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13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括床体、活动安装在床体顶部的多个垫板,所述床体内腔底部滑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床体内腔顶部活动安装有悬灸组件,所述悬灸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床体内腔顶部的多个灸盒、固设在灸盒中的点火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杆带动螺管转动,控制各个灸盒以中部灸盒为基点相对等距移动,从而便于根据需求,合理调节艾灸区域,艾灸时各个灸盒往返艾灸,避免了艾灸时热辐射固定,并使得艾烟均匀上升飘散至人体治疗区域,在灸盒越分散时,各个灸盒运动摆幅越大,灸盒运动摆幅的自适应调节,从而保证艾烟均匀发散,提升了治疗疗效。提升了治疗疗效。提升了治疗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

技术介绍

[0002]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艾灸既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也可以防病保健,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作用,艾灸是通过艾绒制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其将热效和药物有效成份传递到人的经络系统,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多个部位,从而能够多方位、多功能和多形态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目前配合治疗床将多个艾柱悬空点燃放置在床体内部,可使得人体更为舒适得接收悬灸治疗。
[0003]一般的可进行艾灸的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在使用时,床体内部悬空提供有艾柱放置的固定点位,艾柱点燃后在固定区域燃烧释放烟气治疗,但针对人体不同的治疗区域,艾柱间的距离难以根据所需调节,继而使得艾烟疗效难以集中有效发挥,同时定点点燃的艾柱,对于人体体表的热辐射较大,容易导致不适,且艾烟难以均匀发散,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一般的可进行艾灸的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在使用时,存在艾灸区域无法根据所需调节、艾灸热辐射大艾烟发散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包括床体、活动安装在床体顶部的多个垫板,所述床体内腔底部滑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床体内腔顶部活动安装有悬灸组件,所述悬灸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床体内腔顶部的多个灸盒、固设在灸盒中的点火柱、固设在灸盒底部的U型滑框、活动连接在灸盒底部中心的铰架、活动设在灸盒中的螺管、活动卡接在螺管中的调节杆,所述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摆控组件,所述摆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转动齿轮、于转动齿轮上开设的滑槽、滑动卡接在滑槽中的销块、滑动卡接在所述U型滑框内壁的导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底部侧壁包括有用以所述定位螺栓抵接固定的边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灸盒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等距排列,且处于中部的灸盒与所述U型滑框固定连接,处于中部的灸盒与所述螺管转动连接,且处于两侧的灸盒分别与所述螺管螺纹连接,所述螺管两侧包括有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螺管活动贯设处于中部与外侧的灸盒间的灸盒。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于所述床体内腔顶部转动安装,且所述调节杆一端于所述床体外侧形成有调节握柄,所述螺管于所述调节杆上活动套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灸盒顶部活动嵌设有灸盖,且所述灸盖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烟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销块于所述U型滑框底部活动卡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U型滑框与所述安装板上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铰架底部包括有于所述导框中活动卡接的销凸部分。
[0014]进一步地,所述摆控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动齿轮底部的伸缩滑柱、活动连接在伸缩滑柱与所述销块间的连杆、固设在所述导框底部的L型楔板、驱动安装在所述床体内腔底部的转动蜗杆,所述转动蜗杆与所述转动齿轮间啮合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L型楔板底部包括有于所述伸缩滑柱底端活动抵接的楔面。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摆控组件停止运转时,中部的灸盒基于U型滑框相对安装板固定,利用调节杆带动螺管转动,外侧的两个灸盒随即在螺管的带动下对应相向或背向移动,同时在铰架的导接及限制下,处于中部与外侧灸盒间的灸盒同样被牵动移动,且各个灸盒以中部灸盒为基点相对等距移动,这一设计从而便于根据需求,合理调节艾灸区域。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艾灸时转动蜗杆驱动转动齿轮持续转动,转动齿轮上的销块拨动U型滑框往复移动,各个灸盒即被带动施行往返艾灸,且避免艾灸时热辐射固定,并使得艾烟均匀上升飘散至人体治疗区域,在灸盒越分散时,销块距离转动齿轮轴心的距离越远,对应的各个灸盒运动摆幅越大,灸盒运动摆幅的自适应调节,从而保证艾烟均匀发散,提升治疗疗效。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立体结构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床体内部立体结构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床体立体剖切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摆控组件立体结构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安装板立体结构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L型楔板立体结构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悬灸组件立体结构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悬灸组件立体剖切图。
[0027]附图标记:1、床体;2、垫板;3、安装板;4、定位螺栓;5、悬灸组件;51、灸盒;52、灸盖;53、点火柱;54、U型滑框;55、铰架;56、螺管;57、调节杆;6、摆控组件;61、转动齿轮;62、伸缩滑柱;63、滑槽;64、销块;65、连杆;66、导框;67、L型楔板;68、转动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如图1

8所示,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包括床体1、活动安装在床体1顶部的多个垫板2,床体1内腔底部滑动安装有安装板3,安装板3外侧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4,床体1内腔顶部活动安装有悬灸组件5,悬灸组件5包括滑动连接在床体1内腔顶部的多个灸盒51、固设在灸盒51中的点火柱53、固设在灸盒51底部的U型滑框54、活动连接在灸盒51底部中心的铰架55、活动设在灸盒51中的螺管56、活动卡接在螺管56中的调节杆57,安装板3上活动
连接有摆控组件6,摆控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3上的转动齿轮61、于转动齿轮61上开设的滑槽63、滑动卡接在滑槽63中的销块64、滑动卡接在U型滑框54内壁的导框66,摆控组件6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动齿轮61底部的伸缩滑柱62、活动连接在伸缩滑柱62与销块64间的连杆65、固设在导框66底部的L型楔板67、驱动安装在床体1内腔底部的转动蜗杆68,转动蜗杆68与转动齿轮61间啮合连接。
[0030]更具体的,在摆控组件6停止运转时,中部的灸盒51基于U型滑框54相对安装板3固定,利用调节杆57带动螺管56转动,外侧的两个灸盒51随即在螺管56的带动下对应相向或背向移动,同时在铰架55的导接及限制下,处于中部与外侧灸盒51间的灸盒51同样被牵动移动,且各个灸盒51以中部灸盒51为基点相对等距移动,后续松动定位螺栓4,拨动安装板3移动,带动各个灸盒51移至人体所需治疗区域底部,配合将各个垫板2取下,取出灸盖52将艾柱插放到点火柱53上,点火且将灸盖52及垫板2复原,后续艾烟经由灸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包括床体(1)、活动安装在床体(1)顶部的多个垫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内腔底部滑动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外侧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4),所述床体(1)内腔顶部活动安装有悬灸组件(5),所述悬灸组件(5)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床体(1)内腔顶部的多个灸盒(51)、固设在灸盒(51)中的点火柱(53)、固设在灸盒(51)底部的U型滑框(54)、活动连接在灸盒(51)底部中心的铰架(55)、活动设在灸盒(51)中的螺管(56)、活动卡接在螺管(56)中的调节杆(57),所述安装板(3)上活动连接有摆控组件(6),所述摆控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上的转动齿轮(61)、于转动齿轮(61)上开设的滑槽(63)、滑动卡接在滑槽(63)中的销块(64)、滑动卡接在所述U型滑框(54)内壁的导框(6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底部侧壁包括有用以所述定位螺栓(4)抵接固定的边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艾灸治疗用辅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盒(51)沿所述床体(1)长度方向等距排列,且处于中部的灸盒(51)与所述U型滑框(54)固定连接,处于中部的灸盒(51)与所述螺管(56)转动连接,且处于两侧的灸盒(51)分别与所述螺管(56)螺纹连接,所述螺管(56)两侧包括有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螺管(56)活动贯设处于中部与外侧的灸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明佟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龙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