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电梯井道的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电梯井道内的施工操作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稳定性以保证安全。
[0003]传统的操作平台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直接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到操作面进行施工。该种方法在电梯井高度较低时施工方便,但是随着电梯井道施工高度的增加,电梯井内需搭设较大高度的脚手架,现场经验发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50米时,单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24米,因此该方法在目前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适用性较差,当电梯井高度超过50米时,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此时现场往往采用搭设型钢悬挑架形式实现电梯井内部操作架搭设,通过电梯洞口向电梯内部搭设悬挑支撑,在支撑上搭设操作架,同时为保证操作架稳定,脚手架需要做附着处理,该方法可以解决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受电梯井高度的影响,但该方法安装、使用和拆除均存在较大危险性,且随着电梯井高度增加,危险系数越来越大。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1),呈水平状态设置;加固垫板(2),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固连;两个第一支杆(3),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加固垫板(2)的下端,两个第一支杆(3)的上端与加固垫板(2)的下端固连,中部通过钢架固定焊接;两个呈倾斜状态设置的第二支杆(4),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4)远离两个第一支杆(3)的一端与加固垫板(2)的下端固定焊接;两个L型支板(6),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4)靠近两个第一支杆(3)的一端固定焊接;牵引机构(8),与承载平台(1)相连,包括牵引绳(9)和绳轮(10),绳轮(10)位于装置整体的重心竖直线上,绳轮(10)通过轮座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转动连接,牵引绳(9)的一端缠绕在轮座的外部,另一端滑动穿过承载平台(1)的上端后竖直向上延伸;撑紧机构(20),包括两个撑紧支板(26),两个撑紧支板(26)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两端;防滑机构(29),包括两个挤压销轴(43),L型支板(6)上成型有两个限位通孔(7),两个挤压销轴(43)分别与两个限位通孔(7)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8)包括第一齿轮(11)、减速齿轮(12)、限位齿轮(13)和限位轮座(15),第一齿轮(11)与绳轮(10)同轴线固连,减速齿轮(12)与承载平台(1)转动设置,减速齿轮(12)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限位齿轮(13)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下端,限位齿轮(13)与减速齿轮(12)相啮合,限位轮座(15)与限位齿轮(13)通过扭簧同轴线转动相连,限位轮座(15)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8)还包括限位销轴(14)、定位销轴(17)、第二齿轮(18)和传动长轴(19),限位轮座(15)上成型有限位环槽(16),限位销轴(14)的一端与限位齿轮(13)固连,另一端与限位环槽(16)滑动连接,定位销轴(17)通过销帽与限位滑槽(41)可拆连接,定位销轴(17)能与限位销轴(14)发生相抵,第二齿轮(18)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中部,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传动长轴(19)的两端与承载平台(1)转动连接,中部与第一齿轮(11)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撑紧机构(20)包括两个驱动齿轮(21)、两个驱动齿条(22)、四个撑紧垫板(25)和两个驱动支架(23),两个驱动齿轮(21)分别与传动长轴(19)的两端固连,四个驱动齿条(22)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驱动齿轮(21)的两侧,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星,谢文浩,焦石,刘亚松,王枫,全有维,於进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