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041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包括:吸收塔,吸收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分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技术,特别是气相中夹带液体的分离技术,属于化工吸收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化工生产的尾气中都会不同程度的携带有机物,若不进行处理直接外排会造成原料或产品的浪费,同时污染环境,使
VOCs
含量超标,因此外排尾气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有效降低尾气中有机物的含量一直是行业研究的话题,受工艺技术影响,多数尾气为带压尾气,有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的尾气温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热量;通常温度高的尾气中有机物含量也会偏高,则需多步进行预处理

当尾气中有机物降到一定范围后,继续降低有机物的含量则处理难度大幅增加,且尾气中仍有高含量的有机物,若采用传统冷凝

吸附工艺难以达到平衡;若采用燃烧或催化工艺,有机物放出大量的热,对设备的选型和制作都是挑战

[0003]吸收分离技术是化工领域常用的一种工艺,通过“不同物质在同一压力和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不同”和“相似相溶”原理,改变气相温度,使气相中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其吸收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分布器

第一段填料

第二分布器和第二段填料;第一冷却器,其热流体侧出口连接至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第一分布器的上方,用于向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第一分布器上送入吸收剂;第二冷却器,其热流体侧入口与所述吸收塔的塔釜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热流体侧出口连接至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第二分布器的上方,用于将所述吸收塔的含吸收剂的塔釜液送入所述第二分布器;进料冷却器,其热流体侧出口连接至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第二填料的下方,用于对进料气体进行冷却,并送入所述第二填料的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器包括:盘形主体,其上开设有过气孔和过液孔,所述过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液孔的孔径;浮筒,其为多个,并与所述过气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浮筒的上下两端分别敞口,所述浮筒的下端敞口与所述过气孔对接,以使流经所述过气孔的气体进入所述浮筒;挡板,其为多个,并与所述浮筒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浮筒的上方,所述挡板与所述浮筒的上端之间相间隔,所述浮筒的上端与所述挡板的周缘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条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条之间形成出气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器还包括受液槽,所述受液槽位于所述盘形主体的下方,所述受液槽的槽口朝上,用于承接由所述过液孔落下的液体,所述受液槽的槽底设有多个出液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孔在所述盘形主体上成多排设置,所述过气孔在所述盘形主体上成多排设置,所述过液孔形成的排和所述过气孔形成的排平行,并交替设置;每排所述过液孔的下方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受液槽,所述受液槽为沿所述过液孔形成的排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的槽壁的底边分别斜向下延伸并相交,以形成三角形的槽底,所述出液孔沿两个所述槽壁的底边分别设置一排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孔的总面积占所述盘形主体的面积的
8.9
%;所述过气孔的孔径范围为
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利丰徐纲王雪张剑穆志刚常仕雷田玉飞张建涛高座县吉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