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渣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15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浮渣池,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浮渣池,所述浮渣池开设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中部;收集平台,所述收集平台开设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一侧;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一侧;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收集平台上表面一侧;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推动机构、收集机构和输送机构等,可以自动将浮渣快速的收集并且集中排出浮渣池外,有效的提高了浮渣池中的浮渣收集的效率,有效的摒弃了人工清理的繁琐,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升效率,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渣池


[0001]本技术涉及清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浮渣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量与日俱增,各城镇为了保护和清洁水源,普遍建有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污水达数万至数百万吨;这部分污水虽然经过粗、细格栅的过滤,将一定大小的碎渣清除出来,一些细小的碎渣和污水中的有机质存曝气氧化或厌氧发酵的过程中会絮凝成团而飘浮于水面,影响观瞻,并且在和空气接触继续氧化的过程中散发出一些有害气体,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和沉淀池之间以及在出水和污泥回流泵房之前,是最容易发生浮渣的污水处理工序,通常各污水处理厂会采用人工用带把的网袋来清除浮渣,但这种措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渣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浮渣池,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
[0006]浮渣池,所述浮渣池开设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中部;
[0007]收集平台,所述收集平台开设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一侧;
[0008]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上表面一侧;
[0009]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于收集平台上表面一侧;
[0010]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
[0011]通过设置的推动机构、收集机构和输送机构等,可以自动将浮渣快速的收集并且集中排出浮渣池外,有效的提高了浮渣池中的浮渣收集的效率,有效的摒弃了人工清理的繁琐,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升效率,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
[0013]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0014]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
[0015]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6]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一端贯穿装置本体一侧且与装置本体一侧滑动连接;
[0017]推板,所述推板与浮渣池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推板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0018]所述收集机构包括:
[0019]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
[0020]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一
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0021]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一端贯穿装置本体一侧且与装置本体一侧滑动连接;
[0022]收集板,所述收集板与收集平台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收集板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0023]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设置于装置本体一侧上表面,所述进料口下端与装置本体贯穿固定连接;
[0024]当浮渣池中的浮渣已经积攒一定量之后,随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随后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螺纹杆上移动,从而带动推板从浮渣池的上表面一侧移动到收集平台一侧,此时将浮渣全部堆积在收集平台上方,随后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收集板从收集平台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将收集的浮渣全部推入到输送机构内,通过设置的推动机构和收集机构,可以快速的将浮渣收集起来,有效的提高了浮渣的收集效率,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2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
[0026]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0027]下落管,所述下落管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所述下落管上端贯穿收集平台一侧上表面;
[0028]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底部,所述输送管一端与下落管下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贯穿装置本体一侧;
[0029]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贯穿设置于输送管内部一侧;
[0030]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转动设置于输送管内部且一端与第三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0031]输送桨叶,所述输送桨叶缠绕设置于传动杆表面;
[0032]当浮渣通过下落管落入到输送管内一端时,第三电机启动带动传动杆转动,随后带动输送桨叶转动,均匀的将浮渣开始传送到输送管的另一端从而运出装置本体,通过设置的输送机构,有效快速的将收集的浮渣运输到装置本体之外收集起来,防止出现浮渣无法清理造成大量有害气体和细菌,提高了本装置的浮渣清理效果。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推动机构、收集机构和输送机构等,可以自动将浮渣快速的收集并且集中排出浮渣池外,有效的提高了浮渣池中的浮渣收集的效率,有效的摒弃了人工清理的繁琐,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升效率,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35]2、本技术中,当浮渣池中的浮渣已经积攒一定量之后,随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随后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螺纹杆上移动,从而带动推板从浮渣池的上表面一侧移动到收集平台一侧,此时将浮渣全部堆积在收集平台上方,随后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收集板从收集平台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将收集的浮渣全部推入到输送机构内,通过设置的推动机构和收集机构,可以快速的将浮渣收集起来,有效的提高了浮渣的收集效率,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36]3、本技术中,当浮渣通过下落管落入到输送管内一端时,第三电机启动带动传动杆转动,随后带动输送桨叶转动,均匀的将浮渣开始传送到输送管的另一端从而运出
装置本体,通过设置的输送机构,有效快速的将收集的浮渣运输到装置本体之外收集起来,防止出现浮渣无法清理造成大量有害气体和细菌,提高了本装置的浮渣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俯视示意图。
[0040]图中:1、装置本体;2、浮渣池;3、收集平台;4、进料口;5、推动机构;6、收集机构;7、输送机构;8、下落管;9、输送管;10、第三电机;11、传动杆;12、输送桨叶;13、第一电机;14、第一滑块;15、第一螺纹杆;16、推板;17、第二电机;18、第二滑块;19、第二螺纹杆;20、收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2]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渣池,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渣池(2),所述浮渣池(2)开设于装置本体(1)上表面中部;收集平台(3),所述收集平台(3)开设于装置本体(1)上表面一侧;推动机构(5),所述推动机构(5)设置于装置本体(1)上表面一侧;收集机构(6),所述收集机构(6)设置于收集平台(3)上表面一侧;输送机构(7),所述输送机构(7)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15),所述第一螺纹杆(15)转动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5)一端与第一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与第一螺纹杆(15)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4)一端贯穿装置本体(1)一侧且与装置本体(1)一侧滑动连接;推板(16),所述推板(16)与浮渣池(2)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推板(16)一端与第一滑块(1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杆(19),所述第二螺纹杆(19)转动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19)一端与第二电机(17)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启龚席平张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碧清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