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75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9
在检测方法中,使与第1靶物质(11)结合的第1电介质颗粒(21)和与第2靶物质(12)结合且具有与第1电介质颗粒(21)不同的介电泳特性的第2电介质颗粒(22)与包含第1靶物质(11)和第2靶物质(12)的试料(10)进行反应,通过使介电泳作用于所述反应后的试料(10),从而将结合了第1靶物质(11)的第1复合体颗粒(31)从其它第1电介质颗粒(21)分离,并且,将结合了第2靶物质(12)的第2复合体颗粒(32)从其它第2电介质颗粒(22)分离,分别对分离后的第1复合体颗粒(31)所包含的第1靶物质(11)和分离后的第2复合体颗粒(32)所包含的第2靶物质(12)进行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检测病毒等靶物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以来,提供了使用近场来高灵敏度地检测微小的靶物质的光学检测方法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对因施加第1磁场而产生的光信号的降低等进行计测来检测靶物质,所述第1磁场使通过靶物质与磁性颗粒及荧光颗粒的结合而形成的结合体在从形成了近场的检测板的表面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8774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专利文献1等的以往的检测方法中,将一个靶物质作为对象。例如,在存在多个靶物质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检测这些各个靶物质。
[0006]于是,本公开提供能够恰当地检测多个靶物质中的各靶物质的靶物质的检测方法等。
[0007]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第1电介质颗粒和第2电介质颗粒与试料进行反应,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第1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1物质进行了修饰的电介质颗粒,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靶物质的第2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2物质进行了修饰且具有与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不同的介电泳特性的电介质颗粒,所述试料包含所述第1靶物质和所述第2靶物质;通过使介电泳作用于所述反应后的所述试料,从而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1靶物质的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的第1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分离,并且,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2靶物质的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的第2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分离;以及分别对分离后的所述第1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1靶物质和分离后的所述第2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2靶物质进行检测。
[0008]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检测装置具备:反应部,其使第1电介质颗粒和第2电介质颗粒与试料进行反应,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第1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1物质进行了修饰的电介质颗粒,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靶物质的第2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2物质进行了修饰且具有与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不同的介电泳特性的电介质颗粒,所述试料包含所述第1靶物质和所述第2靶物质;分离部,其通过使介电泳作用于反应后的所述试料,从而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1靶物质的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的第1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分离,并且,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2靶物质的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的第2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分离;以及检测部,其分别对分离后的所述第1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1靶物质和分离后的所述第2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2靶物质进行检测。
[0009]此外,这些包括性的或者具体性的技术方案既可以由系统、方法、装置、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由系统、方法、装置、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包括CD

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
[0010]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检测方法等能够恰当地检测多个靶物质中的各靶物质。
附图说明
[0011]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12]图1B是对实施方式涉及的颗粒种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0014]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极组的构成的俯视图。
[0015]图4A是对介电泳中的电介质颗粒的正析出进行例示的图。
[0016]图4B是对介电泳中的电介质颗粒的负析出进行例示的图。
[0017]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交流电压的设定频率的曲线图。
[0018]图6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各频率下的每个颗粒种的析出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0019]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0021]此外,以下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是表示包括性的或者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为一个例子,并不是意在限定请求保护的范围。各图并不是严密地进行了图示。在各图中,有时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同一标号,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0022]在以下中,平行和垂直等的表示要素间的关系性的术语、矩形形状等的表示要素的形状的术语以及数值范围并不是只表示严格的含义,而是意味着实质上同等的范围、例如也可以包含百分之几左右的差异。
[0023]在以下中,所谓检测靶物质,包括在发现靶物质并确认靶物质的存在的基础上,测定靶物质的量(例如数量或者浓度等)或者其范围。
[0024](实施方式)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中,复合体颗粒和未结合颗粒因介电泳(DEP:Dielectrophoresis)而分离,检测分离后的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靶物质。
[0026]所谓介电泳,是指力作用在暴露于不均匀的电场的电介质颗粒上的现象。该力不要求颗粒带电。
[0027]所谓靶物质,是指成为检测对象的物质,例如为病原性蛋白质等分子、病毒(外壳蛋白质等)、或者细菌(多糖等)等。靶物质有时也被称为被检物或者检测对象物。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同时存在多种靶物质来作为靶物质的情况下个别地检测这些多种靶物质的各靶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要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存在3种靶物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靶物质的种类不限于这些。本公开的检测方法既可以对两种靶物质进行应用,也可以
对4种以上的靶物质进行应用。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了介电泳的实现多种靶物质的检测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0029][检测装置的构成][0030]首先,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2,对检测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B是对实施方式涉及的颗粒种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在图1A中,特别地,分离部110以通过透过除了第1基板111之外的部分而使得能看到分离部110的内部的方式示出了大致形状。图1A被使用于以分离部110为中心对与其它构成要素的关系性进行说明,并不是限定使用检测装置100时的各个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配置方向、姿态等。在图1B中示出了容纳在图1A的空间1121内的试料10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试料10一起容纳的颗粒种(也即是电介质颗粒)和伴随于此形成的颗粒种(也即是复合体颗粒)。图2是沿着与纸面平行的方向切断了图1A所示的分离部110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图2所示的分离部110的一部分的构成的厚度,在图1A中省略了图示。
[0031]如图1A和图2所示,检测装置100具备分离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检测方法,包括:使第1电介质颗粒和第2电介质颗粒与试料进行反应,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第1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1物质进行了修饰的电介质颗粒,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靶物质的第2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2物质进行了修饰且具有与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不同的介电泳特性的电介质颗粒,所述试料包含所述第1靶物质和所述第2靶物质;通过使介电泳作用于所述反应后的所述试料,从而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1靶物质的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的第1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分离,并且,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2靶物质的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的第2复合体颗粒从其它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分离;以及分别对分离后的所述第1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1靶物质和分离后的所述第2复合体颗粒所包含的所述第2靶物质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在使所述介电泳起作用时,以分时的方式使基于第1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第1介电泳和基于与所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交流电压的第2介电泳起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中的除了所述第1物质之外的基材部分的粒径与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中的除了所述第2物质之外的基材部分的粒径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在使所述介电泳起作用时,通过对所述试料产生不均匀的电场来使所述介电泳起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第1物质和所述第2物质各自为抗体。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中的除了所述第1物质之外的基材部分的光谱学特性与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中的除了所述第2物质之外的基材部分的光谱学特性不同。7.一种检测装置,具备:反应部,其使第1电介质颗粒和第2电介质颗粒与试料进行反应,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第1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1物质进行了修饰的电介质颗粒,所述第2电介质颗粒是由具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靶物质的第2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性质的第2物质进行了修饰且具有与所述第1电介质颗粒不同的介电泳特性的电介质颗粒,所述试料包含所述第1靶物质和所述第2靶物质;分离部,其通过使介电泳作用于反应后的所述试料,从而将作为结合了所述第1靶物质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本聪管野天平冈类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