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04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涉及空压机制造技术领域,该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包括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集油组件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抽吸组件设于集油组件的上方,且与集油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配合,将空压机主机轴封泄漏出来的油回流至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内,以形成油路循环,从而将主机轴封泄漏的油进行回收利用,保证空压机不会出现因泄漏而跑油和避免出现空压机缺油高温报警停机等不利现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主机轴封漏油以及主机轴封漏油更换困难的缺陷。油更换困难的缺陷。油更换困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压机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主机是空压机组成的关键零部件,空压机所配套的主机在轴封密封方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空压机的持续稳定运行。但由于目前国内主机在轴密封方面,特别是在轴封的设计、材料选择、装配工艺以及相关零配件的加工精度及公差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由此导致空压机在客户端运行一定时间后就普遍出现主机轴封漏油的现象。
[0003]另外,在客户端的空压机站房很少配套有空压机维护用的起吊设备,特别是小型的空压机站房,但对于200kW以上大功率的空压机,其配套的电动机重量就达1.5

4吨,空压机站房内如果没有配套起吊设备就很难拆卸电动机和进行主机轴封更换,导致不能及时的解决主机轴封漏油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空压机在客户端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主机轴封漏油以及主机轴封漏油更换困难的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压机在客户端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主机轴封漏油以及主机轴封漏油更换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包括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所述集油组件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所述抽吸组件设于所述集油组件的上方,且与所述集油组件连通,所述抽吸组件用于抽吸所述集油组件内的油且将油回流至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内。
[0007]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油组件包括集油桶,所述集油桶的开口端同时设有进油管和抽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所述抽油管与所述抽吸组件连接并连通。
[0008]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管的末端设有油过滤器。
[0009]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油桶内设有顺次排布的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所述第二油腔同时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三油腔导通,所述进油管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一油腔,所述抽油管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三油腔。
[0010]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之间设有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三油腔之间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与所述集油桶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集油桶底部的距离。
[0011]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油腔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0012]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磁吸开关、球阀杆、上球阀和下球阀,所述球阀杆置于所述第三油腔内,所述磁吸开关设于球阀杆的顶部,所述上球阀和所述
下球阀均可滑动地置于所述球阀杆上,所述上球阀置于所述下球阀的上方,所述上球阀和所述下球阀上下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磁吸开关。
[0013]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抽吸组件包括顺次连接并连通的气液分离器、电磁阀和真空发生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压力气源接通,所述真空发生器与所述抽油管连接并连通。
[0014]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出气端设有单向阀。
[0015]根据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同时与所述磁吸开关和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0016]本技术提供的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7]该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主要由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构成,集油组件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抽吸组件与集油组件连通,本技术的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配合,将空压机主机轴封泄漏出来的油回流至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内,以形成油路循环,从而将主机轴封泄漏的油进行回收利用,保证空压机不会出现因泄漏而跑油和避免出现空压机缺油高温报警停机等不利现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主机轴封漏油以及主机轴封漏油更换困难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的流程控制图。
[0021]其中,图1

图2:
[0022]1、集油组件;11、集油桶;111、第一油腔;112、第二油腔;113、第三油腔;114、第一导油孔;115、第二导油孔;12、进油管;13、抽油管;14、油过滤器;15、液位传感器;151、磁吸开关;152、上球阀;153、球阀杆;154、下球阀;
[0023]2、抽吸组件;21、气液分离器;22、电磁阀;23、真空发生器;24、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参见图1所示,该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主要由集油组件1和抽吸组件2构成,集油组件1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抽吸组件2与集油组件1连通,抽吸组件2用于抽吸集油组件1内的油且将油回流至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内。
[0026]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1对本技术的集油组件1和抽吸组件2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集油组件1,参见图1所示,包括集油桶11,集油桶11内设有顺次排布的第一油腔111、第二油腔112和第三油腔113,第二油腔112同时与第一油腔111和第三油腔113导通,进油管12的出油端置于第一油腔111,进油管12的进油端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抽油管13的进油端置于第三油腔113,抽油管13的出油端通过抽吸组件2与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连接并连通。
[0028]本技术设置三个油腔,能够使进入油腔的油具有缓冲功能和沉积功能,既能沉积细颗粒灰尘杂质,又能防止瞬间进入油腔的油太多,导致抽吸组件2来不及启动抽吸动作,引起油的泄露。
[0029]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如图1所示,第一油腔111与第二油腔112之间设有第一导油孔114,第二油腔112与第三油腔113之间设有第二导油孔115,第二导油孔115与集油桶11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一导油孔114与集油桶11底部的距离。
[0030]这样油先流入第一油腔111,在第一油腔111内集聚,当到达一定量后,流入第二油腔112,在第二油腔112内集聚,当达到一定量后,流入第三油腔113,第三油腔113具有一定的油量后才开始启动抽吸组件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组件和抽吸组件,所述集油组件与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所述抽吸组件设于所述集油组件的上方,且与所述集油组件连通,所述抽吸组件用于抽吸所述集油组件内的油且将油回流至主机吸气端的压缩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组件包括集油桶,所述集油桶的开口端同时设有进油管和抽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空压机主机的集油腔连接并连通,所述抽油管与所述抽吸组件连接并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的末端设有油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桶内设有顺次排布的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所述第二油腔同时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三油腔导通,所述进油管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一油腔,所述抽油管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三油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机自动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之间设有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三油腔之间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守密吕诏凌苏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耐特斯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