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传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变速器有液力自动变速器
(AT)、
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
(CVT)、
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
(AMT)、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DCT)、
变速器的设计直接影响传动效率
、
燃油经济性
、
换挡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等等
。
[0003]现有的机械传动
、
电传动
、
液压液力传动等其单独传动在运行过程中均有缺点且无法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复合传动可发挥其各自优势,并且复合传动作为重型汽车
、
农业用车的发展方向,可保证其工作效率及质量
。
当前汽车变速器成本较高,传动效率虽有改善但仍有进步空间,并且在面临各种复杂工况下未能充分满足要求
。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输入分流组件
(2)、
液压传动组件
(3)、
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机械传动组件
(5)、
双行星排汇流组件
(6)、
离合器组件和制动器组件;所述输入构件与输入分流组件
(2)
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将输入分流组件
(2)
分别与液压传动组件
(3)、
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和机械传动组件
(5)
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将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分别与液压传动组件
(3)
和机械传动组件
(5)
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将液压传动组件
(3)、
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和机械传动组件
(5)
分别与双行星排汇流组件
(6)
连接;所述双行星排汇流组件
(6)
与输出构件连接;选择性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与制动器组件的接合,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固定或连续的传动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分流组件
(2)
包括输入分流行星轮系,所述机械传动组件
(5)
包括机械传动行星轮系;所述双行星排汇流组件
(6)
包括第一汇流行星轮系和第二汇流行星轮系;所述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齿圈与第一汇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输出构件连接;所述输入构件与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齿圈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
C1(32)、
第二离合器
C2(37)、
第三离合器
C3(210)、
第四离合器
C4(42)、
第五离合器
C5(23)、
第六离合器
C6(25)、
第七离合器
C7(52)、
第八离合器
C8(54)、
第九离合器
C9(64)、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和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所述第一离合器
C1(32)
用于将输入分流组件的输入轴齿轮与液压传动组件
(3)
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
C2(37)
用于将液压传动组件
(3)
输出端与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
C3(210)
用于将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所述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离合器
C4(42)
用于将所述磁力无级变速器输出端与磁力无级变速器输出齿轮连接;所述第五离合器
C5(23)
用于将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齿圈与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六离合器
C6(25)
和第七离合器
C7(52)
用于将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六离合器
C6(25)
和第八离合器
C8(54)
用于将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九离合器
C9(64)
用于将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齿圈与第一汇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十离合器
C
10
(65)
用于将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齿圈与第一汇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用于将第一汇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连接;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制动器
B1(28)、
制动器
B2(53)、
制动器
B3(58)、
制动器
B4(62)、
制动器
B5(63)
和制动器
B6(67)
;所述制动器
B1(28)
用于将输入分流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制动器
B2(53)
用于将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制动器
B3(58)
用于将机械传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制动器
B4(62)
用于将第一汇流行星轮系的齿圈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制动器
B5(63)
用于将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齿圈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制动器
B6(67)
用于将第二汇流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固定件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液压传动组件
(3)
的排量比
、
调节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的传动比
、
选择性地接合离合器组件和制动器组件,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
、
双功率流复合传动模式
、
三功率流复合传动模式;所述单功率流传动模式包括液压传动方式
、
磁力无级变速器传动方式
、
机械直接档正向传动方式
、
机械直接档反向传动方式
、
机械低速正向传动方式
、
机械高速正
向传动方式
、
机械低速反向传动方式和机械高速反向传动方式;所述双功率流复合传动模式包括磁力
‑
机械正向复合传动方式
、
磁力
‑
机械反向复合传动方式
、
磁力
‑
液压并联复合传动方式
、
磁力
‑
液压混联复合传动方式
、
机械
‑
液压正向复合传动方式和机械
‑
液压反向复合传动方式;所述三功率流复合传动模式包括磁力
‑
机械
‑
液压并联复合传动方式和磁力
‑
机械
‑
液压混联复合传动方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机液多模式复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液压传动组件
(3)
的排量比和选择性地接合第一离合器
C1(32)、
第二离合器
C2(37)、
第九离合器
C9(64)、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和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液压传动方式;通过调节磁力无级变速器组件
(4)
的传动比和选择性地接合第三离合器
C3(210)、
第五离合器
C5(23)、
第九离合器
C9(64)、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和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磁力无级变速器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五离合器
C5(23)、
第六离合器
C6(25)、
第七离合器
C7(52)、
第八离合器
C8(54)、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和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机械直接档正向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六离合器
C6(25)、
第七离合器
C7(52)、
第八离合器
C8(54)、
第九离合器
C9(64)、
制动器
B1(28)
和制动器
B6(67)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机械直接档反向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六离合器
C6(25)、
第八离合器
C8(54)、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制动器
B1(28)
和制动器
B2(53)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机械低速正向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六离合器
C6(25)、
第八离合器
C8(54)、
第九离合器
C9(64)、
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制动器
B1(28)、
制动器
B2(53)
和制动器
B4(62)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机械高速正向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六离合器
C6(25)、
第七离合器
C7(52)、
第十离合器
C
10
(65)、
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制动器
B1(28)
和制动器
B3(58)
,提供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单功率流传动模式的机械低速反向传动方式;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六离合器
C6(25)、
第七离合器
C7(52)、
第九离合器
C9(64)、
第十一离合器
C
11
(66)、
制动器
B1(28)、
制动器
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镇,张勤博,陈龙,蔡英凤,刘佳龙,田翔,韩江义,孙晓东,朱建国,吴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