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65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件层与软件层;其中,所述硬件层包括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所述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链接;所述软件层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所述感知层基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技术的感知设备,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识别。该身份识别系统,由硬件层与软件层构成,其中硬件层由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组成,而软件层则有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组成,系统引入UHF射频技术,对身份识别时形成报文,进入人身份异常时可进行报警,整体效率高、识别精度高,识别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可满足身份识别的使用需求。可满足身份识别的使用需求。可满足身份识别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身份识别
,具体为一种身份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身份识别技术采用密码技术(尤其是公钥密码技术)设计出安全性高的协议,一般包括口令方式:口令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身份识别方式,一般是长度为5

8的字符串,由数字、字母、特殊字符、控制字符等组成,用户名和口令的方法几十年来一直用于提供所属权和准安全的认证来对服务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标记方式:标记是一种个人持有物,它的作用类似于钥匙,用于启动电子设备,标记上记录着用于机器识别的个人信息。
[0003]在身份识别技术中,遥控钥匙是一种引入微控制器,通过低频和高频两种方式实现通信的装置,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辨认,无遥控钥匙进入是一种在传统遥控门禁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全新防盗技术,用户携带遥控钥匙,不需要将遥控钥匙插入即可实现对相应门锁的解锁,识别过程安全性可直接决定无遥控钥匙进入的安全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渐提出能够实现无遥控钥匙进入的身份识别方法,现有识别方法是在混沌密码的基础上,映射出的一种识别方式,使得现有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效率低、识别精度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识别的安全性,同时也没有合理的运行设备作为依托,无法实现身份识别的自动化,基于此,提出一种身份识别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具备效率高、识别精度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效率低、识别精度差,严重影响着识别的安全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包括硬件层与软件层;
[0008]其中,所述硬件层包括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所述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链接;
[0009]所述软件层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
[0010]所述感知层基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技术的感知设备,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识别,通过各类感知设备的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人员活动数据、身份数据、行为数据,为业务应用提供多源数据支撑;
[0011]所述传输层采用COM、IP、Route、Switch技术,通过将系统接入信息网络,依靠各种通信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
[0012]所述支撑层通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基础支撑服务,实现数据、信息的
统一汇聚,以此构建运行环境,提供共享、开放、融合、集成的信息服务能力。
[0013]优选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活体检测装置、测距仪、预处理装置、特征提取装置和其他装置,用于实现对身份图像以及各类识别。
[0014]优选的,所述后端控制器完成对识别系统的训练、对图像的识别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存储及交互。
[0015]优选的,所述系统引入UHF射频技术,对智能无遥控钥匙进入身份进行编码,在此过程中,基站端的RF将通过后端控制器中的芯片接收调制信号,在完成信号接收后,将信号数据传输到待识别对象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中的BCM调制模块在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后进行数据解密,根据解密得到的结果进行报文生成指令的集成。
[0016]优选的,所述识别系统为无遥控钥匙进入的身份识别系统,因此当用户靠近系统一段距离时,系统自动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这段距离称为有效距离,当系统完成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后,若成功识别,则自动开锁,并解除防盗警戒状态;若识别未成功,则不进行自动开锁,系统始终处于防盗警戒状态,当用户离开距离超过5m时,系统自动上锁,并由系统内部控制模块控制其进入防盗警戒状态。
[0017]优选的,所述软件层还包括应用层,所述应用层包括人员信息注册、虹膜特征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出入记录管理、人员权限管理和信息告警管理。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基础服务、数据接入、数据储存、数据计算和中间件服务,所述基础服务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中间件构件基础支撑服务的软硬件服务,所述数据接入用于数据抽取、采集、清洗、标准化和数据治理,所述数据计算采用实时计算与离线计算,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关联分析和智能预警,所述数据储存用于业务数据的有效保存,所述中间件服务包括服务发现、服务注册、设备管理、用户服务、接口服务、消息服务和日志服务。
[0019]优选的,所述系统完成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后,若存在异常现象,则触发系统预警,这一过程的具体流程为:当识别到用户身份存在异常时,系统自动转换到防盗警戒状态系统开始发出报警后,连接的电子喇叭将会持续30s鸣叫,此时转向灯持续闪烁2min;一旦防盗模块被触发,系统就将立即切断启动电路和油路,在防盗被解除后能够快速恢复原本的运行状态。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身份识别系统,由硬件层与软件层构成,其中硬件层由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组成,而软件层则有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组成,系统引入UHF射频技术,对身份识别时形成报文,进入人身份异常时可进行报警,整体效率高、识别精度高,识别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可满足身份识别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包括硬件层与软件层;
[0026]其中,硬件层包括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链接,终端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活体检测装置、测距仪、预处理装置、特征提取装置和其他装置,用于实现对身份图像以及各类识别,后端控制器完成对识别系统的训练、对图像的识别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存储及交互;
[0027]软件层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软件层还包括应用层,应用层包括人员信息注册、虹膜特征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出入记录管理、人员权限管理和信息告警管理;
[0028]感知层基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技术的感知设备,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识别,通过各类感知设备的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人员活动数据、身份数据、行为数据,为业务应用提供多源数据支撑;
[0029]传输层采用COM、IP、Route、Switch技术,通过将系统接入信息网络,依靠各种通信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
[0030]支撑层通过操作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件层与软件层;其中,所述硬件层包括括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所述终端设备和后端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链接;所述软件层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支撑层;所述感知层基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掌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技术的感知设备,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识别,通过各类感知设备的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人员活动数据、身份数据、行为数据,为业务应用提供多源数据支撑;所述传输层采用COM、IP、Route、Switch技术,通过将系统接入信息网络,依靠各种通信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所述支撑层通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基础支撑服务,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汇聚,以此构建运行环境,提供共享、开放、融合、集成的信息服务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活体检测装置、测距仪、预处理装置、特征提取装置和其他装置,用于实现对身份图像以及各类识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控制器完成对识别系统的训练、对图像的识别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存储及交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引入UHF射频技术,对智能无遥控钥匙进入身份进行编码,在此过程中,基站端的RF将通过后端控制器中的芯片接收调制信号,在完成信号接收后,将信号数据传输到待识别对象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中的BCM调制模块在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后进行数据解密,根据解密得到的结果进行报文生成指令的集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钦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