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69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者进入房间并开启空调后,将后续工况按时间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范围为开始到第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供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空调的智能化

节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人们往往通过自主操控空调遥控器实现设备参数的调节,以满足舒适度需求

这种传统方式不仅麻烦,自动化程度差,且很难达到直接达到人们预期的调节效果,使得空调使用过程中,人们的舒适性体验大打折扣

另外夏季人们对于空调运行工况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引起使用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产生感冒等病症

[0003]事实上,当人体感知到冷或热时,会不自觉地通过如擦汗

抖动
T


挠头等热适应行为进行热不舒适的表达

故如何通过对此类热适应行为进行研究及总结,结合计算机视觉

视频图像技术识别

记录人体热适应性行为,进而对建筑空调系统进行更加智能和有效的自动控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一步考虑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主识别并自动调控,提高房间内人体舒适度的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者进入房间并开启空调后,将后续工况按时间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范围为开始到第8‑
12
分钟,第二阶段时间范围为第8‑
12
分钟到第
20

30
分钟,第三阶段为第
20

30
分钟到以后;在第一阶段采用舒适性较低但风速较高的出风控制方式快速改变屋内环境,在第二阶段采用舒适性较高但风速较低的出风控制方式持续改变屋内环境温度,在第三阶段通过扫描识别人体反应确定人体舒适度情况,再持续地阶段性控制风速进一步降低至最佳风况控制出风

[0007]进一步地,第一阶段时间范围为开始到第
10
分钟,第二阶段时间范围为第
10
分钟到第
25
分钟,第三阶段为第
25
分钟到第
60
分钟

[0008]这样,是因为根据申请人实验数据研究得到,在空调开起或改变运行工况的一小时中,可分为三个适应阶段,为0‑
10
分钟,
10

25
分钟以及
25

60
分钟

其中在
10

25
分钟时人体心理上表现出对工况条件的排斥性提高,有较强的调节意愿,且在
10

25
分钟内人体脸部,腿部及头部适应性行为会表现出行为数量峰值出现概率不断提高,并在最终达到峰值,表现出行为上对于热环境的再适应过程

故采用上述方法,针对不同的适应阶段调整不同的出风控制方式,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地在最大程度不引发屋内人员不适的情况下快速改变屋内环境温度,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0009]进一步地,在第一阶段采用舒适率低于
70
%的工况控制,第二阶段采用舒适率在
70


90
%的工况控制,第三阶段采用舒适率高于
90
%的工况控制

[0010]这样,是因为进一步的基于受试者在空调供冷环境下,三个适应期的不同特性,与
九种空调运行工况的特性

在0‑
10
分钟,第一适应期,人们心理上处于感知阶段,并不会对热环境产生明显的不适性,以及很强的改变空调运行工况的意愿

我们可以针对这一时期,前0‑
10
分钟,选用舒适度较低但比较能够快速改变室内热环境的工况,如
25
度高风,
25
度低风,
26
度高风这些工况,它们的整体舒适率偏低,但可以快速降降低室内原本较高的温度,持续的降温的冷感也会在这十五分钟内,给与刚进入热环境的使用者较好的舒适性体验

[0011]然后在
10

25
分钟时,介于适应期的第二阶段,使用者心理与行为上均易于对热环境产生明显的不适反应,想要改变空调运行工况的意愿大幅增加

此时如果仍使用舒适率较低的工况,就容易导致使用者强烈的不满与不适,此时冷感刺激带来的舒适性已经很少,反之带来的更多的是由于冷刺击产生的身体不适

针对使用者心理与生理的需求,在
10

25
分钟时,我们可以采用舒适率在
70


90
%的工况,建议采用
25
度无风感,
26
度无风感,
26
度低风,
27
度高风,
27
度无风感工况,在继续改变热环境的同时,也带给使用者心理与生理的舒适性

[0012]最后,在经过前
25
分钟空调供冷对于室内热环境的改造,使用者对于热舒适的要求被大大满足,对于热环境的要求也被提高,此时如果仍选用舒适率在
70


90
%之间的工况,可能会发生适应期第二阶段的类似反应,为了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此时建议采用高于
90
%舒适度的低风工况,例如舒适率为
90.6
%的
27
度低风工况持续运行

[0013]进一步地,在第一阶段采用
25
度高风
、25
度低风或
26
度高风的工况控制,在第二阶段采用
25
度无风感
、26
度无风感
、26
度低风
、27
度高风或
27
度无风感工况控制,在第三阶段采用
27
度低风工况控制

[0014]上述温度和风流控制模式为经实际测试,更符合对应舒适度的温度风流控制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人体舒适度

其中高风

低风和无风感是空调领域对应的控制模式名称,各自对应的风速范围大小逐渐降低,具体数值为现有常规技术,不在此详述

[0015]作为一种方式,工况控制的舒适率大小,依靠事先检测和统计房屋内人员在各种工况下的不适反应动作获得,单位时间内测得不适反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者进入房间并开启空调后,将后续工况按时间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范围为开始到第8‑
12
分钟,第二阶段时间范围为第8‑
12
分钟到第
20

30
分钟,第三阶段为第
20

30
分钟到以后;在第一阶段采用舒适性较低但风速较高的出风控制方式快速改变屋内环境,在第二阶段采用舒适性较高但风速较低的出风控制方式持续改变屋内环境温度,在第三阶段通过扫描识别人体反应确定人体舒适度情况,再持续地阶段性控制风速进一步降低至最佳风况控制出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时间范围为开始到第
10
分钟,第二阶段时间范围为第
10
分钟到第
25
分钟,第三阶段为第
25
分钟到第
60
分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阶段采用舒适率低于
70
%的工况控制,第二阶段采用舒适率在
70


90
%的工况控制,第三阶段采用舒适率高于
90
%的工况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舒适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阶段采用
25
度高风
、25
度低风或
26
度高风的工况控制,在第二阶段采用
25
度无风感
、26
度无风感
、26
度低风
、27
度高风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朱书睿刘猛蒋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