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40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5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一个坡体,坡体的斜面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呈阶梯状排列的分隔槽,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填料层和防渗膜,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设置有集水管,最底部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与坡体外侧连通,其余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其下一阶梯的分隔槽连通。农田退水通过植草沟流入护坡的砂砾石层中,砂砾石层可以防止土壤层中的土壤被冲刷,经过多个填料层的吸附和过滤、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水体防护技术,特别是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农作物生产和收获,经常使用大量肥料(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品,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累积,在降雨及灌溉的驱动下,肥料中的氮磷及农药中的有机组分等通过径流、淋溶、侧渗向水体迁移,肥料中的氮和农药中的有机组分通过挥发进过入大气,随后又通大气干湿沉降向水体迁移,农田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等腐烂产生的氮磷及有机物质,随径流、淋溶、侧渗向水体迁移,污染水体。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削减上述农田退水入河所造成的污染,因此河道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所述的这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有效削减农田退水入河的污染、难以保障河道水质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一个坡体,坡体的斜面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呈阶梯状排列的分隔槽,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填料层和防渗膜,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设置有集水管,最底部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与坡体外侧连通,其余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其下一阶梯的分隔槽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坡体由混凝土块构成。
[0006]进一步的,最顶部的分隔槽中的土壤层中包括有砂砾石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渗膜采用长丝复合土工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管采用HDPE单臂波纹透水管。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农田退水通过植草沟流入护坡的砂砾石层中,砂砾石层可以防止土壤层中的土壤被冲刷,经过多个填料层的吸附和过滤、植物

微生物系统的吸收利用与降解,经过集水管排入河中,从而有效削减农田退水入河的污染,保障河道水质稳定。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的使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的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使用仅为了描述方便,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4]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一个坡体1,坡体1的斜面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呈阶梯状排列的分隔槽2,任意一个分隔槽2中均各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3、填料层4和防渗膜5,任意一个分隔槽2中均各自设置有集水管6,最底部的分隔槽2中的集水管6的出水口与坡体1外侧连通,其余的分隔槽2中的集水管6的出水口均与其下一阶梯的分隔槽2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坡体1由混凝土块构成。
[0016]进一步的,最顶部的分隔槽2中的土壤层3中包括有砂砾石层7。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渗膜5采用长丝复合土工膜。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管6采用HDPE单臂波纹透水管。
[001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坡体1、土壤层3、填料层4、防渗膜5、集水管6、砂砾石层7、长丝复合土工膜、HDPE(高密度聚乙烯)单臂波纹透水管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002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21]本技术是一种介于农田与水体之间的生态护坡结构,在河道两侧构建护坡,护坡的外侧有防汛道路8和植草沟9,本护坡利用阶梯式排列的分隔槽2,构建生态拦截设施。填料层4可以采用沸石、火山石、陶粒、生物填料以及活性滤料等。
[0022]农田退水通过植草沟9流入护坡的砂砾石层7中,砂砾石层7可以防止土壤层3中的土壤被冲刷,经过多个填料层4的吸附和过滤、植物

微生物系统的吸收利用与降解,经过集水管6排入河中,从而有效削减农田退水入河的污染,保障河道水质稳定。在土壤层3上种植挺水植物,例如黄花鸢尾、石菖蒲、千屈草,从护坡表面上看不到填料层4,既美化的了岸坡,又能起到过滤农田退水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生态护坡形式。
[0023]本护坡布水形式采用重力自流的形式,不需要用电设备。生态组合护坡内的填料层4可以长效运行(寿命10年

15年),故在日常运维不用经常更换填料。随着完整的生态净化系统(填料

植物

微生物系统)建立,发挥重要污染削减作用,同时增强岸坡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
[0024]日常养护内容:
[0025]1)季节性地收割生态护坡植物。防止护坡内的其它杂草滋生,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防止腐烂等污染。
[0026]2)制定水质检测计划,定期采样分析进出水水质,做好绩效评估。
[0027]3)定期巡检,查看进出水渠是否有雍水现象,若有雍水现象,可以适当轮休,不需要反冲洗和更换填料,降低维护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坡体,坡体的斜面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呈阶梯状排列的分隔槽,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填料层和防渗膜,任意一个分隔槽中均各自设置有集水管,最底部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与坡体外侧连通,其余的分隔槽中的集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其下一阶梯的分隔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燕张循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