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88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支撑条,每一支撑条的上端均设置有驱动齿条,两条支撑条之间设置有位移放大套,位移放大套内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放大齿轮,每一放大齿轮均设置有与对应驱动齿条相啮合的位移齿轮;位移放大套内的两侧均依次转动连接有与放大齿轮一一对应的中继齿轮及传动齿轮,同一侧的放大齿轮、中继齿轮及传动齿轮通过传动条同步传动,位移放大套滑动连接有与中继齿轮及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传动齿条的一端伸出位移放大套连接有伸缩轴,伸缩轴的自由端用于连接阻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地震作用下能够通过位移放大使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减震的作用。挥耗能减震的作用。挥耗能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防灾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震的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阻尼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抗震防灾中。阻尼器的作用是通过耗能减震,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从而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0003]阻尼器的运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阻尼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例如黏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调谐阻尼器、摩擦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等,为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0004]阻尼器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从而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然而,在很多建筑结构中,由于结构刚度大(如框剪、框筒、剪力墙结构等)或者地震作用较小时,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形小,此时反映在阻尼器上的位移很小,阻尼器难以充分发挥耗能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在小震时能够通过位移放大使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减震的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支撑条,每一支撑条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齿条,两条支撑条之间设置有位移放大套,所述位移放大套内于两条支撑条内的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放大齿轮,每一放大齿轮均伸出所述位移放大套设置有与对应驱动齿条相啮合的位移齿轮,所述放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位移齿轮的直径。
[0008]所述位移放大套内远离所述放大齿轮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放大齿轮一一对应的传动齿轮,每一传动齿轮与对应放大齿轮之间均设置有中继齿轮,两个放大齿轮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偏心轴,每两传动齿轮的偏心处之间均连接有偏心轴,两个中继齿轮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偏心轴,所述移放大套内设置有与每一偏心轴转动连接有的传动条,每一传动条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偏心轴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孔,所述位移放大套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中继齿轮及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的一端伸出所述位移放大套连接有伸缩轴,所述伸缩轴的自由端用于连接阻尼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柱子的下部截断安装阻尼器,第一安装座与柱子的下段连接,伸缩轴与阻尼器连接,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柱子的上段连接,当发生地震使柱子晃动时,位移放大套会相对第一安装座发生位移,使位移齿轮相对驱动齿条移动并转动,位移齿轮转动带动放大齿轮同轴转动,并且此时放大齿轮转过的圆周更大,放大齿轮通过传动条
转动中继齿轮及传动齿轮同步转动,并且与中继齿轮及传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条相对位移放大套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伸缩轴进行伸缩,带动阻尼器进行减震耗能,实现将地震导致建筑结构的小位移进行放大带动阻尼器充分耗能。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位移齿轮均远离其放大齿轮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滑轴,每一支撑条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对应限位滑轴滑动连接的限位滑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轴与限位滑轨的连接,使得位移齿轮能够始终与驱动齿条啮合。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移放大套内与所述传动齿条相对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限位条,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滑动限位条相对设置于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中继齿轮的两侧,所述传动齿条、所述滑动限位条及所述伸缩轴连接呈Y型。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尼器为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或粘弹性阻尼器任意一种。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多根混凝土销钉。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其一、本专利技术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耗能,建筑结构在地震中仅产生较的位移,位移齿轮采集位移量,放大齿轮将位移放大,最终通过伸缩轴将放大的位移量传递给阻尼器,使阻尼器能够按照更大的位移进行减震耗能,使阻尼器在小震位移情况下也能充分发挥减震耗能的作用;
[0017]其二、在实际地震场景中,建筑结构发生位移并非简单的左右摇摆,还会伴随上下的颠簸,本专利技术通过位移放大套内的齿轮传动结构,使得齿轮传动套及阻尼器在结构上下颠簸时能够自适应转动,并且还能保持放大位移的功能,而非简单的大小齿轮传动放大位移,更加符合实际地震场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用于展示位移放大套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3用于展示第一安装座上的支撑条及混凝土销钉;
[0021]图4用于展示伸缩轴与阻尼器的连接。
[0022]图中:1、第一安装座;11、支撑条;12、驱动齿条;13、限位滑轨;2、位移放大套;3、放大齿轮;31、位移齿轮;32、限位滑轴;4、传动齿轮;5、中继齿轮;6、偏心轴;7、传动条;71、转动连接孔;8、传动齿条;81、伸缩轴;82、滑动限位条;9、阻尼器;91、第二安装座;10、混凝土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参照图1

4,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包括第一安装座1,第一安装座1的上端设置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支撑条11,每一支撑条11的上端均设置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齿条12。两条支撑条11之间设置有一条位移放大套2,位移放大套2内于两条支撑条11内的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放大齿轮3,每一放大齿轮3均伸出位移放大套2设置有一个与对应驱动齿条12相啮合的位移齿轮31,放大齿轮3的直径大于位移齿轮31的直径,通过位移齿轮31与放大齿轮3同轴转动,放大齿轮3的周长更长,便起到位移放大的作用。每一位移齿轮31均远离其放大齿轮3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根限位滑轴32,每一支撑条11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条且与对应限位滑轴32滑动连接的限位滑轨13,通过限位滑轴32与限位滑轨13的连接,使得位移齿轮31能够始终与驱动齿条12啮合。
[0026]位移放大套2内远离放大齿轮3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与放大齿轮3一一对应的传动齿轮4,每一传动齿轮4与对应放大齿轮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中继齿轮5,放大齿轮3、传动齿轮4及中继齿轮5的直径相同,中继齿轮5也可以是多个,两个放大齿轮3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一根偏心轴6,两个传动齿轮4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一根偏心轴6,两个中继齿轮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阻尼器节点,包括第一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的上端设置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支撑条(11),每一支撑条(11)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齿条(12),两条支撑条(11)之间设置有位移放大套(2),所述位移放大套(2)内于两条支撑条(11)内的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放大齿轮(3),每一放大齿轮(3)均伸出所述位移放大套(2)设置有与对应驱动齿条(12)相啮合的位移齿轮(31),所述放大齿轮(3)的直径大于所述位移齿轮(31)的直径;所述位移放大套(2)内远离所述放大齿轮(3)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放大齿轮(3)一一对应的传动齿轮(4),两个传动齿轮(4)与对应放大齿轮(3)之间均设置有中继齿轮(5),每两放大齿轮(3)的偏心处之间均连接有偏心轴(6),两个传动齿轮(4)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偏心轴(6),每两中继齿轮(5)的偏心处之间连接有偏心轴(6),所述位移放大套(2)内设置有与每一偏心轴转动连接有的传动条(7),每一传动条(7)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偏心轴(6)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孔(71),所述位移放大套(2)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中继齿轮(5)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姚激高永林马晓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稳磊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