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48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6
一种冲击扳手(1)包括:马达单元(3),其具有适于产生旋转运动的马达(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冲击扳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电动马达和电池的便携式冲击扳手或螺母起子,特别是用于在铁路线路的建设和维护中对轨道和枕木进行拧紧和拧松螺栓、螺母和钢轨螺钉的操作以及用于组装卡车车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建设中有两个主要应用是可识别的:
[0003]‑
借助于布置在两个相邻轨道的穿孔杆两侧上的穿孔板并且借助于水平螺栓拧紧来实现轨道的联合,从而形成连续的铁表面。
[0004]‑
借助于竖直螺钉将轨道的连接件锚固到枕木上。这种应用需要从顶部竖直拧紧或拧松。
[0005]卡车车轮的组装或拆卸包括在水平位置拧紧或拧松车轮的固定螺母。
[0006]上面列出的工作对体力要求高,重复性强,并且需要各种姿势,这可能很快使工人的肌肉疲劳。由于撞击机构、内燃机、减速机构以及螺栓、螺母和螺钉与待拧紧或拧松的部件之间的摩擦的相互作用,拧紧和拧松的操作会导致相当大的声学噪音和机械振动。此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以及直接在铁路线路的道碴处、有时在直接放置在其上的位置、有时在竖直位置使用扳手,不仅会使扳手暴露于强烈的机械应力,而且还会暴露于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铁路枕木处的湿气、水滴和水雾、石头以及金属粉末。
[0007]噪音和振动,加上扳手的重量以及内燃机的废气,为工人创造了磨损条件。
[0008]此外,机械振动以及暴露于灰尘和湿气会导致扳手的机械和电气/电子零件的退化。
[0009]扳手马达的发热必须借助于强制通风来限制,以防止马达和电气/电子部件过热并且保护操作员。该要求既适用于内燃机,也适用于电动马达。然而,强制通风会将灰尘、湿气和水滴吸入到扳手的壳体中,从而增加损坏电气和电子部件的风险。
[0010]最后,马达、减速器和撞击机构的振动移动并磨损扳手的壳体的并列界面并且进一步促使湿气、水滴和灰尘进入到扳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击式机动扳手,其具有克服参考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所述缺点的特征。
[0012]这样的目的是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机动扳手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优选的和有利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理解其优点,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其中:
[0014]图1和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扳手的透视图;
[0015]图3是图1中的机动扳手的俯视图;
[0016]图4是图1中的机动扳手的仰视图;
[0017]图5是图1中的机动扳手的侧视图;
[0018]图6是沿着图5中的截面平面VI

VI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0019]图7是沿着图3中的截面平面VII

VII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0020]图8和图9是图1中的机动扳手的分解侧后透视图和侧前透视图;
[0021]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机动扳手的防振连接细节的分解透视图;
[0022]图1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机动扳手的壳体的细节的视图,其示出了借助于辐射器壁(散热器)在电力电池隔室和马达隔室之间的分隔;
[0023]图1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机动扳手的壳体的马达隔室的细节;
[0024]图1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机动扳手的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了单个壳体外壳、单个外壳的连接界面和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机动扳手1的描述
[0026]参考附图,机动扳手或螺母起子(在下文中称为扳手)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表示并且包括工具保持器轴2,该工具保持器轴适于用于接合待拧紧、拧松的螺钉的头部或螺母的支撑的衬套或类似工具。工具保持器轴2布置在扳手1的前侧F上并且围绕旋转轴线R可旋转地支撑。
[0027]由一个或更多个、优选两个电力电池(可充电的)4供电的马达单元3,例如电动马达3

、优选无刷马达,可以布置在扳手1的中心区域或扳手的与前侧F相反的后侧P上,并且适于产生动能,特别是拧紧/拧松操作所需要的力偶和旋转运动。马达单元3能够借助于手动致动构件(例如按钮或触发器操作开关5)操作和控制。
[0028]扳手1进一步包括传动单元6,其具有布置在马达单元3和工具保持器轴2之间的撞击机构7。这种传动单元6(例如减速器机构)与马达3

和工具保持器轴2相互作用,以便将旋转运动(转换其角速度和力偶)从马达3

传递到工具保持器轴2,用于使后者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
[0029]马达单元组件3、传动单元6和撞击机构7形成扳手1的基体8,其基本上沿着旋转轴线R延伸。
[0030]扳手1进一步包括固定到基体8的两个抓握手柄9、10。抓握手柄9、10都具有细长形状并且相对于其纵向延伸部彼此横向间隔开,或者换句话说,它们不沿着同一直线布置。有利地,两个抓握手柄9、10被定向成限定抓握平面A,该抓握平面基本上正切于两个抓握手柄9、10并且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旋转轴线R。马达3

的致动构件5可以与两个抓握手柄9、10中的一个相关联。
[0031]扳手1可以进一步包括细长形状的辅助把手11,该辅助把手布置在扳手1的上侧S上,并且在扳手1的前侧F的方向上沿着旋转轴线R与抓握平面A间隔开,并且可以平行于旋转轴线R延伸。
[0032]两个抓握手柄9、10和辅助把手11(如果提供的话)可以一起形成三维手柄杆结构
14,该三维手柄杆结构本身优选地是刚性的,并且连接到扳手1的基体8,例如借助于螺钉并且借助于介入的(interposed)阻尼器元件,例如衬套或橡胶衬垫(所谓的防振元件)。
[0033]防振系统12的描述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扳手1包括阻尼连接系统12(换句话说,防振系统),该阻尼连接系统将传动单元6(减速器和撞击机构)的传动壳体13与马达单元3(只有电动马达3

或带有一个或多个电池4)的主壳体15机械连接并且将主壳体15与手柄杆结构14机械连接,并且该阻尼连接系统包括介于传动壳体13和主壳体15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阻尼器元件16,例如衬套或橡胶衬垫,以及介于主壳体15和手柄杆结构14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阻尼器元件17,例如衬套或橡胶衬垫,使得:
[0035]–
从传动壳体13传递到主壳体15的振动由第一阻尼器元件16阻尼,
[0036]–
从传动壳体13传递到手柄杆结构14的振动依次由第一阻尼器元件16和第二阻尼器元件17阻尼,
[0037]–
从主壳体15传递到手柄杆结构14的振动由第二阻尼器元件16阻尼。
[0038]此外,扳手1在传动壳体13、主壳体15和手柄杆结构14之间没有绕过第一阻尼器元件16和第二阻尼器元件17的刚性机械连接件。
[0039]阻尼连接系统12在传动壳体13(其中减速器和撞击机构7的撞锤产生最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冲击式螺母起子或扳手(1),其包括:

马达单元(3),其具有适于产生旋转运动的马达(3

)以及用于致动所述马达(3

)的操作开关(5),

工具保持器轴(2),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

传动单元(6),其具有连接在所述马达单元(3)和所述工具保持器轴(2)之间的撞击机构(7),

手柄杆结构(14),其具有用于手动抓握所述扳手(1)的两个抓握手柄(9,10),其中,所述传动单元(6)与所述马达(3

)和所述工具保持器轴(2)相互作用,以便将所述旋转运动从所述马达(3

)传递到所述工具保持器轴(2),用于使所述工具保持器轴(2)围绕所述旋转轴线(R)旋转,

电子控制系统(27),其包含至少一个电子控制板,该电子控制系统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电力电池(4)并且连接到所述操作开关(5),

阻尼连接系统(12),其将所述传动单元(6)的传动壳体(13)机械地连接到所述马达单元(3)的主壳体(15)并且将所述主壳体(15)机械地连接到所述手柄杆结构(14),并且所述阻尼连接系统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第一阻尼器元件(16),其介于所述传动壳体(13)和所述主壳体(15)之间,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第二阻尼器元件(17),其介于所述主壳体(15)和所述手柄杆结构(14)之间,使得:

从所述传动壳体(13)传递到所述主壳体(15)的振动由所述第一阻尼器元件(16)阻尼,

从所述传动壳体(13)传递到所述手柄杆结构(14)的振动依次由所述第一阻尼器元件(16)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元件(17)阻尼,

从所述主壳体(15)传递到所述手柄杆结构(14)的振动由所述第二阻尼器元件(16)阻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1),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器元件(16)包括橡胶衬套,并且所述第二阻尼器元件(17)包括橡胶衬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手(1),其中,所述扳手(1)在所述传动壳体(13)、所述主壳体(15)和所述手柄杆结构(14)之间没有绕过所述第一阻尼器元件(16)和第二阻尼器元件(17)的刚性机械连接件。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1),其中,所述阻尼连接系统(12)包括中心连接主体(18),该中心连接主体被放置在所述马达单元(3)和所述传动单元(6)之间并且形成:

通道腔(19),其用于传动构件(20)以从所述马达(3

)穿过到达所述传动单元(6),

多个第一连接座(21),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阻尼器元件(16)的介入而用于所述中心连接主体(18)与所述传动壳体(13)的第一连接,

多个第二连接座(22),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器元件(17)的介入而用于所述中心连接主体(18)与所述手柄杆结构(14)的第二连接,

多个第三连接座(23),其用于所述中心连接主体(18)与所述主壳体(15)的第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1),其中,所述中心连接主体(18)包括板或刚性金属框架,所述第一连接座(21)与第一阻尼器座形成第一连接孔洞,用于借助于螺钉进行所述第一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22)与第二阻尼器座形成第二连接孔洞,用于借助于螺钉进行所述第二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连接座(23)形成第三连接孔洞,用于借助于螺钉进行所述第三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扳手(1),其包括:

四个第一连接座(21),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R)并且与所述旋转轴线间隔一定距离放置,

四个第二连接座(22),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R)并且与所述旋转轴线间隔一定距离放置。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1),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座(22)与彼此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座(21)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座(22)的定向横向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1)的定向,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座(22)的定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1)定向,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座(2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座(22)被定向成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R),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座(21)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瓜尔蒂耶罗
申请(专利权)人:塞母布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