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954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地球的岩石圈发生突然的应力释放时产生的振动

目前,地震预警预测方法多通过应变地震仪

惯性地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来测量地震波引起的地动变化或地动参数等相关参数,以实现对地震波的测量

地震强弱程度一般与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等地震参数有关,但是,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可以最客观准确表示建筑物和生物感受到的地震强弱程度的参数,因此,地震烈度的确定极为重要,对于后续生成智能化预警策略和震后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存的地震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
(
即震级
)、
震源深度

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

[0003]但是,现存的地震预警报警方式中包含的确定地震烈度的方式多通过震中距这一单一的影响变量确定,这导致确定出的地震烈度的精准度不够,进而导致后续的预警报警的精确度也不够高,也会影响后续确定出的预警策略的合理性

例如,公开号为“CN111381273B”,专利名称为“一种地震预警方法

装置及设备”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震预警方法

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地震监测设备发送的地震信息,所述地震信息中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信息和多个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烈度信息,所述烈度信息至少包括与震中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待预警的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震中位置信息和所述多个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烈度信息,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的地震烈度;如果确定的地震烈度大于第一预定烈度阈值,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地震提示信息

但是该专利确定地震烈度时进依靠与震中位置之间的距离,没有考虑到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进而导致确定出的地震烈度的精准度不够,进而导致后续的预警报警的精确度也不够高,也会影响后续确定出的预警策略的合理性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用以在确定地震烈度时考虑到震中与目标预警范围之间的地震波经过的工程地质条件,以使得确定出的地震烈度更加精准,并结合预设的烈度阈值实现地震预警策略的显示和报警,实现了对地震的精准预警报警,也保证了预警策略的精确度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包括:
[0007]S1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
[0008]S2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和震中范围之间的工程地质参数;
[0009]S3
:基于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对应的工程地质参数以及预设
烈度计算方式,计算出地震烈度;
[0010]S4
:基于地震烈度和烈度阈值以及手动报警信号进行地震预警策略显示和地震报警

[0011]优选的,
S1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包括:
[0012]S101
: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0013]S102
:基于边界点的所有待插值点的地震检测设备的地震检测数据,确定出对应边界点的插值地震检测数据;
[0014]S103
:基于插值地震检测数据和预设的地震参数计算规则,计算出目标预警范围的每个边界点的测量震级

测量震中距

测量震源深度以及测量震中范围;
[0015]S104
:对目标预警范围的所有边界点的测量震级

测量震中距

测量震源深度以及测量震中范围进行求平均,获得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

[0016]优选的,
S101
: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
[0017]将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地震检测数据中相同时序的地震检测数值进行排序,获得地震检测数值序列;
[0018]基于所有地震检测数值在地震检测数值序列中的排序序数,在电子地图中标记出对应时序对应类型的递减路径;
[0019]基于所有递减路径,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0020]优选的,基于所有递减路径,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
[0021]基于所有递减路径确定出假设震中点;
[0022]判断出是否存在设置位置位于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地震检测设备,若是,则将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边界点的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边界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

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边界点的另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边界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当作对应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0023]否则,确定每个地震检测设备和假设震中点之间的连线,并确定出连线存在重合的至少一个地震检测设备群;
[0024]基于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群,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0025]优选的,基于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群,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
[0026]确定出边界点和假设震中点之间的第一间距,将地震检测设备群对应的连线上与假设震中点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的点,当作边界点在对应连线上的同径点;
[0027]计算出地震检测设备群中每个地震检测设备与对应的同径点之间的第二间距;
[0028]将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同径点的连线上的同径点的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同径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

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同径点的连线上的同径点的另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同径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
位置,当作对应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0029]优选的,
S102
:基于边界点的所有待插值点的地震检测设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
S2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和震中范围之间的工程地质参数;
S3
:基于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对应的工程地质参数以及预设烈度计算方式,计算出地震烈度;
S4
:基于地震烈度和烈度阈值以及手动报警信号进行地震预警策略显示和地震报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S1
: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包括:
S101
: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S102
:基于边界点的所有待插值点的地震检测设备的地震检测数据,确定出对应边界点的插值地震检测数据;
S103
:基于插值地震检测数据和预设的地震参数计算规则,计算出目标预警范围的每个边界点的测量震级

测量震中距

测量震源深度以及测量震中范围;
S104
:对目标预警范围的所有边界点的测量震级

测量震中距

测量震源深度以及测量震中范围进行求平均,获得目标预警范围的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范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S101
: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将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地震检测数据中相同时序的地震检测数值进行排序,获得地震检测数值序列;基于所有地震检测数值在地震检测数值序列中的排序序数,在电子地图中标记出对应时序对应类型的递减路径;基于所有递减路径,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有递减路径,在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中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基于所有递减路径确定出假设震中点;判断出是否存在设置位置位于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地震检测设备,若是,则将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边界点的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边界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

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边界点的连线上的边界点的另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边界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当作对应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否则,确定每个地震检测设备和假设震中点之间的连线,并确定出连线存在重合的至少一个地震检测设备群;基于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群,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预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有地震检测设备群,确定出目标预警范围的边界点的两个待插值点,包括:确定出边界点和假设震中点之间的第一间距,将地震检测设备群对应的连线上与假设震中点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的点,当作边界点在对应连线上的同径点;
计算出地震检测设备群中每个地震检测设备与对应的同径点之间的第二间距;将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同径点的连线上的同径点的一侧的所有地震检测设备中与同径点距离最小的地震检测设备的设置位置

设置位置在假设震中点和同径点的连线上的同径点的另一侧的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周鸿鹏温津杰孟景桐黄磊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君秒安减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