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34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包括调节池和微生态滤床,所述调节池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调节池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调节池的内侧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输出端位于微生态滤床的上方,所述微生态滤床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过滤层和砾石层,所述微生态滤床的一侧下方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调节池、曝气管和活动盖板之间的配合,有效降低废水中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提高出水水质,以达到地表水V类指标,尤其是改性煤矸石,价格低廉,且提高了当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小流域中分散型污水,尤其是城市城郊的生活污水、农村集聚区的直排污水,是造成河道污染、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小流域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按照区域污水产生量及收集率的不同,主要有氧化沟法、A/O处理工艺、氧化塘处理技术、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等。小流域分散型污水处理一般应遵循因地制宜、便于维护和管理、运行费用低廉、工艺流程简单等原则,具体选择何种工艺需综合考虑成本及技术的有效性,选择一种技术或多种技术组合。
[0003]微生态滤床因初期投资成本与后期运行管理费用低且处理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分散型污水。微生态滤床是利用植物

基质

微生物协同作用形成微生态系统,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达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和修复水体的作用。
[0004]但是,目前现有的微生态滤床工艺存在生态协调性差、过滤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稳定、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微生态滤床工艺存在生态协调性差、过滤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稳定、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包括调节池和微生态滤床,所述调节池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调节池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调节池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口位于微生态滤床的上方,所述微生态滤床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过滤层和砾石层,所述微生态滤床的一侧下方连通有排水管。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改性煤矸石填料滤层、沸石填料滤层和石英砂填料滤层。
[0008]优选的,所述改性煤矸石填料滤层、沸石填料滤层、石英砂填料滤层、植被层和砾石层的接触位置均设置有薄土壤层。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和微生态滤床的内侧及底部均设置有防渗墙。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池的下方设置有斜面。
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通过调节池、曝气管和活动盖板之间的配合,1、在微生态滤床前设置了调节池,主要用于收集废水和预处理,保证了进入微生态滤床的废
水的水质及水量。若收集的废水为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不达标尾水,经底部曝气后,使废水污染物充分混合均匀,使进入微生态滤床的水质水量均匀稳定,保证微生态滤床处理效果;若收集废水为未经处理的废水,则在调节池内先经沉淀、加药、调节pH值等预处理后,再进入微生态滤床处理。此外,调节池设置的底部曝气装置,在秋冬季可起到提升水温的作用,保证了微生态滤床的处理能力,2、在微生态滤床中设置了多层基质过滤区,通过多级过滤、吸附,有效降低废水中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提高出水水质,以达到地表水V类指标,3、微生态滤床基质主要采用改性煤矸石、石英砂、沸石等,基质用料来源广、成本低、吸附性能强,尤其是改性煤矸石,价格低廉,且提高了当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调节池、斜面和活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调节池、曝气管和活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砾石层、防渗墙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调节池,2、微生态滤床,3、曝气管,4、曝气孔,5、活动盖板,6、植被层,7、过滤层,8、改性煤矸石填料滤层,9、沸石填料滤层,10、石英砂填料滤层,11、砾石层,12、薄土壤层,13、防渗墙,14、排水管,15、提升泵,1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目前现有的微生态滤床工艺存在生态协调性差、过滤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稳定、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0019]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通过调节池、曝气管和活动盖板之间的配合,1、在微生态滤床前设置了调节池,主要用于收集废水和预处理,保证了进入微生态滤床的废水的水质及水量。若收集的废水为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不达标尾水,经底部曝气后,使废水污染物充分混合均匀,使进入微生态滤床的水质水量均匀稳定,保证微生态滤床处理效果;若收集废水为未经处理的废水,则在调节池内先经沉淀、加药、调节pH值等预处理后,再进入微生态滤床处理。此外,调节池设置的底部曝气装置,在秋冬季可起到提升水温的作用,保证了微生态滤床的处理能力,2、在微生态滤床中设置了多层基质过滤区,通过多级过滤、吸附,有效降低废水中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提高出水水质,以达到地表水V类指标,3、微生态滤床基质主要采用改性煤矸石、石英砂、沸石等,基质用料来源广、成本低、吸附性能强,尤其是改性煤矸石,价格低廉,且提高了当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0020]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21]实施例一:由图1

4可知,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包括调节池1
和微生态滤床2,调节池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5,活动盖板5便于曝气时空气进入池体,调节池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曝气管3,曝气管3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多个曝气孔4,调节池1安装有提升泵15,提升泵15的型号不做限定,提升泵15的输出端位于微生态滤床2的上方,微生态滤床2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6、过滤层7和砾石层11,微生态滤床2的一侧下方连通有排水管14;
[00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植被层6主要由水生植物及附着土壤层组成,生长植物选择芦苇、香蒲、灯芯草、黄花鸢尾、水葱等适宜本地生长的水生植物。植被层6下方为过滤层7,砾石层11采用2

4mm的卵石、砾石,间隙大,承托性好,为微生物挂膜提供良好的载体,同时,能够保障经过滤后的废水在本层中水流顺畅,便于排水;
[0023]进一步的,过滤层7包括改性煤矸石填料滤层8、沸石填料滤层9和石英砂填料滤层10;
[00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改性煤矸石填料滤层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包括调节池(1)和微生态滤床(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5),所述调节池(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曝气管(3),所述曝气管(3)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多个曝气孔(4),所述调节池(1)安装有提升泵(15),所述提升泵(15)的出口位于微生态滤床(2)的上方,所述微生态滤床(2)的内部设置有植被层(6)、过滤层(7)和砾石层(11),所述微生态滤床(2)的一侧下方连通有排水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流域污水处理的微生态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7)包括改性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宁常婷张磊李鑫张叶丁新涛肖艳霞穆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