的是,棘轮或棘爪分别位于上盖的环状凸沿上或下盖的环形凹槽中。更加完善的是,上盖顶面出药孔与下盖顶面通孔的直径相同,出药孔中心距药瓶 盖中轴的距离与通孔中心距药瓶盖中轴的距离相同;所述的通孔沿下盖的周向均布。更加完善的是,下盖顶面与侧壁之间有倒角,下盖的下部为腔体,腔体内壁有与药 瓶瓶口配合的内螺纹。更加完善的是,下盖顶面的通孔之间的时间或次数的标志为数字、文字或图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方便,通过药瓶盖的单向转动,能够按照每日的服药次数打开和关闭瓶盖 上的出药口,并显示出服药次数,达到了记忆和控制每日服药次数的目的。2、结构简单,不怕沾水,没有使用电子记时或语音发声等元件,制作成本相应低 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1上盖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2上盖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B向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下盖顶面视图。图10是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下盖顶面视图。在图1-图9中,1-上盖,101-上盖顶面,102-上盖侧壁,103-上盖出药口,104-上 盖环状凸沿,105-上盖凸沿上的棘爪,2-下盖,201-下盖顶面,202-下盖侧壁,203-下盖通 孔,204-下盖环形凹槽,205-下盖凹槽内的棘轮齿,206-下盖凹槽内的棘轮齿槽,207-下盖 顶面倒角,208-下盖顶面数字标记。图1、图2、图3所示的本技术药瓶盖实施例1是按照每日服药二次的使用要 求设计的,药瓶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套叠在下盖的上面,上盖包括顶面101和侧壁 102,在上盖侧壁的下部有向内的环状凸沿104。下盖也包括顶面201和侧壁202,在下盖的 侧壁有环形凹槽204,上盖的环状凸沿104嵌入下盖的环形凹槽204内。在上盖顶面101开 有1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出药孔103,下盖顶面21开有2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通孔203。上 盖顶面的出药孔103与下盖顶面的通孔203的直径相同,出药孔103的中心距药瓶盖中轴 的距离与通孔203中心距药瓶盖中轴的距离相同。转动上盖1,上盖的出药孔103可以与下 盖的通孔203相遇重合(开启)或者错位(关闭)。在下盖顶面上,通孔203沿下盖的周向 均勻分布,在通孔之间,沿下盖周向标有“ 1 ”或“2”等数字208。在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棘轮棘爪机构,起到定位与逆转止动的作用。具体来说,按 照每日二次服药要求设计,在上盖环状凸沿104上周向均勻分布有4个楔形凸棱105作为 棘爪,在下盖环形凹槽202内同样周向均勻分布设有4个楔形凸棱205作为棘轮的轮齿。还可以用其他文字或者图案代替下盖通孔之间的所标的数字208来表示相应的 服药次数,比如用“早、中、晚“或者不同图案来代替数字“1、2、3”。下盖2的下部是腔体,腔体内壁有内螺纹,药瓶盖整体可以旋在相适配的药瓶瓶 口上成为与药瓶相配套的盖子。为使上盖1嵌入下盖2,在下盖顶面201与侧壁202之间有一圈倒角207,在上盖 顶面施加轴向力即可将上盖侧壁102内的环状凸沿104压进下盖侧壁202的凹槽204内。在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2中,按照每日三次服药的设计要求,在上盖环状凸沿 104上周向均勻分布有6个楔形凸棱105作为棘爪,在下盖环形凹槽204内同样周向均勻 分布设有6个楔形凸棱205作为棘轮的轮齿。相应的是,在上盖顶面101开有1个偏离药 瓶盖中轴的出药孔103,在下盖顶面201上沿周向均勻分布开有三个通孔203,在通孔之间 沿下盖周向标有“1”或“2”或“3”等数字208。通孔203的中心距瓶盖中轴与上盖出药口 103的中心距瓶盖中轴的距离相同。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时先将所要服用的药物通过瓶口装进药瓶,按照所装药物的每日服药次数旋 上相应的本技术药瓶盖后即可使用。服药时,用手转动上盖1同时带动下部侧壁凸沿 上的棘爪105转动,棘爪105遇到下盖凹槽内的棘轮轮齿205时,会产生明显的定位手感, 同时发出“咔嗒”的定位声响。这时上盖出药口 103正好与下盖顶面中的一个通孔203重 合,药瓶内的药片或药丸可以通过重合的上下开口倒出服用。当上盖再次向同一方向转动 90度,上盖棘爪与下盖棘轮轮齿相遇滑过时又会产生明显的定位手感及发出“咔嗒”的定 位声响,这时从上出药口 103中显露出下盖顶面通孔之间的标有的数字“1”或“2”或“3”, 此数字表示当天已经服药的次数,同时上盖出药口 103与下盖通孔203错位而关闭。由于 上盖的棘爪阻止了上盖逆向转动,上盖不会退回已经转过的下盖通孔或者数字标记。下盖 顶面201上按照每日服药二次要求开有2个通孔或者按每日服药三次要求开有3个通孔, 均可在一天的服药时间内按照每日服药次数依次转过,每次转过一个下盖通孔203后再转 就会显示一个相应的数字“1”或“2”或“3”,所显示的数字208表示了当天第几次服药的 次数。对于每日服用一次的药物,可使用每日服药二次的药瓶盖帮助记忆和控制服药次数。 用法是将上盖出药口 103中显示的数字“1”或“2”来对应本月份的单双日,遇到大月31日 时,可在当天最后一次服药后多转动半圈上盖1跳过所显示的数字“2”。如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3是按照每天服药二次的使用要求,以下盖侧壁的环形 凹槽204内均勻分布的棘轮齿槽206与棘爪105配合形成棘轮机构。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瓶盖,包括上盖,所述的上盖包括顶面和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所述的上盖套叠在下盖的上面;上盖侧壁的下部有向内的环状凸沿,所述的下盖也包括顶面和侧壁,下盖的侧壁有环形凹槽,上盖的环状凸沿嵌入下盖的环形凹槽内;上盖顶面包括1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出药孔,下盖顶面包括至少2个偏离药瓶盖中轴的通孔;在下盖顶面上,沿下盖周向在所述通孔之间包括表示时间或次数的标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
申请(专利权)人:吴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