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85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市售商品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特别涉及分子结构中含有双羟基季铵阳离子

或双羟基磺基甜菜碱

或双羟基羧基甜菜碱的硅烷偶联剂用于生物活性玻璃的表面改性,属于功能复合材料领域

技术背景
[0002]生物活性玻璃是以
SiO2‑
CaO

P2O5‑
Na2O
四元化学成份为主而组成的无机材料,生物活性玻璃之所以具有生物活性主要是因为生物活性玻璃的三维网络中非桥氧所连接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在含水介质中,
Na
+

Ca
2+
易溶水而释放,形成含水硅酸凝胶层,故称之为生物活性玻璃

几十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自降解性能,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修复骨缺损材料时能够快速地使骨组织再生,而且再生骨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与骨缺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按照甲醇或乙醇
/
功能化硅烷偶联剂
/
水的质量比为5~
50:5

50:5

50
,依次称取甲醇或乙醇

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和水,室温下配制成所述功能化硅烷偶联剂溶液,其后搅拌下再投入生物活性玻璃粒子,升温至
50

90℃
反应2~
20
小时,结束反应过程;后将反应产物温度降至室温,过滤,使用甲醇或乙醇洗涤滤饼,将经洗涤后的滤饼送入真空干燥相中,控温
25

65℃
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所述表面改性生物活性玻璃;其中所述功能化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是生物活性玻璃粒子质量的5~
500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具有通式
(A)
所示结构:其中通式
(A)
中的
R
选取
C1~
C
18
烃基,
R1选取
H
或甲基,当
Y
选取
C1~
C
18
烃基或时,
X

选取
Cl

、Br

、I


p

CH3C6H4SO3‑
中的一种;当
Y
选取

CH2CH2CH2SO3‑



CH2CH2CH2CO2‑
时,
X

不选取任何抗衡负离子;其中
R2选取
C1~
C
18
烃基,
m
选自0~
2000
之间的自然数
。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功能化硅烷偶联剂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通式
(B)
所示结构的3‑
氨基丙基硅烷偶联剂溶解在溶剂中,控温5~
35℃
,开启搅拌缓慢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酯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酯羟乙酯的用量是所述3‑
氨基丙基硅烷偶联剂摩尔量的
2.0

2.2
倍;待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酯羟乙酯投料完毕,缓慢升高反应体系温度至
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昱晖周子林范倩倩李杰贾雪梦张田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