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及压缩机降噪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13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降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噪装置及压缩机降噪系统,降噪装置包括:降噪内壳,适于罩设于噪音源外,降噪内壳的侧壁设有多个降噪孔,自降噪内壳的内侧至降噪内壳的外侧,降噪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消音结构,设于降噪内壳外且与降噪孔连通,消音结构内设有消音通道;降噪外壳,与降噪内壳连接以在降噪内壳与降噪外壳之间形成降噪腔,消音结构设于降噪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多级降噪,可确保降噪效果。降噪效果。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装置及压缩机降噪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压缩机降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很多设备都会涉及到压缩机,而压缩机运行时噪音能到达70dB以上,因此在不做防护的情况下,用户的体验感受极低,长时间使用对于人体的危害也较大。相关技术有一些降噪方案,例如对箱体加海绵,将压缩机隔离,再通过隔音棉进行降噪,该降噪方案降噪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且装配过程比较麻烦,最终会造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及压缩机降噪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包括:
[0005]降噪内壳,适于罩设于噪音源外,所述降噪内壳的侧壁设有多个降噪孔,自所述降噪内壳的内侧至所述降噪内壳的外侧,所述降噪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6]消音结构,设于所述降噪内壳外且与所述降噪孔连通,所述消音结构内设有消音通道;
[0007]降噪外壳,与所述降噪内壳连接以在所述降噪内壳与所述降噪外壳之间形成降噪腔,所述消音结构设于所述降噪腔内。
[0008]有益效果:
[0009]通过在降噪内壳的侧壁设置多个降噪孔,且自降噪内壳的内侧至降噪内壳的外侧,降噪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噪音在通过降噪孔时,降噪孔的孔壁会阻碍噪音传播路径,衰弱噪音能量,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之后噪音进入消音通道内,消音通道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消音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之后进入降噪外壳与降噪内壳之间的降噪腔内进行降噪。因此经过多级降噪,可确保降噪效果。
[0010]另外,降噪装置在安装时,消音结构可以预先装配在降噪内壳外,之后将降噪内壳罩在噪音源外,再对降噪外壳进行装配,装配过程简单易操作,与相关技术中贴海绵的方式相比,成本更加低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0011]噪音传播过程中碰到阻碍,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即反射、透射以及吸收,吸收的噪音的能量主要转化为热能,相对较少,透射和阻碍物体的密度有关,通常量也较少,因此噪音在碰到阻碍后大部分会被反射,而反射后的噪音又会经历前一过程,即反射、透射以及被吸收,因此经过多次反射后的噪音其能量会逐渐减少,也就降低了噪音值,因此降低噪音主要取决于噪音反射的次数以及频率。自降噪内壳的内侧至降噪内壳的外侧,降噪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目的就是增大反射面积以及增大噪音被反射的频率,降噪孔是一个随着长度增加横截面积逐渐减少的孔,即降噪孔的内表面均能成为噪音的阻隔面,相对于圆柱型孔而言,噪音会有更多的声波触碰到降噪孔,即增大了反射面积,实现降噪。
[0012]而降噪通道同样会增加声波的反射面积以及增大噪音被反射的频率,因此可实现进一步降噪。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噪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4]和/或,所述降噪内壳的外壁设置有多个中空的凸柱,所述凸柱与所述降噪内壳的内侧连通,所述凸柱的内侧形成有所述降噪孔。
[0015]有益效果:
[0016]降噪孔整体为锥形圆孔,可以增大反射面积以及增大噪音被反射的频率,实现降噪;通过设置凸柱,可以减小降噪内壳1的厚度。
[00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结构包括与所述降噪孔一一对应且连通的第一消音器,所述消音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消音器内的弯曲的第一消音通道。
[0018]有益效果:
[0019]从每个降噪孔出来的噪音都会进入一个第一消音器中,之后在弯曲的第一消音通道内再次降噪。通过使每个降噪孔对应连接一个第一消音器,可进一步确保降噪效果。在该实施例中,噪音从多个降噪孔释放出来,噪音在通过降噪孔时,降噪孔的孔壁会阻碍噪音传播路径,衰弱噪音能量,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之后噪音进入弯曲的第一消音通道内,弯曲的第一消音通道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第一消音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之后可进入降噪外壳与降噪内壳之间的降噪腔内进行降噪。因此经过多级降噪,可确保降噪效果。
[00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音通道为回型通道。
[0021]有益效果:
[0022]第一消音通道为回型通道,一方面,第一消音通道的长度较大,另一方面,第一消音通道具有多个弯折处,因此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第一消音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噪音从多个降噪孔释放出来,噪音在通过降噪孔时,降噪孔的孔壁会阻碍噪音传播路径,衰弱噪音能量,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之后噪音进入回型通道内,回型通道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回型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之后可进入降噪外壳与降噪内壳之间的降噪腔内进行降噪。因此经过多级降噪,可确保降噪效果。
[00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音器具有第一出口,所述消音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二消音器,所述消音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消音器内的第二消音通道,所述第二消音器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降噪腔内。
[0024]有益效果:
[0025]消音结构包括第一消音器和第二消音器,可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具体地,噪音从多个降噪孔释放出来,噪音在通过降噪孔时,降噪孔的孔壁会阻碍噪音传播路径,衰弱噪音能量,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之后噪音进入回型通道内,回型通道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回型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之后噪音进入第二消音通道内进一步降噪,降噪后进入降噪外壳与降噪内壳之间的降噪腔内进行降噪。因此经过多级降噪,可确保降噪效果。
[002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消音器设有多个,一个所述第二消音器与位于同一列或同一排的多个所述第一消音器连通,所述第二消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渐变形通
道。
[0027]有益效果:
[0028]一个第二消音器与位于同一列或同一排的多个第一消音器连通,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同时第二消音器设有多个,可确保降噪效果。噪音经回型通道实现降噪后,进入第二消音通道内,渐变形通道的设置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渐变形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
[002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消音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的第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一渐变形通道,所述隔板的第二侧为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的第二渐变形通道,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二渐变形通道与所述第一渐变形通道连通。
[0030]有益效果:
[0031]第一渐变形通道和第二渐变形通道的设置均可以增强声音的反射率以及声波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在第一渐变形通道和第二渐变形通道内实现进一步降噪。具体地,噪音经回型通道实现降噪后,先进入第一渐变形通道,在第一渐变形通道内降噪,之后经隔板与外壳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渐变形通道内进一步降噪。第一渐变形通道和第二渐变形通道的设置使得第二消音通道具有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噪内壳(1),适于罩设于噪音源外,所述降噪内壳(1)的侧壁设有多个降噪孔(101),自所述降噪内壳(1)的内侧至所述降噪内壳(1)的外侧,所述降噪孔(10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消音结构,设于所述降噪内壳(1)外且与所述降噪孔(101)连通,所述消音结构内设有消音通道;降噪外壳(2),与所述降噪内壳(1)连接以在所述降噪内壳(1)与所述降噪外壳(2)之间形成降噪腔,所述消音结构设于所述降噪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孔(101)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降噪内壳(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中空的凸柱,所述凸柱与所述降噪内壳(1)的内侧连通,所述凸柱的内侧形成有所述降噪孔(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结构包括与所述降噪孔(101)一一对应且连通的第一消音器(3),所述消音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消音器(3)内的弯曲的第一消音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通道为回型通道(30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器(3)具有第一出口(302),所述消音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口(302)连通的第二消音器(4),所述消音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消音器(4)内的第二消音通道,所述第二消音器(4)具有第二出口(403),所述第二出口(403)位于所述降噪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器(4)设有多个,一个所述第二消音器(4)与位于同一列或同一排的多个所述第一消音器(3)连通,所述第二消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渐变形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鑫廖泓斌唐爱红杨彪郑华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