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及多功能牵引护颈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10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及多功能牵引护颈枕头,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枕体和软质的第二枕体,第一枕体内设置有第一固体颗粒,第一枕体内第一固体颗粒的填充量低于第一枕体的最大填充量,第二枕体的边缘设置有肩部承托区,第一枕体与第二枕体之间设置有与颈部承托区上下相对的支撑腔体,支撑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固体颗粒。使用时,无论用户如何翻转、使用时长是多少,第一枕体与第二枕体之间的支撑腔体都能够可靠支撑颈部承托区,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一枕体内固体颗粒的流动;同时,不仅用户的肩部和颈部受力协调,而且肩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具有一致的流动性,可为用户的肩部提供塑性支撑功能。提供塑性支撑功能。提供塑性支撑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及多功能牵引护颈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睡眠寝具
,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及多功能牵引护颈枕头。

技术介绍

[0002]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到,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传统的枕头包括枕套和枕芯,枕芯内可以填充各种不同类型的填充物,例如荞麦皮、稻谷壳、稻糠皮、羽绒、人造纤维、乳胶等。根据填充物的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枕头可以分为荞麦枕、凝胶枕、羽绒枕、乳胶枕、记忆枕等。
[0003]传统的枕头通过将枕头中心设计成凹陷状,采用柔软、蓬松的枕芯填充材料填充,虽然能够实现对头颈部的包裹性,但是内部的填充物无法流动,无法实现自适应不同使用者头颈部轮廓自动塑形。为了达到填充物流动的目的,申请公布日为2022.09.13、申请公布号为CN 115040002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塑形枕芯,在人体枕靠时,下枕体容纳腔内的固体颗粒受到枕靠在所述上枕体上的人体部位的压力而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所述容纳腔内的固体颗粒产生流动而改变排列形状,形成匹配所述人体部位的轮廓的排列形状,从而贴合该人体部位,实现自适应该人体部位轮廓的塑形,并与柔软的上枕体一起使枕芯对该人体部位的压力得到均匀分散。
[0004]上述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自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人体部位轮廓自动塑形,大大提高了枕芯的通用性,但是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点是支撑性能不足,固体颗粒受到头颈部的压力时,在快速塑性形成包裹感的同时,也会因固体颗粒的疏散而失去持久的支撑,因此,支撑性能较差。第二点是流动性难以控制,当下枕体容纳腔内的固体颗粒采用球体或圆柱体颗粒时,流动性会过高而进一步降低支撑性能;当下枕体容纳腔内的固体颗粒采用麸皮、荞麦、决明子和乳胶颗粒时,其效果与传统枕头效果无异,起不到流动塑形的作用。第三点是头颈部支撑与肩部支撑不协调,如果肩部与枕头不接触,则处于流动支撑部的头颈与处于固定支撑的肩部受力不一致,导致睡眠及躺卧乏力;如果肩部与头颈均压在枕头上方,则肩部会将下枕体容纳腔内的固体颗粒压散,而无法对头颈部起到流动塑性的包裹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及多功能牵引护颈枕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塑形枕无法同时提高包裹性能及支撑性能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枕体和软质的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内设置有第一固体颗粒,所述第一枕体内第一固体颗粒的填充量低于所述第一枕体
的最大填充量,所述第二枕体的边缘设置有肩部承托区,所述第一枕体与第二枕体之间设置有与颈部承托区上下相对的支撑腔体,所述支撑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固体颗粒。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填充第一固体颗粒的第一枕体便于与用户的肩颈适应,可以随着用户的侧躺、平躺而流动塑形,不仅能够适应用户刚使用时的状态,而且能够适应持续使用的过程,从用户躺下、到用户睡着、直至用户睡醒,整个过程中第一枕体都能支撑第二枕体随用户的状态改变而变形,同时软质的第二枕体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贴合感。最重要的是,填充第二固体颗粒的支撑腔体能够起到持续的支撑作用,无论用户如何翻转,无论用户使用时长是多少,位于第一枕体与第二枕体之间的支撑腔体都能够可靠支撑颈部承托区,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一枕体内固体颗粒的流动,进而解决了流动性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0009]同时,所述肩部承托区与颈部承托区相衔接,不仅使用户的肩部和颈部受力协调,而且肩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具有一致的流动性,可以为用户的肩部提供塑性支撑功能。另外,用户在使用时,既可以选择将第一枕体置于上方,也可以选择将第二枕体置于上方,根据用户对枕头的软硬体感进行自主选择即可。无论用户是将第一枕体置于上方,还是将第二枕体置于上方,均同时具有自适应的塑形效果及支撑腔体持续的支撑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体颗粒和第二固体颗粒均为木质颗粒。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选择使用木质颗粒作为第一固体颗粒和第二固体颗粒,不仅是因为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木质颗粒具有按摩功效,尤其是将第一枕体置于上方使用时。另外,不同的木质颗粒还具有不同的调理功效。
[0011]优选地,所述木质颗粒包括球状颗粒、半球状颗粒、圆柱状颗粒、圆台状颗粒、截柱状颗粒、棱柱状颗粒、棱台状颗粒、立方体颗粒、长方体颗粒、不规则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不同形状木质颗粒的选择,采用多种形状混用或者采用不规则颗粒,能够在实现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大摩擦力,进而避免流动性过强,同时还能够增大木质颗粒之间的空隙,进而增强透气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体颗粒、所述第二固体颗粒均为栓木颗粒、枫木颗粒、鸡翅木颗粒、檀木颗粒、菩提子、红杉颗粒、香柏颗粒、沉香木颗粒、桃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不同材质木质颗粒的选择,其中鸡翅木颗粒具有疏通经络、醒脑怡神的功效;所述枫木颗粒弹性较大,支撑颈部、改善曲度的功效更为显著;所述栓木颗粒具有除湿驱风、缓解疲劳的功效;所述红杉颗粒具有松弛神经、缓解压力的功效;所述香柏颗粒具有安神补心、促进睡眠的功效。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体颗粒的直径、所述第二固体颗粒的直径为2mm

16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不同尺寸木质颗粒的选择,第一固体颗粒、第二固体颗粒不仅可以选择统一粒径的木质颗粒,也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粒径;另外,不仅第一固体颗粒可以选择不同的粒径的木质颗粒来混用,第二固体颗粒也可以选择不同粒径的木质颗粒来混用。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的截面为弓形,所述弓形的直线部与第一枕体的上端面相贴,所述弓形的弧形部包裹在第二枕体的下端面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支撑腔体优选实施方式,弓形的直线部便于支撑腔体与第一枕体贴合,弓形的弧形部便于支撑腔体填充第二固体颗粒后的稳定性,拱形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撑用户颈部。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内第二固体颗粒的填充密度大于所述第一枕体内第一固体颗粒的填充密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枕体的填充密度较小,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可靠的自适应塑形;所述支撑腔体的填充密度较大,可以提供更加可靠、舒适的持续辅助支撑定型。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枕体的头部承托区的高度高于肩部承托区的高度且低于颈部承托区的高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支承。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枕体为乳胶枕体或凝胶枕体或记忆棉枕体,具有记忆功能,使第二枕体更加舒适。
[0018]一种自适应枕头,包括枕芯及套在枕芯外部的枕套,所述枕芯为上述任一项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枕体(1)和软质的第二枕体(2),所述第一枕体(1)内设置有第一固体颗粒(3),所述第一枕体(1)内第一固体颗粒(3)的填充量低于所述第一枕体(1)的最大填充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枕体(2)的边缘设置有肩部承托区(4),所述第一枕体(1)与第二枕体(2)之间设置有与颈部承托区(5)上下相对的支撑腔体(6),所述支撑腔体(6)内设置有第二固体颗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颗粒(3)和第二固体颗粒(7)均为木质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颗粒包括球状颗粒、半球状颗粒、圆柱状颗粒、圆台状颗粒、截柱状颗粒、棱柱状颗粒、棱台状颗粒、立方体颗粒、长方体颗粒、不规则颗粒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牵引护颈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颗粒(3)、所述第二固体颗粒(7)均为栓木颗粒、枫木颗粒、鸡翅木颗粒、檀木颗粒、菩提子、红杉颗粒、香柏颗粒、沉香木颗粒、桃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刘天玉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轻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