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09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包括:隧道敞开段和隧道暗埋段,隧道敞开段位于隧道暗埋段一侧,且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隧道暗埋段包括左洞、右洞和峒口端墙,左洞、右洞分别位于峒口端墙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使左洞和右洞分离,峒口端墙中部设置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变形缝。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纵向变形缝,使左洞和右洞相互脱开保持独立,隧道暗埋段左洞、右洞沉降不均匀时也不会相互影响,避免了隧道暗埋段左洞和右洞在峒口处开裂;在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使隧道敞开段和隧道暗埋段及峒口端墙脱开,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变形、沉降时不会相互影响。沉降时不会相互影响。沉降时不会相互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


[0001]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互通桥梁和快速化市政隧道的建设。因建设环境制约,市政隧道为了避免和桥梁冲突,隧道暗埋段在峒口位置分离为两孔,分别从桥墩两侧穿越。
[0003]隧道分离式暗埋段相互之间、暗埋段与敞开段之间的交汇处即隧道峒口处的变形缝设置尤为重要,目前,此类隧道分离式暗埋段相互之间、暗埋段与敞开段之间沉降不均匀、变形不协调,会产生开裂现象,隧道运营状态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隧道分离式暗埋段相互之间、暗埋段与敞开段之间的沉降不均匀、变形不协调,会产生开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包括:隧道敞开段和隧道暗埋段,所述隧道敞开段位于隧道暗埋段一侧,且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所述隧道暗埋段包括左洞、右洞和峒口端墙,所述左洞、右洞分别位于峒口端墙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使左洞和右洞分离,所述峒口端墙中部设置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变形缝。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和纵向变形缝内均设置有第一止水带。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与纵向变形缝相交。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与纵向变形缝垂直。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内的第一止水带和纵向变形缝内的第一止水带之间通过弯折止水带连接。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变形缝内的第一止水带沿隧道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水件。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和纵向变形缝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止水带。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内壁上的第二止水带与纵向变形缝内壁上的第二止水带搭接。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变形缝内壁上的第二止水带与纵向变形缝内壁上的第二止水带搭接处设置有加强层。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外侧设置有防水件。
[001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在峒口端墙中部设置纵向变形缝,使左洞和右洞相互脱开保持独立,隧道暗埋段左洞、右洞沉降不均匀时也不会相
互影响,避免了隧道暗埋段左洞和右洞在峒口处开裂;在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使隧道敞开段和隧道暗埋段及峒口端墙脱开,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变形、沉降时不会相互影响,能避免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的连接处开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

A处断面图;
[0020]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A

A断面处环向变形缝和纵向变形缝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隧道敞开段;2、左洞;3、右洞;4、峒口端墙;5、环向变形缝;6、纵向变形缝;7、底板;9、第一止水带;10、弯折止水带;11、止水件;12、第二止水带;13、加强层;14、防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隧道分离式暗埋段相互之间、暗埋段与敞开段之间的沉降不均匀、变形不协调,会产生开裂的问题。
[0026]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包括:隧道敞开段1和隧道暗埋段,隧道敞开段1位于隧道暗埋段一侧,且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5,隧道暗埋段包括左洞2、右洞3和峒口端墙4,左洞2、右洞3分别位于峒口端墙4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使左洞2和右洞3分离,峒口端墙4中部设置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变形缝6。
[0027]本申请中,在峒口端墙4中部设置纵向变形缝6,使左洞2和右洞3相互脱开保持独立,隧道暗埋段左洞2、右洞3沉降不均匀时也不会相互影响,避免了隧道暗埋段左洞2和右洞3在峒口处开裂;在隧道敞开段1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5,使隧道敞开段1和隧道暗埋段及峒口端墙4脱开,隧道敞开段1与隧道暗埋段变形、沉降时不会相互影响,能避免隧道敞开段1与隧道暗埋段的连接处开裂。
[0028]在隧道峒口位置,隧道敞开段1的底板7为一体式结构;隧道暗埋段的左洞2和右洞3相互分离,在峒口位置设置峒口端墙4支挡暗埋段的左洞2和右洞3之间填土,避免填土倾覆进入隧道敞开段1。
[0029]将隧道暗埋段设置为分离式暗埋段,即将左洞2和右洞3通过峒口端墙4和纵向变形缝6分离,并通过环向变形缝5配合纵向变形缝6,将隧道敞开段1、右洞3和左洞2相互分离,释放隧道敞开段1及分离式暗埋段相互之间的因结构形式、地基承载能力差异产生变形不协调,提高了分离式暗埋段峒口的结构安全性。
[0030]图1和图5中,X方向为隧道宽度方向,环向变形缝5沿隧道宽度方向设置,纵向变形缝6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隧道长度方向垂直于X方向,并设置环向变形缝5与纵向变形缝6相交。
[0031]隧道峒口处隧道敞开段1的底板7、暗埋段侧墙与峒口端墙4同步浇筑。隧道敞开段1与峒口端墙4、隧道暗埋段之间的环向变形缝5沿底板7厚度方向敷设,其中,隧道敞开段1的底板7高度方向为图2中Z方向;峒口端墙4内的纵向变形缝6居中布置,纵向变形缝6沿峒口端墙4厚度方向敷设。进一步的,设置环向变形缝5与纵向变形缝6垂直相交,如图4所示,该图表示了在图1的A

A剖面处,环向变形缝5剖面与纵向变形缝6剖面在隧道敞开段1的底板7高度方向上为T型正交。
[0032]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式暗埋段峒口的结构安全性,在环向变形缝5和纵向变形缝6上设置防水结构,以提高分离式暗埋段峒口的防水性能。
[0033]具体的,在环向变形缝5和纵向变形缝6内均设置有第一止水带9,其中,第一止水带9为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在纵向变形缝6内的第一止水带9沿隧道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隧道敞开段(1);隧道暗埋段,所述隧道敞开段(1)位于隧道暗埋段一侧,且与隧道暗埋段之间设置有环向变形缝(5),所述隧道暗埋段包括左洞(2)、右洞(3)和峒口端墙(4),所述左洞(2)、右洞(3)分别位于峒口端墙(4)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使左洞(2)和右洞(3)分离,所述峒口端墙(4)中部设置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变形缝(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变形缝(5)和纵向变形缝(6)内均设置有第一止水带(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变形缝(5)与纵向变形缝(6)相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变形缝(5)与纵向变形缝(6)垂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暗埋段隧道峒口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变形缝(5)内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陆金海岳跃敬于俊杰王腾飞娄西慧张明孙瑀杭赵伟刘伟廖大鹏郑俊孟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