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47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其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腔体,主体两端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处,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处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指向主体内壁,以用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并产生湍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进液口的进液方向进行调整,使得进液方向不指向出液口,以用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产生湍流,避免了血液以直线型状态直接流出灌流器;血液产生湍流后,能够增加与树脂的接触时间,同时湍流会将吸附剂打散,增加吸附剂与血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增强医疗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罐体设计进出血鲁尔头采用对称设计,进液口与出液口位置相对,血液会在以直线型的状态高速通过经过灌流器,未能与树脂吸附剂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流器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位置相对,血液会在以直线型的状态高速通过经过灌流器,未能与树脂吸附剂充分接触吸附剂吸附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腔体,主体两端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0005]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指向主体内壁,以用于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并产生湍流。
[0006]进一步,所述主体包括罐身与鲁尔头,所述罐身竖向设置,所述罐身顶部与所述罐身底部分别设置鲁尔头,所述鲁尔头上设置有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
[0007]进一步,所述罐身包括下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端盖顶部、用于覆盖所述下端盖顶部开口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上均连接有所述鲁尔头。
[0008]进一步,所述上端盖顶部设置有第一回钩,所述下端盖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回钩适配的第二回钩,所述第一回钩与所述第二回钩用于连接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
[0009]进一步,所述罐身内部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上端盖内壁固定连接,且底部与下端盖底部内壁间隔设置或所述折流板与所述下端盖内壁固定连接,且顶部与所述上端盖顶部内壁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还包括密封圈,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密封圈上。
[0011]进一步,所述鲁尔头与所述罐身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罐身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鲁尔头的安装孔。
[0013]进一步,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腔体处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于避免所述密封圈进入所述罐身内。
[0014]进一步,所述密封圈内侧向上或向下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台阶中部轮廓适配。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进液口的进液方向进行调整,使得进液方向不指向出液口,以用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产生湍流,避免了血液以直线型状态直接流出灌流器;血液产生湍流后,能够增加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同时湍流会将吸附剂打散,增加吸附剂与血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增强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鲁尔头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罐身;101、上端盖;1011、第一回钩;102、下端盖;1021、第二回钩;103、折流板;104、第一台阶;2、鲁尔头;3、过滤网;4、密封圈;4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如图1

图7所示,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腔体,腔体用于安装吸附剂,主体两端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腔体与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处均设置有过滤网3;
[0031]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指向主体内壁,以用于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并产生湍流。上述进液方向指向主体内壁也可以理解为沿进液方向流动的血液不会直接流向出液口处,并从出液口处流出。
[0032]本实施例中,血液从进液口进入主体后,会与主体内壁发生接触,从而产生湍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心血液从进液口进入后基本不与主体内壁发生接触,而是基本以直线流动的方式从出液口流出的情况,血液与主体与内壁接触后,会降低血液的流速,延长与腔体内设置的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同时湍流能够将吸附剂打散,避免吸附剂的堆积,增大于吸附剂与血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率。
[0033]主体包括罐身1与鲁尔头2,罐身1为竖向设置,罐身1顶部与罐身1底部分别设置有鲁尔头2,鲁尔头2上设置有进液口或出液口。
[0034]本实施例中,主体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鲁尔头2,上侧鲁尔头2上设置有进液口,下侧鲁尔头2上设置有出液口,进液口或出液口远离罐身1的一端内壁处均设置有螺纹,用于方便连接需要连接的管路。
[0035]罐身1包括下端盖102以及设置在下端盖102顶部、并用于覆盖下端盖102顶部开口的上端盖101,上端盖101和下端盖102上均连接有鲁尔头2。
[0036]本实施例中,罐身1为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和连接。
[0037]上端盖101顶部设置有第一回钩1011,下端盖102底部对应设置有与第一回钩1011适配的第二回钩1021,第一回钩1011与第二回钩1021用于连接上端盖101与下端盖102。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腔体,主体两端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处均设置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指向主体内壁,以用于从进液口进入的血液与主体内壁接触并产生湍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罐身与鲁尔头,所述罐身竖向设置,所述罐身顶部与所述罐身底部分别设置鲁尔头,所述鲁尔头上设置有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身包括下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端盖顶部、用于覆盖所述下端盖顶部开口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上均连接有所述鲁尔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型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顶部设置有第一回钩,所述下端盖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回钩适配的第二回钩,所述第一回钩与所述第二回钩用于连接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奇聂凡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太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