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079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预制洞口预埋在建筑结构中;将泵管穿过预制洞口上的泵管通道;将气囊装入支撑槽内侧,将弹性支撑板卡设在支撑槽的外侧,弹性支撑板与泵管通道接触;对气囊进行充气,保证气囊贴紧弹性支撑板,预制洞口依次通过气囊、弹性支撑板对泵管进行支撑;泵管使用完毕进行拆除,并拆除气囊和弹性支撑板;将封堵底板放入泵管通道和支撑槽的底部;向泵管通道和支撑槽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预制洞口具有支撑和防水两种功能,实现了对泵管的柔性支撑,还实现了后续的封堵防水,将泵管的两处施工步骤结合为一体,极大的优化了泵管在建筑结构上的使用。建筑结构上的使用。建筑结构上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泵管临时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中,泵管是输送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部件,而由于空间、方位的限制,部分泵管需要穿设在建筑结构上。同时泵管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时,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振动,对泵管的支撑需要考虑降噪的问题。而泵管使用完毕后,支撑体系需要拆除,还需要对建筑结构上的开孔进行封堵,费事费力,而且防水封堵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泵管拆除后封堵不严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将预制洞口预埋在建筑结构中;
[0007]步骤2,将泵管穿过预制洞口上的泵管通道;
[0008]步骤3,预制洞口上布置有若干连通泵管通道的支撑槽,将气囊装入支撑槽内侧,将弹性支撑板卡设在支撑槽的外侧,弹性支撑板与泵管通道接触;
[0009]步骤4,对气囊进行充气,保证气囊贴紧弹性支撑板,预制洞口依次通过气囊、弹性支撑板对泵管进行支撑;
[0010]步骤5,泵管使用完毕进行拆除,并拆除气囊和弹性支撑板;
[0011]步骤6,将封堵底板放入泵管通道和支撑槽的底部,封堵底板将泵管通道和支撑槽的横截面完全遮挡,利用支撑槽的槽底板对封堵底板进行支撑,然后在封堵底板上放入钢筋网片;
[0012]步骤7,向泵管通道和支撑槽内浇筑混凝土,对预制洞口上的通道进行防水封堵。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建筑结构为楼板或墙体,预制洞口通过混凝土浇筑埋设在建筑结构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制洞口的外侧设有企口边沿,企口边沿提高建筑结构与预制洞口之间的防水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制洞口上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布置的支撑槽,保证气囊和弹性支撑板对泵管的均匀支撑。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制洞口的横截面为头部朝向圆心的凸字形。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用的槽底板,槽底板与预制洞口一体成型。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为长方体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之间通过一根充气管连通,充气管上设有充气孔。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支撑板包括内插片、弹簧和外撑板,内插片卡设在支撑槽内,内插片通过弹簧与外撑板连接,外撑板与泵管接触。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网片包括由内之外若干层的环状钢筋,环状钢筋之间连接有沿直径方向布置的辐射钢筋,伸入支撑槽内的辐射钢筋端部形成T形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预制洞口实现对泵管的支撑,弹性支撑板形成第一道的缓冲支撑结构,气囊形成第二道的缓冲支撑结构,保证泵管不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够缓冲降噪。
[0024]2.预制洞口实现泵管拆除后的封堵,将支撑槽和泵管通道一并用封堵底板遮挡,然后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洞口的永久埋入,不需额外拆除预制洞口,而且预制洞口的槽口增加了渗漏路径,提高了防水效果。
[0025]3.预制洞口具有支撑和防水两种功能,实现了对泵管的柔性支撑,还实现了后续的封堵防水,将泵管的两处施工步骤结合为一体,极大的优化了泵管在建筑结构上的使用。
[0026]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轴侧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装配轴侧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装配俯视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预制洞口的结构俯视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弹性支撑板的结构俯视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气囊的结构轴侧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封堵底板和钢筋网片的结构轴侧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封堵底板和钢筋网片的结构俯视图。
[0035]图中:1

预制洞口,2

企口边沿,3

泵管通道,4

支撑槽,5

槽底板,6

气囊,7

充气管,8

充气孔,9

弹性支撑板,10

内插片,11

弹簧,12

外撑板,13

封堵底板,14

钢筋网片,15

泵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7]实施例1:
[0038]参考图1~图8所示,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针对泵管15进行使用,采用预制洞口组件,预制洞口组件包括预制洞口1、企口边沿2、泵管通道3、支撑槽4、槽底板5、气囊6、充气管7、充气孔8、弹性支撑板9(包括内插片10、弹簧11和外撑板12)、封堵底板13和钢筋网片14。
[0039]预制洞口1为圆柱状结构,预制洞口1的外侧设有环状的企口边沿2,企口边沿2提高建筑结构与预制洞口1之间的防水性,保证预制洞口1埋设在建筑结构后自身不带来防水
隐患。
[0040]预制洞口1的中心处开设有圆柱状的泵管通道3,预制洞口1和泵管通道3为同轴线布置,泵管通道3用于实现泵管15在预制洞口1中心处的穿设,泵管15拆除后则需要对此进行封堵。
[0041]预制洞口1上设有六个沿周向均匀布置的支撑槽4,预制洞口1的横截面为头部朝向圆心的凸字形,利用支撑槽4实现气囊6安置,并实现弹性支撑板9的卡设。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槽4保证气囊6和弹性支撑板9对泵管15的均匀支撑。
[0042]支撑槽4的高度小于洞口高度,预留1~2cm作为槽底板5,支撑槽4的底部设有支撑用的槽底板5,槽底板5与预制洞口1一体成型,在泵管15使用时,槽底板5可以对气囊6和弹性支撑板9进行托举,在泵管15拆除后,槽底板5可以对封堵底板13进行承载。
[0043]气囊6为长方体结构,即气囊6完全膨胀后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以便气囊6在支撑槽4内侧的安置。弹性支撑板9的一端卡设在支撑槽4的外侧,另一端对泵管15进行支撑。气囊6和弹性支撑板9的数量均对应匹配支撑槽4的数量。
[0044]在对泵管15支撑时,利用膨胀的气囊6向外对弹性支撑板9支撑,弹性支撑板9不脱离支撑槽4,弹性支撑板9将部分力传递给泵管15的外侧,周向均匀的支撑力保证泵管15的稳定。在泵管15发生振动时,泵管15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预制洞口(1)预埋在建筑结构中;步骤2,将泵管(15)穿过预制洞口(1)上的泵管通道(3);步骤3,预制洞口(1)上布置有若干连通泵管通道(3)的支撑槽(4),将气囊(6)装入支撑槽(4)内侧,将弹性支撑板(9)卡设在支撑槽(4)的外侧,弹性支撑板(9)与泵管通道(3)接触;步骤4,对气囊(6)进行充气,保证气囊(6)贴紧弹性支撑板(9),预制洞口(1)依次通过气囊(6)、弹性支撑板(9)对泵管(15)进行支撑;步骤5,泵管(15)使用完毕进行拆除,并拆除气囊(6)和弹性支撑板(9);步骤6,将封堵底板(13)放入泵管通道(3)和支撑槽(4)的底部,封堵底板(13)将泵管通道(3)和支撑槽(4)的横截面完全遮挡,利用支撑槽(4)的槽底板(5)对封堵底板(13)进行支撑,然后在封堵底板(13)上放入钢筋网片(14);步骤7,向泵管通道(3)和支撑槽(4)内浇筑混凝土,对预制洞口(1)上的通道进行防水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结构为楼板或墙体,预制洞口(1)通过混凝土浇筑埋设在建筑结构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洞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洞口(1)的外侧设有企口边沿(2),企口边沿(2)提高建筑结构与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坚薛二伟张建辉卢伟超陆桐覃康雷江涛谭鹏郑龙朱启峰岑长珈张川闫康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