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53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包括一罩壳,该罩壳底部存在敞口,罩壳内腔被一隔断部分隔为安装腔和收纳腔;安装腔内置有制头和卷线器,制头配有拉珠,拉珠一端缠绕在制头上,另一端贯穿至罩壳外,所述制头与卷线器转动连接;卷线器上缠绕的拉绳与百叶的各个叶片连接,百叶向上被拉起后逐渐越过敞口进入收纳腔,最终层叠在收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封闭式的罩壳将电控部件和收合后的百叶内置于罩壳内,避免积聚灰尘,同时内置的百叶在展开后,顶部叶片处于罩壳内,可避免漏光情况的发生。可避免漏光情况的发生。可避免漏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


[0001]本技术涉及百叶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

技术介绍

[0002]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现今市面上见及有数种样式的窗帘结构,一般装设在居家门窗等地点,用以达到遮蔽阳光及装饰的功能,依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常规百叶窗帘通过手部拉动拉绳或拉珠带动百叶片组旋转,实现拉合和垂放动作。
[0003]目前市面上都采用的开放式罩壳,基于开放式罩壳易于成型和安装的特点,开放式罩壳延续使用数十年,但开放式罩壳下,叶片不论处于拉合还是垂放的状态下,均外露于罩壳。在此状态下,一方面,罩壳内易积聚灰尘,且难以清洗;另一方面,百叶收合后外露不仅影响百叶窗的美观程度,而且在外界因素例如风的扰动下存在晃动,与罩壳发生碰撞剐蹭,发出噪音;再一方面,外露的百叶与罩壳底部存在间隙以提供百叶转动所需空间,此间隙导致百叶最顶部的叶片存在漏光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来解决,接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
[0005]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包括一罩壳,该罩壳底部存在敞口,罩壳内腔被一隔断部分隔为安装腔和收纳腔;安装腔内置有卷线器,卷线器上缠绕的拉绳与百叶的各个叶片连接,百叶向上被拉起后逐渐越过敞口进入收纳腔,最终层叠在收纳腔内。
[0006]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置有制头,所述制头配有拉珠,所述拉珠一端缠绕在所述制头上,另一端贯穿至罩壳外,所述制头与卷线器通过方形或菱形转棒连接,通过方形转棒使制头与卷线器联动成同步转动的整体,且方形转棒可通过其长度选择调节卷线器与制头间的距离。
[0007]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内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卷线器连接。
[0008]作为优选地,拉绳一端连接有一底杆。该底杆一方面可作为百叶的配重以稳定百叶在展开后的垂直状态,另一方面可作为罩壳底部敞口的封口件,以封闭百叶在收合内置于收纳腔后的敞口。
[0009]作为优选地,安装腔还内置有卷线定位器,所述卷线定位器两侧分别设有卷线器,两卷线器均与卷线定位器转动连接。旨在限制卷线器的转动圈数,避免拉绳被拉断。
[0010]作为优选地,罩壳上与制头同一侧的端面设有一槽口,罩壳在此槽口处设有一拉珠封盖,拉珠封盖内设对拉珠进行导向的通道。旨在避免拉珠卡阻于罩壳薄壁上。
[0011]作为优选地,隔断部与罩壳侧壁形成一V形空间,所述拉珠封盖也呈现V形结构,拉珠封盖匹配安装在V形空间的空间内。旨在拉动拉珠时,拉珠封盖可稳定在V形空间处。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拉珠封盖上设有第一卡槽,该第一卡槽处卡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拉珠封盖内的通道分隔开,分别供单一侧拉珠通过。旨在避免了异向运动的拉珠发生碰
撞,对拉珠还起到收拢的作用,避免拉珠与制头转头脱离配合。
[0013]作为优选地,罩壳位于制头的一端连接有一端盖,旨在对罩壳内腔进行封闭,端盖上设置有硅胶垫,与固定器一同将百叶窗稳定在建筑构件上。
[0014]作为优选地,罩壳异于制头的一端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可采用免打孔固定器,固定器的柱状主体内置于安装腔,柱状主体端面则贴合于罩壳侧端面,柱状主体内设有一螺柱,螺柱外表面设有螺纹,螺柱贯穿端面至罩壳外,螺柱内部为空腔并内设有一弹性件,弹性件在所述空腔内处于压缩状态;螺柱外露端面的一端连接有一微调节堵头,外露的螺柱段上配合有一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紧压在端面上。通过调节螺母可根据实际安装环境来安装百叶窗。
[0015]作为优选地,还包括有一固定器封盖,固定器封盖主体为一与罩壳匹配的曲面,曲面上一体设有凸起的卡勾,所述微调节堵头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勾配合在第二卡槽内。
[00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一封闭式的罩壳将电控部件和收合后的百叶内置于罩壳内,避免积聚灰尘,同时内置的百叶在展开后,顶部叶片处于罩壳内,可避免漏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所述的百叶窗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百叶窗处于收合状态的效果图;
[0019]图3:百叶窗处于展开状态的效果图;
[0020]图4:百叶窗显示罩壳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5: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免打孔固定器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罩壳1、敞口101、隔断部102、安装腔103、收纳腔104、制头2、卷线器3、拉珠4、拉绳5、百叶6、底杆7、卷线定位器8、拉珠封盖9、隔板10、端盖11、固定器12、柱状主体121、端面122、螺柱123、弹簧124、微调节堵头13、第二卡槽131、调节螺母14、固定器封盖15、卡勾1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接下来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0025]参考附图,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包括一罩壳1,该罩壳1为一底部存在敞口101的钣金件,罩壳内腔被一隔断部102分隔为位于上部的安装腔103和位于下部的收纳腔104。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03内置有制头2和卷线器3,制头2配有一可循环拉动的拉珠4,拉珠4一端缠绕在制头2上,另一端贯穿罩壳1后在自重作用下下垂。拉动拉珠后,拉珠与制头内具有转动自由度的转头配合驱动转头转动,制头2形成对外的转动输出。
[0027]所述制头2与卷线器3直接或间接连接,将制头的转动输出传递至卷线器3,本实施例中,制头2与卷线器3通过方形或菱形转棒间接连接,通过方形转棒使制头与卷线器联动成同步转动的整体,且方形转棒可通过其长度选择调节卷线器与制头间的距离。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03内置有电机和卷线器3,电机的输出端和卷线
器3的输入连接,电机作为百叶窗收卷或放下百叶的动力源。
[0029]卷线器3上所缠绕的拉绳5与百叶6的各个叶片连接,百叶叶片垂直挂置在拉绳上。当拉动拉珠4后,卷线器卷起拉绳以向上拉合百叶,或释放拉绳使百叶在自重下向下舒展以展开。
[0030]收纳腔104用于收纳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百叶,其底部的敞口101作为百叶的伸缩通道。在收合百叶时,百叶被向上拉起并逐渐越过敞口以进入收纳腔,最终层叠在收纳腔104内,罩壳整体呈封闭结构,参考附图2,于罩壳外不可窥见百叶,即达到防尘效果,又提升百叶窗美观的效果。在展开百叶后,最上端的百叶依旧位于收纳腔内,进而避免了在展开后最上叶片存在漏光的问题,参考附图3。
[0031]拉绳5一端连接有一底杆7,该底杆7一方面可作为百叶的配重以稳定百叶在展开后的垂直状态,另一方面可作为罩壳底部敞口101的封口件,以封闭百叶在收合内置于收纳腔104后的敞口。
[0032]安装腔103还内置有卷线定位器8,所述卷线定位器两侧分别设有卷线器,旨在对称对百叶和底杆施加作用力,两卷线器3均与卷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封闭式罩壳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罩壳(1),该罩壳底部存在敞口(101),罩壳内腔被一隔断部(102)分隔为安装腔(103)和收纳腔(104);所述安装腔(103)内置卷线器(3),所述卷线器(3)上缠绕的拉绳(5)与百叶(6)的各个叶片连接,百叶向上被拉起后逐渐越过敞口进入收纳腔,最终层叠在收纳腔(10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03)内置有制头(2),所述制头(2)配有拉珠(4),所述拉珠(4)一端缠绕在所述制头(2)上,另一端贯穿至罩壳(1)外,所述制头(2)与卷线器(3)通过方形或菱形转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03)内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卷线器(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5)底端连接有一底杆(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03)内置有卷线定位器(8),所述卷线定位器两侧分别设有卷线器(3),两卷线器(3)均与卷线定位器(8)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上靠近制头(2)的一侧设有一槽口,罩壳(1)在此槽口处设有一拉珠封盖(9),拉珠封盖内设对拉珠进行导向的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京军孙家南叶书宏蒋坤德黄开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俪居智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