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40352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先在聚酰胺纳滤膜上制备亲水性聚多巴胺氧化层;随后在聚多巴胺层上接枝具有低表面能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滤膜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膜过滤是一种分离大量高活性微生物和营养物质的有效方法,然而,这也使膜表面极易受到生物污物的影响,导致膜通量和寿命的减少

纳滤膜用于再生水产水时,由于待处理的二级出水水质复杂且盐度低,并且含大量高活性的微生物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在膜滤过程中被富集,使膜表面极易产生生物污染,从而导致水通量降低

出水含盐量升高

运行能耗增加和纳滤系统产水效能急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膜污染的形成主要因素有:膜固有性质

混合液性质和系统运行环境,控制及解决膜污染也应该从这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0003]相较于其他基于运行过程的膜污染控制策略,膜材料改性能够更直接地影响膜表面与污染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源头上抑制生物污染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缓解预处理及膜清洗压力,降低化学试剂用量,减少过程副产物,被认为是膜生物污染防治的必要策略

传统的抗生物污染膜改性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引入具有亲水性

电中性

氢键受体以及无氢键供体的物质,构建亲水性膜表面,建立“防御”机制,即在膜表面形成致密水合层或空间位阻效应,降低污染物在膜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阻止污染物的沉积;另一种是通过引入抗菌物质构建抗菌膜表面,建立主动“反抗”机制,即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切断生物污染发生的途径

被动“防御”机制或主动“反抗”抗菌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生物污染,但单一机制不能同时具备抗菌性和抗粘性,对解决长期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生物污染问题有一定局限性

[0004]如何有效降低污染物在膜表面附着强度,使基于复杂污水成分

长期过滤

不可避免形成的生物污染层由不易清除特性向易清除特性转变,成为膜材料改性的又一重要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纳滤膜抗污性能不佳

生物污染层不易清除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多功能纳滤膜由下往上包括:基膜

聚多巴胺氧化层

氟化物自清洁层

季铵盐杀菌层和两性离子防御层

[000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
:基膜的预处理:将基膜在
25

3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浸泡
30

45min
,然后用清洗液冲洗
10

20min
,再置于清洗液中浸泡4‑
6h

[0009]S2
:制备聚多巴胺氧化层:在室温下将经过步骤
S1
处理后的基膜的活性层置于反应液
A
中振荡反应,然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聚多巴胺氧化层的基膜;
反应液
A

N,N

二甲基甲酰胺

盐酸多巴胺和浓度为
0.4

0.5g/mL
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以
15

25mL

0.3

0.5g

90

110mL
的配比关系混合而成;
[0010]S3
:制备氟化物自清洁层:将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溶于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并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依次加入步骤
S2
得到的基膜和反应液
B
,在黑暗条件下用氮气吹脱
10

30min
,接着加入还原剂继续反应1‑
2h
,最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氟化物自清洁层的基膜;反应液
B
为配体

催化剂和
50wt
%的异丙醇溶液以
0.05

0.09g

0.005

0.008g
:5‑
10mL
的配比关系混合而成;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

反应液
B
和还原剂的配比关系为1‑
2g

180

220mL
:5‑
10mL

10

15mL

[0011]S4
:制备季铵盐杀菌层: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并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依次加入步骤
S3
得到的基膜和反应液
B
,在黑暗条件下用氮气吹脱
10

30min
,接着加入还原剂继续反应
22

26h
,最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季铵盐杀菌层的基膜;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

反应液
B
和还原剂的配比关系为
13

16g

180

220mL
:5‑
10mL

10

15mL

[0012]S5
:制备两性离子防御层:将
[2

(
甲基丙烯酰基氧基
)
乙基
]二甲基

(3

磺酸丙基
)
氢氧化铵溶于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并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依次加入步骤
S4
得到的基膜和反应液
B
,在黑暗条件下用氮气吹脱
10

30min
,接着加入还原剂继续反应1‑
2h
,最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功能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纳滤膜由下往上包括:基膜

聚多巴胺氧化层

氟化物自清洁层

季铵盐杀菌层和两性离子防御层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基膜的预处理:将基膜在
25

3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浸泡
30

45min
,然后用清洗液冲洗
10

20min
,再置于清洗液中浸泡4‑
6h

S2
:制备聚多巴胺氧化层:在室温下将经过步骤
S1
处理后的基膜的活性层置于反应液
A
中振荡反应,然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聚多巴胺氧化层的基膜;所述反应液
A

N,N

二甲基甲酰胺

盐酸多巴胺和浓度为
0.4

0.5g/mL
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以
15

25mL

0.3

0.5g

90

110mL
的配比关系混合而成;
S3
:制备氟化物自清洁层:将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溶于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并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依次加入步骤
S2
得到的基膜和反应液
B
,在黑暗条件下用氮气吹脱
10

30min
,接着加入还原剂继续反应1‑
2h
,最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氟化物自清洁层的基膜;所述反应液
B
为配体

催化剂和
50wt
%的异丙醇溶液以
0.05

0.09g

0.005

0.008g
:5‑
10mL
的配比关系混合而成;所述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

反应液
B
和还原剂的配比关系为1‑
2g

180

220mL
:5‑
10mL

10

15mL

S4
:制备季铵盐杀菌层: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中,并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依次加入步骤
S3
得到的基膜和反应液
B
,在黑暗条件下用氮气吹脱
10

30min
,接着加入还原剂继续反应
22

26h
,最后用清洗液冲洗基膜
10

20min
,得到生长有季铵盐杀菌层的基膜;所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45

55wt
%的异丙醇溶液

反应液
B
和还原剂的配比关系为
13

16g

180

220mL
:5‑
10mL

10

15mL

S5
:制备两性离子防御层:将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彩虹高瑞智悦韩乐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