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
,具体为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机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大多只能收发单个无人机的数据,从而导致无人机编队的数据收发较为不便捷,进而影响无人机编队的集中管控;
[0004]2、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大多不具备防护措施,当在户外使用,遇到较为恶劣的户外环境时,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容易受损,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5]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无人机编队航线的导入通过无人机携带的通信系统,将无人机编队的航线导入自组网系统中,并汇总,将每个无人机的航线进行标记分类;S2、无人机编队的定位通过自组网系统,建立无人机编队的三维空间坐标,对无人机编队中的每个无人机进行GPS定位,并自动匹配各自的航线路径;S3、信号连接通过自组网系统中的指令发送模组,与无人机编队中的每个无人机的指令接收模组建立信号连接,自动建立多个频道,同时根据自组网系统中的5G通信模组与无人机编队的数据收发模组建立数据传输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网系统的终端设备包括防护箱(1)和数据传输终端(2),所述防护箱(1)的上表面转动设有防护盖板(13),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设有设备框(15),所述数据传输终端(2)和设备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设备框(15)的内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槽(16),所述防护箱(1)的内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槽(17),所述防护箱(1)和防护盖板(13)之间设有翻转机构(3),所述防护箱(1)和设备框(15)之间设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和设备框(15)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远离防护箱(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2),所述防护盖板(13)远离防护箱(1)的一面固定安装有提手(1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自组网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包括有第一转轴(31),所述第一转轴(31)贯穿防护盖板(13)并和防护盖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32),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一端和其中一个凹槽(3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传动杆(33),所述传动杆(33)的一端和第一转轴(31)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4),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4)相互啮合,所述防护箱(1)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35),所述第一马达(35)的驱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37),所述第一转动杆(37)远离第一马达(35)的一端和传动杆(33)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38),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强,孙奕颖,李玲玲,王毅,张文理,陈宇,刘兆瑜,赵建海,朱春峰,张静瑜,潘昱杭,邓博桢,刘晨茜,马莹辉,任新鹏,孙世垚,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