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950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开展静态连通性判断;以砂地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油田采收率
,具体地涉及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针对油水井之间砂体连通状况的研究主要应用示踪剂法

注采数据统计分析法

油井产量据水井变动试验

油井产液量的波动幅度进行判断

分析砂体连通性通常计算连通厚度和射孔厚度比参数进行判断,仅用常规方法分析注采系统的连通性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

砂体动静态连通情况分析方法是综合静态研究成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更全面地对油水井生产井段连通状况进行分析,提高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

[0003]现有技术

基于沉积环境和评价尺度的井间砂体静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基于地层砂地比

沉积环境将砂岩等参数,评价输导层静态连通概率,从而实现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静态连通性定量评价

这种方法以沉积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因素控制法明确输导层静态连通性的控制作用,并通过砂体连通性正演模拟定量评价砂岩输导层连通性

该方法应用序贯高斯算法,通过
petrel
地质建模软件建模,最终实现定量化输出,优选出油气有利分布区带

目前砂体连通体积影响砂体静态连通性的计算,包含物源方向

井距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常规的评价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有关影响砂体连通体积不确定性参数的定量评价,其所需计算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开发风险

[0004]现有技术

一种油水井动态连通性判别方法

中提出,国内大多油田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来补充油藏压力,水驱程度对生产井的产量影响较大,水驱程度反映注采井间的动态连通状况

为明确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主要采用井间示踪剂法

压力测试法

试井分析法或通过模型反演注产井间的连通性,动态定量分析主要依据注采数据变化规律判别井间连通性

该方法用以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欠注问题,油水井动态连通性分析的结果较为精确,对实际生产有较好的指导建议

但仅用水驱控制程度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

采用井间示踪剂

压力测试或试井分析这些常规手段分析,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施工,耗时较长,影响正常生产,而且施工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分析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情况,解决油藏开发中注采对应率低,层间矛盾突出

注水见效不明显等问题的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方法如下:
(

)
开展静态连通性判断;步骤1‑1:明确以注水井为注采井组中心的各采油井的地层厚度
H、
砂体有效厚度
h、
孔隙度
φ
及渗透率
K

步骤1‑2:以砂体有效厚度
h
除以地层厚度
H
得到砂地比
S
;步骤1‑3:通过夹层刻画,得到注采井组中的单砂体之间的砂体展布特征及纵向重叠关系;根据砂体展布具体情况得到砂体展布连通性程度
I
h
,根据纵向重叠具体情况得到纵向重叠连通性程度
I
z
;步骤1‑4:以砂地比
S、
砂体展布连通性程度
I
h
及纵向重叠连通性程度
I
z
的乘积得到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

)
开展动态连通性判断;明确各采油井的射孔完善程度
P、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Z
k
及注采对应程度
λ

(

)
将上述得到的砂体有效厚度
h、
孔隙度
φ

渗透率
K、
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射孔完善程度
P、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Z
k
及注采对应程度
λ
作为评价参数,将上述评价参数归一化并赋权重,以归一化的评价参数与其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作为静动态连通系数
K

;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76
,表明井间连通性好;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57

0.76
之间,表明井间连通性中等;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57
,表明井间连通性差

[0007]其中,所述静动态连通系数
K

的具体计算公式为:静动态连通系数
K


A1
×
h+B1
×
φ
+C1
×
K+D1
×
I

+Z
k1
×
P+F1
×
Z
k
+G1
×
λ
;其中,
A1
为砂体有效厚度
h
的权重值;
B1
为孔隙度
φ
的权重值;
C1
为渗透率
K
的权重值;
D1
为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的权重值;
Z
k1
为射孔完善程度
P
的权重值;
F1
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Z
k
的权重值;
G1
为注采对应程度
λ
的权重值;所述静动态连通系数
K

的具体计算公式为: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11h+0.04
φ
+0.04K+0.16I

+0.27P+0.22Z
k
+0.16
λ

[0008]其中,所述步骤1‑3获得纵向重叠连通性程度
I
z
的具体过程为:其中,砂体展布特征根据侧向接触方式分为侧向分离式

侧向对接式

侧向切叠式及侧向替代式;其中,侧向分离式不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

)
开展静态连通性判断;步骤1‑1:明确以注水井为注采井组中心的各采油井的地层厚度
H、
砂体有效厚度
h、
孔隙度
φ
及渗透率
K
;步骤1‑2:以砂体有效厚度
h
除以地层厚度
H
得到砂地比
S
;步骤1‑3:通过夹层刻画,得到注采井组中的单砂体之间的砂体展布特征及纵向重叠关系;根据砂体展布具体情况得到砂体展布连通性程度
I
h
,根据纵向重叠具体情况得到纵向重叠连通性程度
I
z
;步骤1‑4:以砂地比
S、
砂体展布连通性程度
I
h
及纵向重叠连通性程度
I
z
的乘积得到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

)
开展动态连通性判断;明确各采油井的射孔完善程度
P、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Z
k
及注采对应程度
λ

(

)
将上述得到的砂体有效厚度
h、
孔隙度
φ

渗透率
K、
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射孔完善程度
P、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Z
k
及注采对应程度
λ
作为评价参数,将上述评价参数归一化并赋权重,以归一化的评价参数与其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作为静动态连通系数
K

;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76
,表明井间连通性好;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57

0.76
之间,表明井间连通性中等;若静动态连通系数
K


0.57
,表明井间连通性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井砂体动静态连通状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动态连通系数
K

的具体计算公式为:静动态连通系数
K


A1
×
h+B1
×
φ
+C1
×
K+D1
×
I

+Z
k1
×
P+F1
×
Z
k
+G1
×
λ
;其中,
A1
为砂体有效厚度
h
的权重值;
B1
为孔隙度
φ
的权重值;
C1
为渗透率
K
的权重值;
D1
为砂体静态连通程度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胜松马羚王强汪章超陈林皓刘文强王利磊田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