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73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涉及电梯设备领域,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包括:承载平台,加固垫板,与承载平台的下端固连;两个第一支杆,设置在加固垫板的下端,两个呈倾斜状态设置的第二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远离两个第一支杆的一端与加固垫板的下端固定焊接;两个L型支板,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靠近两个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焊接;牵引机构,与承载平台相连,包括牵引绳和绳轮,绳轮位于装置整体的重心竖直线上,绳轮通过轮座与承载平台的下端转动连接,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轮座的外部,另一端与承载平台的上端滑动连接;撑紧机构能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防滑机构能防止装置发生窜动。防滑机构能防止装置发生窜动。防滑机构能防止装置发生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电梯井道的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电梯井道内的施工操作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稳定性以保证安全。
[0003]传统的操作平台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直接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到操作面进行施工。该种方法在电梯井高度较低时施工方便,但是随着电梯井道施工高度的增加,电梯井内需搭设较大高度的脚手架,现场经验发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50米时,单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24米,因此该方法在目前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适用性较差,当电梯井高度超过50米时,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此时现场往往采用搭设型钢悬挑架形式实现电梯井内部操作架搭设,通过电梯洞口向电梯内部搭设悬挑支撑,在支撑上搭设操作架,同时为保证操作架稳定,脚手架需要做附着处理,该方法可以解决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受电梯井高度的影响,但该方法安装、使用和拆除均存在较大危险性,且随着电梯井高度增加,危险系数越来越大。
[0004]但是电梯井施工操作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便捷性,才能满足反复使用的要求。以上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操作架为钢管、扣件搭设的脚手架,周转材料投入量大,费时费工,检查时不便利,易存在安全隐患。
[0005]目前常采用的是水平式提升操作平台,此类操作平台在施工时需要在剪力墙上留置预埋洞口,放置水平工字钢,用以承托钢平台,可是这种水平式提升操作平台,需要在每一层都留置预埋洞口,后期封堵费时费工,封堵质量不易控制,且封堵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水平支撑工字钢需要人工搬运、安装,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包括:承载平台,呈水平状态设置;加固垫板,与承载平台的下端固连;两个第一支杆,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加固垫板的下端,两个第一支杆的上端与加固垫板的下端固连,中部通过钢架固定焊接;两个呈倾斜状态设置的第二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远离两个第一支杆的一端与加固垫板的下端固定焊接;两个L型支板,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靠近两个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焊接;牵引机构,与承载平台相连,包括牵引绳和绳轮,绳轮位于装置整体的重心竖直线上,绳轮通过轮座与承载平台的下端转动连接,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轮座的外部,另一端滑
动穿过承载平台的上端后竖直向上延伸;撑紧机构,包括两个撑紧支板,两个撑紧支板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两端;防滑机构包括两个挤压销轴,L型支板上成型有两个限位通孔,两个挤压销轴分别与两个限位通孔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减速齿轮、限位齿轮和限位轮座,第一齿轮与绳轮同轴线固连,减速齿轮与承载平台转动设置,减速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限位齿轮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下端,限位齿轮与减速齿轮相啮合,限位轮座与限位齿轮通过扭簧同轴线转动相连,限位轮座与承载平台的下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牵引机构还包括限位销轴、定位销轴、第二齿轮和传动长轴,限位轮座上成型有限位环槽,限位销轴的一端与限位齿轮固连,另一端与限位环槽滑动连接,定位销轴通过销帽与限位滑槽可拆连接,定位销轴能与限位销轴发生相抵,第二齿轮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中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传动长轴的两端与承载平台转动连接,中部与第一齿轮固连。
[0010]进一步的,撑紧机构包括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条、四个撑紧垫板和两个驱动支架,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传动长轴的两端固连,四个驱动齿条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驱动齿轮的两侧,四个驱动齿条分别与承载平台滑动连接,四个驱动支架分别与四个驱动齿条固连,四个撑紧垫板分别与四个驱动支架固连,两个撑紧支板分别与位于承载平台同一侧的两个撑紧垫板固连。
[0011]进一步的,撑紧机构还包括四个衔接卡板和四个衔接拉簧,驱动支架靠近驱动齿轮的一端成型有衔接凸缘,衔接卡板与驱动支架靠近承载平台边缘的一端固连,衔接拉簧的一端与衔接卡板固连,另一端与衔接凸缘相连。
[0012]进一步的,防滑机构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两个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第一带轮与第二齿轮同轴线固连,第二带轮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内部,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传动连接,第三带轮通过轮座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杆之间,第三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带轮传动连接,两个主动齿轮分别通过长轴与第三带轮同轴线固连,两个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个主动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
[0013]进一步的,第二支杆靠近第一支杆的一端成型有第一限位通槽,防滑机构还包括两个从动齿条、四个滑移支板、两个滑移销轴、四个挤压支板和四个挤压盖板,两个从动齿条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四个滑移支板呈对称状态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杆的两侧,位于上侧的两个滑移支板分别与两个从动齿条固连,两个滑移销轴的中部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通槽滑动连接,两个滑移销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移支板固连,四个挤压支板分别与四个滑移支板固连,四个挤压盖板的上端分别与四个挤压支板滑动连接,下端分别与四个挤压销轴固连。
[0014]进一步的,防滑机构还包括若干限位滑轨和四个挤压拉簧,挤压盖板上成型有若干限位滑槽,若干限位滑轨与四个挤压支板固连,若干限位滑槽与若干限位滑轨滑动连接,四个挤压拉簧分别套设在四个挤压销轴的外部,四个挤压拉簧的一端与四个挤压盖板固连,另一端与L型支板固连。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装置位于静止状态时,承载平台保持水平,承载平台框架远离门洞的一侧
通过两个撑紧支板支撑在电梯井道剪力墙或梁上,第二支杆下部的L型支板卡在电梯门洞下口的板水平面和梁侧面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形成稳定支撑,在此过程中,本装置利用电梯井道及门洞口下方结构支撑,无需预埋洞口,节省人工;其二:本装置便于提升,操作便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先将牵引绳拴接在吊环上,随后通过塔吊将装置整体缓慢提升,承载平台由于重力作用会转动至提升状态,提升至上一层结构面时用钢筋钩将承载平台拉至静止状态,并将承载平台缓慢下落,即可将L型支板卡在电梯门洞下口支撑位置上,完成承载平台的位移;其三:本装置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在本装置位于静止状态时,四个挤压销轴可以伸入电梯井道门洞处的加固孔内,且两个撑紧支板抵紧在电梯井道内的剪力墙上,防止承载平台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窜动,从而影响承载平台上的工人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侧视图;图6是实施例中牵引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处结构放大图;图8是图6中D处结构放大图。
[0017]图中标号为:1、承载平台;2、加固垫板;3、第一支杆;4、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1),呈水平状态设置;加固垫板(2),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固连;两个第一支杆(3),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加固垫板(2)的下端,两个第一支杆(3)的上端与加固垫板(2)的下端固连,中部通过钢架固定焊接;两个呈倾斜状态设置的第二支杆(4),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4)远离两个第一支杆(3)的一端与加固垫板(2)的下端固定焊接;两个L型支板(6),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4)靠近两个第一支杆(3)的一端固定焊接;牵引机构(8),与承载平台(1)相连,包括牵引绳(9)和绳轮(10),绳轮(10)位于装置整体的重心竖直线上,绳轮(10)通过轮座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转动连接,牵引绳(9)的一端缠绕在轮座的外部,另一端滑动穿过承载平台(1)的上端后竖直向上延伸;撑紧机构(20),包括两个撑紧支板(26),两个撑紧支板(26)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两端;防滑机构(29),包括两个挤压销轴(43),L型支板(6)上成型有两个限位通孔(7),两个挤压销轴(43)分别与两个限位通孔(7)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8)包括第一齿轮(11)、减速齿轮(12)、限位齿轮(13)和限位轮座(15),第一齿轮(11)与绳轮(10)同轴线固连,减速齿轮(12)与承载平台(1)转动设置,减速齿轮(12)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限位齿轮(13)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下端,限位齿轮(13)与减速齿轮(12)相啮合,限位轮座(15)与限位齿轮(13)通过扭簧同轴线转动相连,限位轮座(15)与承载平台(1)的下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8)还包括限位销轴(14)、定位销轴(17)、第二齿轮(18)和传动长轴(19),限位轮座(15)上成型有限位环槽(16),限位销轴(14)的一端与限位齿轮(13)固连,另一端与限位环槽(16)滑动连接,定位销轴(17)通过销帽与限位滑槽(41)可拆连接,定位销轴(17)能与限位销轴(14)发生相抵,第二齿轮(18)通过轮座转动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中部,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传动长轴(19)的两端与承载平台(1)转动连接,中部与第一齿轮(11)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内提升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撑紧机构(20)包括两个驱动齿轮(21)、两个驱动齿条(22)、四个撑紧垫板(25)和两个驱动支架(23),两个驱动齿轮(21)分别与传动长轴(19)的两端固连,四个驱动齿条(22)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驱动齿轮(21)的两侧,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星谢文浩焦石刘亚松王枫全有维於进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