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44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包括后背墙、顶推箱涵以及顶推装置,多个顶推箱涵沿隧道纵向依次排布,每个顶推箱涵的底板上预留有纵向出土区域,顶推装置包括第一顶推机构以及第二顶推机构,第一顶推机构安装于相邻两个顶推箱涵之间,第二顶推机构安装于后背墙与最后一节顶推箱涵之间,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均与纵向出土区域在隧道横向上错开设置。通过如此设置的结构使得渣土运输通道与千斤顶等传力装置分离,两者互不干扰,从而方便顶进设备的调节,从而保证顶进施工的精度和效率。顶进施工的精度和效率。顶进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是一种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顶推箱涵技术在地下通道建设中应用广泛,箱涵顶进施工主要是指依靠后背墙作支撑,利用千斤顶及传力装置对事先预制好的箱涵施加顶推力,克服箱涵与土体间接触面的摩阻力从而向前移动,通过添加顶柱及顶块作为传力柱实现箱涵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到达指定位置。
[0003]箱涵顶进过程中,需要在钢盾构的掩护下,采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依次挖除掌子面的土体,施工渣土通过渣土运输车运出。当隧道由多个顶推箱涵进行顶推时,一般采用“中继法”顶进施工,即在箱涵结构之间设置中继间,布置千斤顶,各箱涵之间相互配合,依次顶进。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沿隧道横向布置连续一排的千斤顶和顶块作用于最后一节箱涵的底板端面,同时在中继间沿隧道横向也布置了一排横向的千斤顶,为了运输掌子面产生的施工渣土,需要通过敷设钢板或者填土的方式形成一条出土通道,如此敷设的出土通道会盖住位于出土通道下方的一部分顶柱、顶块以及中继间千斤顶,从而使得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背墙、顶推箱涵以及用于顶推所述顶推箱涵沿隧道纵向顶进的顶推装置,所述后背墙设于目标顶推隧道的外侧,所述顶推箱涵和所述顶推装置设于后背墙和所述目标顶推隧道之间;其中,所述顶推箱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推箱涵沿隧道纵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顶推箱涵的底板上预留有用于运输渣土的纵向出土区域,相邻两个所述顶推箱涵的纵向出土区域对应布设;所述顶推装置包括第一顶推机构以及第二顶推机构,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和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均与所述纵向出土区域在隧道横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顶推箱涵之间,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用于依靠位置在后的所述顶推箱涵顶推位置在前的所述顶推箱涵;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安装于所述后背墙与最后一节所述顶推箱涵之间,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用于依靠所述后背墙顶推最后一节所述顶推箱涵;其中,最后一节所述顶推箱涵位于顶进方向的末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箱涵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平行四边形,所述顶推箱涵的倾斜面朝向所述目标顶推隧道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箱涵的底板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安装的端面凸出部,所述端面凸出部沿隧道横向呈阶梯状,所述第一顶推机构沿隧道纵向延伸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推箱涵的端面凸出部之间,所述第二顶推机构沿隧道纵向延伸连接于所述后背墙与最后一节所述顶推箱涵靠近所述后背墙一侧的端面凸出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渣土运输的顶推箱涵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为第一千斤顶,相邻两个所述顶推箱涵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千斤顶安装的中继间,所述第一千斤顶安装于所述中继间内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纵向出土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千斤顶沿隧道纵向延伸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推箱涵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斌陈兆徐嘉煜张兆远张鑫王海林杨雄蒋胜波敬怀珺王建华王木群孙玉龙刘羿辰谢也真谭师好刘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