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型光伏电池板负极对地长期负压工作或者N型光伏电池板正极长期对地正压工作会造成电池板PID效应衰减,传统解决方案为在逆变器内部直接将PV正极或负极对地采取电位抑制措施实现抗PID效应。该方案和逆变器内部耦合不利于已有电站改造且需要在PID抑制点增加触电检测和断开装置以保护人体触摸电池板造成触电风险,导致成本上升。故现在越来越多的方案通过给电网N点或虚拟出N点后通过电压源对地进行电压抬升的独立PID装置,间接实现在光伏逆变器并网期间所有共电网的逆变器的电源正或负极对地目标零电位控制,从而实现抗PID效应,并且利用逆变器内部已有RCD传感器实现触电保护。该方案因光伏电站变压器配置可能没有N线或N线未引出,需要通过电阻或电感虚拟出N点,如图1所示,采用电阻方案功耗和体积大,成本较高,另外构造N点后必须搭配电压源,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抑制模块,所述抑制模块包括抑制支路,所述抑制支路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一端用于连接并网逆变器和电网的电网连接线,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电网连接线,负极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或,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电网连接线,正极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连接线包括A相连接线、B相连接线及C相连接线,所述抑制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连接线包括A相连接线、B相连接线及C相连接线,所述抑制支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金海燕,卢盈,董祥祥,
申请(专利权)人: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