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4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其能够用于涡轮发动机的进气锥前段的加工,同时能够减小加工难度,加工后的进气锥前段不易发生变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毛坯尺寸复测,粗车内腔及大端工艺台,粗车外型面及小端工艺台,半精车内腔,半精车外型面,半精铣工艺台,修大端基准,精车外型面,精车内型面,铣加工孔,修外型面,钳修及清理,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成品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加工
,具体为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进气锥前段是涡轮发动机进气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前方空气通过进气锥的导向后进入压气机内。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呈锥状,内部为空腔,在制造过程中超过70%以上的材料会被切除掉,其后端内侧沿周向设有多个凸台100,同时内侧位于凸台100前端设有凸缘300,后端外侧沿周向设有多个与凸台100对应的台阶孔200。
[0003]由于进气锥通常材料为航空铝,该种材料极易变形,同时该进气锥形状为最大直径处近500mm、长度近350mm的锥形,最薄处壁厚为2mm,零件尺寸大,壁厚薄,在加工后容易发生变形,所以以目前加工手段加工进气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进气锥加工困难、加工后易变形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其能够用于涡轮发动机的进气锥前段的加工,同时能够减小加工难度,加工后的进气锥前段不易发生变形。
[0005]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锥前段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毛坯尺寸复测;对毛坯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各个加工面上有余量,检查毛坯表面质量状态,确认毛坯无锻造缺陷;其中,所述毛坯包括位于前端的小端和位于后端的大端,所述小端与所述大端之间通过变径段连接,所述毛坯内部具有空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以下步骤:2、粗车内腔及加工形成大端工艺台一;去除毛坯内腔及大端端面部分余量并最终均匀留有余量A,同时在毛坯大端外部向内加工出定位槽以形成位于所述定位槽前部的环形的大端工艺台一;3、粗车外型面及加工出小端工艺台;去除由小端至大端工艺台一前端面的外型面部分余量最终均匀留有余量B,同时在小端处加工出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小端工艺台;4、半精车内腔;利用大端工艺台一定位压紧,利用小端工艺台辅助定位支撑,半精车内腔型面、大端端面及大端端部至大端工艺台二后端面的外型面,并加工出位于所述定位槽后部的环形的大端工艺台二,最终均匀留有余量C,余量C小于余量A;5、半精车外型面;使用大端端面及大端工艺台二定位压紧,半精加工外型面最终均匀留有余量D, 余量D小于余量B,另外将小端工艺台修小;6、半精铣工艺台;粗加工形成内腔中相互分隔的凸台并且凸台单边留有余量E,同时将环形的大端工艺台一、大端工艺台二加工成相互分隔的大端工艺台一、大端工艺台二,加工后的大端工艺台一、大端工艺台二的位置与零件内腔的凸台位置相对应,另外粗加工形成位于零件大端外周的台阶孔并且台阶孔单边留有余量F,所述台阶孔的位置位于所述大端工艺台二的后方;7、修大端基准;使用大端工艺台一定位压紧,利用小端工艺台辅助定位支撑,修复因加工而变形的大端面和大端工艺台二的平面,后续作为装夹定位基准;8、精车外型面;使用大端端面及大端工艺台二定位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玉崔腾姚煜毕林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