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蛋白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4151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蛋白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硅蛋白革包括贝斯层和贴合于所述贝斯层表面的面层,所述贝斯层包括基布和覆于所述基布上的贝斯浆料,所述贝斯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60~70份湿法聚氨酯树脂、10~25份明胶和20~150份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蛋白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蛋白质合成革
,具体涉及一种硅蛋白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合成革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酯层作为面层制得。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合成革的各方面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成革的手感是其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性能关注点。蛋白革是其中一种新兴的合成革,其由于具有超柔软的手感而广受关注。目前蛋白革通常使用低模量的湿法聚氨酯作为贝斯层的主体树脂,以低模量的干法聚氨酯树脂作为面层的主体树脂,以实现超柔软的手感。
[0003]例如,CN112391847A公开了一种种超蛋白肤感合成革,该超蛋白肤感合成革由湿法贝斯层、干法聚氨酯层、吸纹层及肤感处理层组成,所述湿法贝斯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0~35份N,N

二甲基甲酰胺、0.3~0.5份渗透剂、0.6~0.8份乳化剂、0.5~0.7份强疏水性表面活性剂、0.1~0.3份水性色浆、7~9份合成纤维粉、10~12份轻质钙粉、35~45份软质湿法树脂A、5~7份中软质湿法树脂B、4~6份中模量湿法树脂C,所述干法聚氨酯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60份软质PU浆料、10~20份聚氨酯色浆、30~40份甲乙酮、30~40份二甲基甲酰胺。
[0004]CN113605108A公开了一种麂皮绒超软蛋白革,其所述超软蛋白革包括麂皮绒基布、湿法贝斯层和干法贴面层,干法贴面层由面料和底料组成,所述面料所含组分按重量份计:N,N

二甲基甲酰胺70~90份,色片3~6份,柔软贴面聚氨酯树脂70~90份;所述底料所含组分按重量份计:N,N

二甲基甲酰胺80~100,色片3~6份,柔软贴面聚氨酯树脂90~110份。
[0005]上述的蛋白革面层和贝斯层都采用了低模量的软质聚氨酯树脂来实现超柔软的手感,导致革面抗粘连性、耐热性和耐磨性不佳。
[0006]CN113605108A公开了一种透气防水超软蛋白皮革及制备方法,包括有基布和原材料,所述原材料按重量份配比包括有以下组分:丝素蛋白15~25份、聚氨酯树脂8~18份、二甲基甲酰胺5~10份、水性聚氨酯浆料30~50份、发泡剂1~5份、增稠剂2~8份、稳泡剂1~7份、消泡剂1~6份、流平剂1~5份。该专利通过加入丝素蛋白粉来形成海绵状泡孔结构实现更好的手感和透气性,但是上述的丝素蛋白粉与聚氨酯之间存在的界面作用的会影响蛋白革的力学性能。
[0007]因此,开发一种革面抗黏连性、耐热性佳、耐磨性佳和力学性能佳的蛋白革,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蛋白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硅蛋白革,包括贝斯层和贴合于所述贝斯层表面的面层,所述贝斯层包括基布和覆于所述基布上的贝斯浆料,所述贝斯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60~70份湿法聚氨酯树脂、10~25份明胶和20~150份N,N

二甲基甲酰胺;
[0011]所述面层由面层浆料制备得到,所述面层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50~90份干法聚氨酯树脂和10~50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
[0012]所述贝斯层浆料和/或面层浆料中含有5~25份有机硅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硅蛋白合成革通过采用湿法聚氨酯树脂、明胶和DMF溶剂作为湿法浆料,得到了泡孔细密均匀的贝斯层,并在面层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配合有机硅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得到了手感极其柔软、透湿透气、海绵感强、折痕细腻,且对压不粘连、耐热性、耐磨性和力学性能俱佳的蛋白合成革,可以应用于蛋白包装革、耳机套革、服装革等产品中。
[0014]虽然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加入能够提高面层的抗黏连性、耐热性等性能,但是加入量过多时不仅会增加成本,并且会给面层的强度带来负面影响。
[0015]高分子纤维蛋白粉通过有机硅改性可以改善其与主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并且能够增加其自身的柔韧性、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不会对得到的硅蛋白革的抗黏连性和力学性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0016]而在贝斯层和面层同时加入高分子纤维蛋白粉可赋予硅蛋白革更佳的透湿透气性。
[0017]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有机硅含量为50wt%~65wt%。
[0018]上述有机硅含量指的是100重量份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固体份中有机聚硅氧烷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0019]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模量为10~50Mpa。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有机硅聚氨酯树脂虽然模量低,但是其含有较高的有机硅含量,可以实现软而不粘的效果。
[0021]优选地,所述面层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70~90份干法聚氨酯树脂和15~25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
[0022]通过进一步控制干法聚氨酯树脂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之间的质量比例,可以得到抗热粘连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更佳的蛋白革。
[0023]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为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
[0024]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是一种将含活性官能团的有机硅与聚醚多元醇及异氰酸酯单体共聚得到的反应聚合物。采用该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可具有更加柔软肤滑的手感,成膜光泽自然。
[0025]所述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也可以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0026]示例性地,所述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的市售产品可列举为Silok1039R、Silok1038R、Silok1036R20、Silok1033R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是通过将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与硅烷齐聚物进行反应得到。
[0028]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与硅烷齐聚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0.01~
0.06)。
[0029]更为优选地,所述反应时间为0.5~2h。
[00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温度为75~85℃。
[0031]优选地,所述硅烷齐聚物为氨基硅烷齐聚物。
[0032]通过采用氨基硅烷齐聚物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一方面可以提高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自身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另一方面可以破坏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分子中原有的氢键作用,以及引入了多个氨基,增加了与聚氨酯树脂的界面结合能力,并且引入的氨基同样具有亲水性,另外氨基硅烷齐聚物的引入,可以增加面层与贝斯层之间的粘接性。
[0033]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与硅烷齐聚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0.01~0.06)。
[0034]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为蚕丝蛋白粉。
[0035]蚕丝蛋白又称为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
[0036]优选地,所述贝斯浆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蛋白革,包括贝斯层和贴合于所述贝斯层表面的面层,所述贝斯层包括基布和覆于所述基布上的贝斯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斯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60~70份湿法聚氨酯树脂、10~25份明胶和20~150份N,N

二甲基甲酰胺;所述面层由面层浆料制备得到,所述面层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50~90份干法聚氨酯树脂和10~50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贝斯层浆料和/或面层浆料中含有5~25份有机硅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蛋白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有机硅含量为50wt%~65wt%;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模量为10~50MPa;优选地,所述面层浆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75~85份干法聚氨酯树脂和15~25份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树脂为有机硅共聚改性聚醚聚氨酯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蛋白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改性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是通过将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与硅烷齐聚物进行反应得到;优选地,所述硅烷齐聚物为氨基硅烷齐聚物;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与硅烷齐聚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0.01~0.06);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蛋白质粉为蚕丝蛋白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蛋白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斯洛柯高分子聚合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