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用于土壤修复的菌株、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71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用于土壤修复的菌株、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株为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067,其能以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用于土壤修复的菌株、菌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鲁氏不动杆菌、菌剂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石化行业场地一般涉及的化学品种类较多、场地面积大、生产装置和地面管线密集,有着较高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显示,石化场地中以有机污染物为主,主要有石油烃(TPHs)、苯系物和卤代烃等VOCs、PAHs 和硝基苯等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以及酚类化合物等。苯系物作为 VOCs 污染物的典型代表,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强,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态环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0003]苯系物在土壤中的降解方式主要有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种过程。生物降解是土壤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对苯系物的降解转化作用,其中微生物降解是苯系物在土壤中的最重要的降解方式,细菌可以通过有氧途径或厌氧途径降解苯系物。苯系物作为低环芳香烃在有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是相对容易的,但地下环境中的有氧生物降解极易受到氧气的限制,在缺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速度和程度明显要低,导致降解不完全生成一些中间产物。
[0004]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也可与多相抽提等技术进行耦合修复抽提出的三废,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备受关注。在过去的研究中,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并鉴定具有降解苯类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能够实现土壤中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降解的高效菌株。
[0006]本专利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为提出包含上述菌株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鲁氏不动杆菌,其分类命名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菌株名为G3,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1月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6067,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菌剂,其包含上述鲁氏不动杆菌。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菌剂为液体菌剂,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挑选鲁氏不动杆菌G3单菌落接种于LB培养基摇瓶中,振荡培养至对数期;(2)将步骤(1)得到的菌种按体积比为5%

10%的接种量接种入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到种子液;(3)将种子液按体积比1%

5%的接种量接入生产罐培养,发酵完成后即得液体菌
剂。
[0010]具体地,生产罐所用培养基和种子罐培养基相同,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5

8.0g/L、酵母膏4.0

5.0g/L、K2HPO40.8

1.0g/L、NaCl 4.0

5.0g/L、CaCO31.5

2.0g/L、MgSO40.15

0.20g/L和大豆油0.1

0.15% (v/v),pH值7.0

7.5。
[0011]优选地,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g/L、酵母膏5g/L、K2HPO41g/L、NaCl 5g/L、CaCO32g/L、MgSO40.2g/L和大豆油0.1%(v/v),pH值7.0

7.5。
[0012]具体地,在种子罐和生产罐的培养过程中无菌空气的通气量为1: 0.6

1.2,搅拌速度为180

240 rpm,培养温度为32

35℃,全流程培养时间为48

96小时。
[0013]具体地,发酵结束后菌体数量达到108个/mL以上。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鲁氏不动杆菌或其菌剂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0015]其中,土壤修复为含有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土壤。
[0016]具体地,修复方法为:将菌剂按照质量体积比为20

50kg/m3的投加量喷洒至土壤中混合均匀,土壤修复温度为20~35℃,pH为6.0~9.0。
[001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筛选得到了一株可实现污染土壤修复的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G3,菌株G3在以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培养后,对500mg/L苯类污染物的降解率可达到99%;将该菌株制备的菌剂投入实际高浓度污染土壤体系24h后,体系中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的残留量可降低95%以上,表明菌株G3对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工业应用低成本的生物技术治理土壤污染提供机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菌体的菌落形态图;图2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的系统发育树;图3为鲁氏不动杆菌对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的降解率图;图4为含盐量对鲁氏不动杆菌降解效率的影响;图5为pH对鲁氏不动杆菌降解效率的影响;图6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在处理实际污染土壤的实验中,1,3

二氯苯、2

甲基苯酚、4

氯苯胺、2

氟联苯降解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0019]生物保藏信息:鲁氏不动杆菌,分类命名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菌株名为G3,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1月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6067,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1]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接种量,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按照体积比接种。
[0023]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用于土壤修复的菌株,所述菌株为鲁氏不动杆菌,其分类命名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菌株名为G3,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1月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6067。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鲁氏不动杆菌。3.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为液体菌剂,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挑选鲁氏不动杆菌G3单菌落接种于LB培养基摇瓶中,振荡培养至对数期;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菌种按体积比为5%

10%的接种量接种入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到种子液;步骤(3)将种子液按体积比1%

5%的接种量接入生产罐培养,发酵完成后即得液体菌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罐所用培养基和种子罐培养基相同,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5

8.0g/L、酵母膏4.0

5.0g/L、K2HPO
4 0.8

1.0g/L、NaCl 4.0

5.0g/L、CaCO
3 1.5

2.0g/L、MgSO
4 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天明陈立伟邱沪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