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志华专利>正文

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864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其包括: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释氧脱硝氮区、厌氧区、好氧区与沉淀区,沉淀区与释氧脱硝氮区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植物净化区,位于释氧脱硝氮区、厌氧区、好氧区与部分沉淀区的上方;释氧脱硝氮区远离厌氧区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植物净化区设置有出水口;位于释氧脱硝氮区、厌氧区与沉淀区上方的植物净化区的底端均为无孔支撑,位于好氧区上方的植物净化区的底端为有孔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工艺具有更好出水效果;相比人工湿地等植物净化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优点。处理效率高的优点。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单独的微生物方法,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是A2/O和倒置A2/O工艺,但是受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限制,A2/O和倒置A2/O工艺在脱氮和除磷时只能侧重于某一方面,如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就受限制;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就受限制;同时单独的微生物法污水处理的单吨污水处理能耗大、费用高且出水水质不高,难以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且处理后的水脱离人工强化环境后水质出现再次恶化现象。
[0003]单独的植物方法,一般指人工湿地技术,如申请号为:201910466941.7,名称为“一种人工湿地”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包括污水蓄水池及污水植物净化区,污水蓄水池与污水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污水进水管连通,污水植物净化区处开设有净化出水口,仅依靠植物生长需要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将污水得以净化,该方法运行费用低,但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包括:
[0007]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释氧脱硝氮区、厌氧区、好氧区与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
[0008]植物净化区,位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所述厌氧区、所述好氧区与部分所述沉淀区的上方;
[0009]所述释氧脱硝氮区远离所述厌氧区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植物净化区设置有出水口;
[0010]其中,所述释氧脱硝氮区与所述厌氧区之间、所述厌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好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均通过连通口连通,位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所述厌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上方的所述植物净化区的底端均为无孔支撑,位于所述好氧区上方的所述植物净化区的底端为有孔支撑。
[0011]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区的容积大于所述厌氧区的容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净化区内并排间隔铺设有多根穿孔集水管,多根所述穿孔集水管均汇入到所述出水口进行排放。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
[0014]风机;
[0015]干管,所述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植物净化区的外侧,并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干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植物净化区并延伸至所述好氧区的底端;
[0016]多根支管,多根支管并排间隔铺设于所述好氧区的底端,且多根所述支管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干管的输出端连通;每个所述支管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曝气头。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将回流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的底端设置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排放机构,所述污泥排放机构用于将污泥进行排放。
[0019]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净化区内上下铺设有种植层和支撑填料,所述支撑填料和所述种植层内栽培有净化植物。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植物采用上下结构,立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
[0022]污水依次通过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经好氧区净化后的水再通过植物净化区5进一步拦截水中悬浮物,本设备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工艺具有更好出水效果,运行费用低的优点;相比人工湿地等植物净化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上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下层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厌氧区;2、好氧区;3、沉淀区;4、释氧脱硝氮区;5、植物净化区;6、有孔支撑;7、穿孔集水管;8、曝气头;9、净化植物;10、支撑填料;11、种植层;12、进水口;13、出水口;14、风机的输出端;15、人孔;16、无孔支撑;17、第一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参考图1至图3,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包括:
[0030]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好氧区2与沉淀区3,沉淀区3与释氧脱硝氮区4通过第一管道1717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
[0031]植物净化区5,位于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好氧区2与部分沉淀区3的上方;
[0032]释氧脱硝氮区4远离厌氧区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2,植物净化区5设置有出水口13;
[0033]其中,释氧脱硝氮区4与厌氧区1之间、厌氧区1与好氧区2之间、好氧区2与沉淀区3之间均通过连通口连通,位于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与沉淀区3上方的植物净化区5的底端均为无孔支撑16,位于好氧区2上方的植物净化区5的底端为有孔支撑6。
[0034]通过采用上下的结构,立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
[0035]具体实施时,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净水池容积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污水处理量而定,特别的,可以在污水进水口上设置相应的开闭阀门,从而控制污水的流速大小。
[0036]污水依次通过释氧脱硝氮区4、厌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经好氧区净化后的水再通过植物净化区5进一步拦截水中悬浮物,本设备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工艺具有更好出水效果,运行费用低的优点;相比人工湿地等植物净化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0037]实施例2
[0038]为了更好地提高设备的处理效率,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地设置,
[0039]在本实施例中,好氧区2的容积大于厌氧区1的容积。
[0040]在本实施例中,植物净化区5内并排间隔铺设有多根穿孔集水管7,多根穿孔集水管7均汇入到出水口13进行排放。
[004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包括:
[0042]风机;
[0043]干管,干管的输入端位于植物净化区5的外侧,并与风机的输出端14连通,干管的输出端贯穿植物净化区5并延伸至好氧区2的底端;
[0044]多根支管,多根支管并排间隔铺设于好氧区2的底端,且多根支管的输入端均与干管的输出端连通;每个支管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曝气头8。
[0045]在本实施例中,支管为5根,每根支管上设置有7个曝气头。
[0046]具体实施时,通过将多个曝气头8均匀铺设在好氧区2的底部,使好氧发酵更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释氧脱硝氮区、厌氧区、好氧区与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植物净化区,位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所述厌氧区、所述好氧区与部分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释氧脱硝氮区远离所述厌氧区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植物净化区设置有出水口;其中,所述释氧脱硝氮区与所述厌氧区之间、所述厌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好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均通过连通口连通,位于所述释氧脱硝氮区、所述厌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上方的所述植物净化区的底端均为无孔支撑,位于所述好氧区上方的所述植物净化区的底端为有孔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的容积大于所述厌氧区的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与植物净化耦合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区内并排间隔铺设有多根穿孔集水管,多根所述穿孔集水管均汇入到所述出水口进行排放。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志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