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33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4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减振器。包括:三层骨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减振底座、减振中板和减振上盖;双层橡胶结构,包括两个橡胶主体,相对平行设置在减振底座和所述减振上盖之间,减振中板将两个橡胶主体之间横向连接;顶部螺杆,设置在水平部和第一凸出部上的顶部;底部螺杆,设置在第一凸出部的底部;两个侧向螺杆,分别穿设于减振底座及第二凸出部,且分别位于顶部螺杆的两侧;底部密封缓冲结构,设置在减振底座的下方,与减振底座之间形成有缓冲空腔,且当底部螺杆、两个侧向螺杆在缓冲空腔内上下运动时,对底部螺杆、两个侧向螺杆进行缓冲。本公开通过双层橡胶结构,能够大幅度提升冲击位移、提高隐身性、降低噪音及提高隔振性能。提高隔振性能。提高隔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防科工、军工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大驱减振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型大驱减振系统较大的冲击位移、良好的降噪隐身性能、较高的隔振性能的要求。为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现代军工配套要求,一种新型的大驱减振系统已被国防领域高度重视。因此,研究新型的大驱减振系统,为国防事业尽绵薄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单层橡胶复合金属骨架,内腔填充金属钢丝网、橡胶缓冲垫、尼龙环、限位垫片,将各种配件组合安装,制得小驱减振器,小驱减振器,适用于功率低于2.5Kw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的船舶的减振系统,不能满足大点的功率的减振要求,如功率为3.3Kw的大型船舶的减振要求,此外,小驱减振器的制造成本高、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5]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包括:
[0008]三层骨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减振底座、减振中板和减振上盖;
[0009]双层橡胶结构,包括两个橡胶主体,两个所述橡胶主体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减振底座和所述减振上盖之间,以将所述减振底座与所述减振上盖之间连接,且所述减振中板将两个所述橡胶主体之间横向连接;
[0010]其中,所述减振上盖包括水平部、第一凸出部和两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所述水平部垂直,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减振底座平行,所述第一凸出部穿设在所述减振底座上,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穿设在所述减振中板上;
[0011]顶部螺杆,设置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的顶部,并贯穿到所述第一凸出部内;
[0012]底部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底部,且所述底部螺杆的中心线与所述顶部螺杆的中心线共线;
[0013]两个侧向螺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减振底座及所述第二凸出部,且两个所述侧向螺杆分别位于所述顶部螺杆的两侧;
[0014]底部密封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减振底座的下方,与所述减振底座之间形成有缓冲空腔,用于对所述减振底座的底部进行密封,且当所述底部螺杆、两个所述侧向螺杆在所
述缓冲空腔内上下运动时,对所述底部螺杆、两个所述侧向螺杆进行缓冲。
[0015]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6]第一隔离固定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用于当所述底部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时,对所述第一凸出部进行固定;
[0017]两个第二隔离固定件,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向螺杆上,用于对当所述第一侧向螺杆穿设于所述减振底座及第二凸出部时,对所述第一侧向螺杆进行固定。
[0018]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与其下方的减振底座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每个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隔离固定件的缓冲变形。
[0019]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隔离固定件包括第一尼龙环和第一橡胶环,所述第一尼龙环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所述第一橡胶环套设在所述第一尼龙环上;
[0020]每个所述第二隔离固定件包括第二尼龙环和第二橡胶环,所述第二尼龙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所述第二橡胶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尼龙环上。
[0021]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托板,设置在所述底部螺杆、两个侧向螺杆与所述减振底座之间。
[0022]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密封缓冲结构包括:
[0023]密封外壳,设置在所述减振底座的下方,且与所述减振底座之间形成缓冲空腔;
[0024]四个底部隔离块,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缓冲托板与底部密封板之间,用于将所述缓冲空腔分成第一子缓冲空腔、和两个第二子缓冲空腔;所述第一子缓冲空腔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正下方,每个所述第二子缓冲空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凸出部的正下方。
[0025]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缓冲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用于所述底部螺杆受到外力后的缓冲,每个所述第二子缓冲空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件,每个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对应的所述侧向螺杆受到外力后的缓冲。
[0026]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
[0027]在所述第一子缓冲空腔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形弹簧、第一橡胶垫和第一缓冲圆垫。
[0028]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
[0029]在所述第二子缓冲空腔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球形弹簧、第二橡胶垫和第二缓冲圆垫。
[0030]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垫和所述第一缓冲垫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橡胶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圆垫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缺口;其中,所述第一缺口分别用于所述第一橡胶垫和所述第一缓冲垫受到外力后的变形缓冲,所述第二缺口分别用于所述第二橡胶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受到外力后的变形缓冲。
[003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减振器,采用三层骨架和双层橡胶结构成该减振器的框架结构,并在对应的位置设置顶部螺杆、底部螺杆、侧向螺杆及底部密封缓冲结构,构成减振器。该减振器能满足大功率船舶减振性能要求,且通过双层橡胶结构,能够大幅度提升冲击位移、提高隐身性、降低噪音及提高隔振性能。
附图说明
[003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减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在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6]图中:100、三层骨架;110、减振底座;120、减振中板;130、减振上盖;200、橡胶主体;300、顶部螺杆;400、底部螺杆;500、侧向螺杆;600、底部密封缓冲结构;610、密封外壳;620、底部隔离块;700、第一隔离固定件;710、第一尼龙环;720、第一橡胶环;800、第二隔离固定件;810、第二尼龙环;820、第二橡胶环;900、第一缓冲件;910、第一球形弹簧;920、第一橡胶垫;930、第一缓冲圆垫;1000、第二缓冲件;1110、第二球形弹簧;1120、第二橡胶垫;1130、第二缓冲圆垫;2000;缓冲托板;3000、调节螺母;4000;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骨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减振底座、减振中板和减振上盖;双层橡胶结构,包括两个橡胶主体,两个所述橡胶主体相对平行设置在所述减振底座和所述减振上盖之间,以将所述减振底座与所述减振上盖之间连接,且所述减振中板将两个所述橡胶主体之间横向连接;其中,所述减振上盖包括水平部、第一凸出部和两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所述水平部垂直,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减振底座平行,所述第一凸出部穿设在所述减重底座上,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穿设在所述减振中板上;顶部螺杆,设置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的顶部,并贯穿到所述第一凸出部内;底部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底部,且所述底部螺杆的中心线与所述顶部螺杆的中心线共线;两个侧向螺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减振底座及所述第二凸出部,且两个所述侧向螺杆分别位于所述顶部螺杆的两侧;底部密封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减振底座的下方,与所述减振底座之间形成有缓冲空腔,用于对所述减振底座的底部进行密封,且当所述底部螺杆、两个所述侧向螺杆在所述缓冲空腔内上下运动时,对所述底部螺杆、两个所述侧向螺杆进行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固定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用于当所述底部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时,对所述第一凸出部进行固定;两个第二隔离固定件,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向螺杆上,用于对当所述第一侧向螺杆穿设于所述减振底座及第二凸出部时,对所述第一侧向螺杆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与其下方的减振底座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每个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隔离固定件的缓冲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隔离固定件包括第一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王晓辉王莹付尚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