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68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公开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受控开关元件;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系统电压至电压判断模块;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输出预警信号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预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受控开关元件,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受控开关元件断开,以断开第一供电支路与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如此,通过确定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利用受控开关元件断开第一供电支路与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电池内阻,从而降低了电池内阻过大带来的掉电风险,保证了整体的供电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0001]本公开涉及折叠屏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各类移动终端的发展,折叠屏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基于折叠屏能够实现弯折的特性,具有折叠屏的移动终端的内部通常设有一大一小两个电池,以满足移动终端的充电需求。
[0003]然而,小电池相对于大电池,小电池在连接时需要更长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连接线,FPC连接线越长,则小电池与内部的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阻抗越大,相当于系统的电池内阻会变大。当系统的电池内阻变大时,会导致系统掉电变严重,不利于系统的稳定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受控开关元件;
[0006]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均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均和所述电压判断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受控开关元件的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开关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之间;
[0007]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系统电压至所述电压判断模块;所述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所述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输出预警信号至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断开,以断开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电压判断模块包括基准电压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
[0009]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电压比较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10]所述基准电压单元用于输出所述预设电压阈值,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系统电压和所述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
[0011]可选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电压比较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线以及第一连接座;
[0013]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受控开关元件连接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包括第二电池单元、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座;
[0015]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0016]可选地,该电路还包括均衡电阻;
[0017]所述均衡电阻连接在所述受控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之间。
[0018]可选地,所述受控开关元件包括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0019]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一种供电电路,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0020]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车载终端中的至少一种。
[0021]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大容量电池以及小容量电池。
[002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受控开关元件;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均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入端,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均和电压判断模块连接,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端和受控开关元件的受控端连接;受控开关元件串联在第一供电支路与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系统电压至电压判断模块;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输出预警信号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预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受控开关元件,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受控开关元件断开,以断开第一供电支路与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如此,通过确定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利用受控开关元件断开第一供电支路与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电池内阻,从而降低了电池内阻过大带来的掉电风险,保证了整体的供电稳定。
附图说明
[002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搭载双电池的电路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现有技术:01、第一电池单元;02、第二电池单元;03和04、柔性电路板连接线;05和06、板对板连接器;07、电阻;08、电源管理模块;09、中央处理单元;
[0032]本方案:110、第一供电支路;111、第一电池单元;112、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线;
113、第一连接座;120、第二供电支路;121、第二电池单元;122、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线;123、第二连接座;130、受控开关元件;140、电源管理模块;150、中央处理单元;160、电压判断模块;161、基准电压单元;162、电压比较单元;170、均衡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首先,结合相关背景,以及针对此进行改进而提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进行简要说明。
[0036]在移动终端供电
中,电池对于充电时的移动终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对于非折叠屏移动终端(也可称为普通的移动终端),例如非折叠屏手机,其内部一般只搭载一块电池。而对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由于其可以弯曲折叠,且内部堆叠空间变大,所以折叠屏移动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受控开关元件;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均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均和所述电压判断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受控开关元件的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开关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之间;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系统电压至所述电压判断模块;所述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所述系统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输出预警信号至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元件断开,以断开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判断模块包括基准电压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电压比较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单元用于输出所述预设电压阈值,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系统电压和所述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电压比较器。4.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