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22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侧卡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城市排水
,具体为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

设计

建设

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

教育

医疗

房地产

交通运输

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

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

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0003]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

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0004]内涝处理装置是一种可以在降雨强度比较大

时长较长的环境下,可以应对智慧城市内排水问题的装置

[0005]现有的智慧城市内大多由排水栅充当内涝处理装置,根据汛期或天气情况,将排水栅进行打开,通常以环卫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以实现扩大排水口的效果,降低排水堵塞情况;
[0006]城市内排水栅情况不同,主要同行道路的排水栅,由于车辆长期行驶,造成地面局部变形,经常致使排水栅以及井盖等排水件的卡紧,无法单独打开,需要借助工具进行开启;
[0007]再者较多排水栅在开启时,安全隐患较大,在开启

关闭需要一定时长周期,容易致使行人或车辆出现踩空等情况;无法根据内涝情况进行同步调节,操作较为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侧卡槽

内圆槽

弧槽和中槽,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两端开设有侧卡槽,所述防护板的前侧内部开设有弧槽,且弧槽同侧上方处开设有内圆槽,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开设有中槽,所述还包括泄水安全防护机构

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和可检测冲力的水压安全监测机构,所述泄水安全防护机构包括光幕警示组件和分流挡件组,所述光幕警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内圆槽的内腔,与外界相接通,且分流挡件组活动轴接于所述侧卡槽的内侧,所述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弧槽的内侧处,所述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包括弧杆

过滤栅板和减震弹簧,所述弧杆外壁排列贯穿有过滤栅板,且相邻所述过滤栅板的弧杆连接外壁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过滤栅板包括第一弧勾部和第二弧勾部,所述过滤栅板靠近所述弧槽一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弧勾部,且过滤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
第二弧勾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整体呈
L
状分布,且防护板短端顶部对称开设有加固槽,所述防护板的长端处对称开设有贯穿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光幕警示组件包括光幕发射器和发射器轴杆,所述光幕发射器卡扣于所述内圆槽内壁,所述光幕发射器的两端轴接有发射器轴杆,所述分流挡件组包括分流架轴杆

复位弹簧和分流杆,所述分流架轴杆靠近所述过滤栅板一端焊接有分流杆,所述分流架轴杆靠近所述侧卡槽内壁连接处套设固定有复位弹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器轴杆和分流架轴杆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发射器轴杆和分流架轴杆的轴端外壁安装有同步传动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架轴杆通过复位弹簧和侧卡槽之间构成弹性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中端活动安装有辅助滚轮,且防护板远离所述泄水安全防护机构的对称端中部设置有带式起吊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水压安全监测机构包括控制机箱

无线信号传递杆和可伸缩监测组件,所述控制机箱的顶部排列有无线信号传递杆,所述可伸缩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中槽的内壁处,且可伸缩监测组件和所述控制机箱电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监测组件包括气杆

弹簧杆

带套筒侧活动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杆顶端套设有弹簧杆,所述带套筒侧活动板活动套设于所述弹簧杆外壁,且两组所述带套筒侧活动板和所述弹簧杆末端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带套筒侧活动板套筒端和弹簧杆之间构成弹性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贯穿槽靠近所述带式起吊器端口径较大,呈梯形圆筒状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采用弧状排列的栅板,栅板承受不同水流会接受不同压力,从而挤压侧端弹性部件发生形变,改变自身位置,调节栅板间隙适应内涝水流,配合光幕对内涝处理点进行标记,提升内涝处理时的安全系数,并将内涝水流产生的冲击力,转换为压力数值,精确的监测局部内涝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救援等措施

[0020]1.
本专利技术,泄水安全防护机构采用光幕防护和拦杆防护两种方式的组合,且两种防护方式支持独立防护或组合使用,能更好的应对不同的泄水环境;
[0021]光幕防护以光幕警示组件作为主要结构,通过内部的光幕发射器发射投影出规定范围的光幕,并配合侧端发射器轴杆调节范围位置,确定对泄水处进行包围警示;
[0022]拦杆防护以分流挡件组作为主要结构,通过内部的分流杆作为主要防护结构,其门状结构可以直接将泄水处进行包围警示,此外水流在排放时,分流杆会接触水流,将水流进行分流,起到局部缓冲效果;
[0023]进一步的分流杆通过弹性复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水流高度,避免水流过深,导致分流杆提示效果降低,增加安全可靠性

[0024]2.
本专利技术,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采用特殊的弧状分布,其以多组排列的过滤栅板,充当基础的防护件,内凸外凹的
S
钩状结构,在满足抗压强度下,可以将其他杂物勾住,防护大面积垃圾堵塞或人员踩空情况;
[0025]相连过滤栅板套设于弧杆上,结合过滤栅板与弧槽的尺寸嵌合,保证过滤栅板的平稳滑动,通过减震弹簧的缓冲,使过滤栅板无外力影响下,处于相对均匀的排列状态;
[0026]特殊的弧状排列方式,在泄水时,会将水进行分断隔离,而水被分离时会向两侧的过滤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包括防护板
(1)
,所述防护板
(1)
包括侧卡槽
(101)、
内圆槽
(102)、
弧槽
(104)
和中槽
(105)
,所述防护板
(1)
的顶部两端开设有侧卡槽
(101)
,所述防护板
(1)
的前侧内部开设有弧槽
(104)
,且弧槽
(104)
同侧上方处开设有内圆槽
(102)
,所述防护板
(1)
的底部开设有中槽
(105)
,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泄水安全防护机构
(2)、
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
(3)
和可检测冲力的水压安全监测机构
(4)
,所述泄水安全防护机构
(2)
包括光幕警示组件
(201)
和分流挡件组
(202)
,所述光幕警示组件
(201)
设置于所述内圆槽
(102)
的内腔,与外界相接通,且分流挡件组
(202)
活动轴接于所述侧卡槽
(101)
的内侧,所述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
(3)
设置于所述弧槽
(104)
的内侧处,所述可自动复位栅板组件
(3)
包括弧杆
(301)、
过滤栅板
(302)
和减震弹簧
(303)
,所述弧杆
(301)
外壁排列贯穿有过滤栅板
(302)
,且相邻所述过滤栅板
(302)
的弧杆
(301)
连接外壁设置有减震弹簧
(303)
,所述过滤栅板
(302)
包括第一弧勾部
(3021)
和第二弧勾部
(3022)
,所述过滤栅板
(302)
靠近所述弧槽
(104)
一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弧勾部
(3021)
,且过滤栅板
(302)
的另一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弧勾部
(302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
(1)
整体呈
L
状分布,且防护板
(1)
短端顶部对称开设有加固槽
(106)
,所述防护板
(1)
的长端处对称开设有贯穿槽
(10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慧城市的内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警示组件
(201)
包括光幕发射器
(2011)
和发射器轴杆
(2012)
,所述光幕发射器
(2011)
卡扣于所述内圆槽
(102)
内壁,所述光幕发射器
(2011)
的两端轴接有发射器轴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孙明山张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源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