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639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所述模组液冷装置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所述上层液冷板和所述下层液冷板通过两个接头管路并联连接,每一所述接头管路被构造为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冷却液进口或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下层液冷板顶面,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上层液冷板底面。并联连接,流量分配更均匀,有利于降低上下层温差,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呈方向相反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接头管路在整包侵占的空间,冷却液由下往上的输入上层液冷板,有效降低系统压降,降低了水泵扬程要求,降低成本及能耗。低成本及能耗。低成本及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包双层模组设计是增加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举措,电池包的双层模组设计必然面临对应冷却系统的改变。
[0003]目前,行业内双层模组一般通过上下两层置于模组底部的液冷板支撑,并通过沿电池包纵向布置的主管道以及连通于主管道的若干分支管道实现对上层和下层多个液冷板内流道的冷却液同时供应,主管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连接至电池包壳体,主管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在电池包壳体的贯通位置一般与下层液冷板对应,使用时,通过主管道将冷却液提升至液冷板以上,再由上至下的输入液冷板内,如此导致管路压降较大,特别是上层管路,冷却液需要被提升到较高位置进行输入,再提升至较高位置输出,如此,需要整车选择扬程较大的水泵,能耗和成本较高,同时,各分支管道流量分配不容易统一,导致模组之间温差较大,影响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且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同时占用电池包内较大的空间,导致电池包整体体积加大,不利于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高。
[0004]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双层液冷模组上下层温差较大,管路压降较大,增加了能耗和成本,影响电池包能量密度提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双层液冷设计模组上下层温差较大,管路压降较大,增加了能耗和成本,影响电池包能量密度提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模组液冷装置及其动力电池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所述上层液冷板和所述下层液冷板通过两个接头管路并联连接,每一所述接头管路被构造为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冷却液进口或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下层液冷板顶面,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上层液冷板底面。
[0008]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通过将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并联连接,从冷却液进口输送来的冷却液能够均匀被分配到两个液冷板内,再汇聚后从冷却液出口输出,相对于液冷板串联连接结构,流量分配更均匀,有利于降低上下层温差,同时,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呈方向相反的设置,使接头管路位于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之间,接头管路在整包侵占的空间较小,减少对电池包整体体积的影响,同时,冷却液由下往上的输入上层液冷板,最高只需被提升至上层液冷板所在高度,改变了传统由上往下输送冷却液的结构和方式,有效降低系统压降,降低了水泵扬程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及能耗。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头管路包括进口侧接头管路和出口侧接头管
路,两个所述接头管路对称分布于所述下层液冷板两侧。使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之间空间保持连贯,能够排列设置多排和/或多列模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主液冷板,所述主液冷板设置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主液冷板,所述主液冷板通过所述接头管路与所述上层液冷板和所述下层液冷板分别串联连接。形成由冷却液进口、主液冷板、接头管路、上层液冷板/下层液冷板、接头管路、主液冷板、冷却液出口的液流通道,利用主液冷板内部流道实现冷却液的输送,减少管路结构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对电池包整体体积的影响。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液冷板和所述下层液冷板共面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液冷板、所述下层液冷板和所述主液冷板均被构造为通过流道板和平面板组合形成的板体,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平面板侧,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流道板侧。使分层设置的模组均能够与平面板接触,能够充分的实现散热,提高液冷效果。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设置安装部,所述接头管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构造为伸出所述板体边缘设置和/或设置于所述板体的投影范围内。安装部为液冷板内流道汇聚的区域,为冷却液流入或流出液冷板的起点。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头管路包括下层管路和上层管路,所述下层管路跨接于所述主液冷板和所述下层液冷板,所述上层管路与所述下层管路通过三通接头贯通,所述下层管路设置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层管路设置所述第三开口。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三通接头设置在所述下层管路的轴线中部,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上下对应。使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以进一步实现流量分配均匀性。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液冷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层液冷板的面积,所述上层液冷板在所述下层液冷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层液冷板。
[0017]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双层模组液冷装置,所述模组液冷装置上排列布置若干电池模组。
[0018]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通过采用上述的液冷装置,上下层模组温差较小,液冷效果较好,电池能量密度较高,系统压降较小,对水泵扬程的需求降低,降低了动力电池包整体成本及能耗。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将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并联连接,从冷却液进口输送来的冷却液能够均匀被分配到两个液冷板内,再汇聚后从冷却液出口输出,相对于液冷板串联连接结构,流量分配更均匀,有利于降低上下层温差;
[0021]2、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呈方向相反的设置,使接头管路位于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之间,接头管路在整包侵占的空间较小,减少对电池包整体体积的影响;
[0022]3、冷却液由下往上的输入上层液冷板,最高只需被提升至上层液冷板所在高度,改变了传统由上往下输送冷却液的结构和方式,有效降低系统压降,降低了水泵扬程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及能耗;
[0023]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的液冷装置,上下层模组
温差较小,液冷效果较好,电池能量密度较高,系统压降较小,对水泵扬程的需求降低,降低了动力电池包整体成本及能耗。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的正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的俯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的右视图;
[0029]图6是本技术中所述接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中所述接头管路的轴侧视图;
[0031]图8是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轴侧视图;
[0032]图9是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视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的俯视图;
[0034]图11是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液冷板(1)和下层液冷板(2),所述上层液冷板(1)和所述下层液冷板(2)通过两个接头管路(3)并联连接,每一所述接头管路(3)被构造为包括第一开口(301)、第二开口(302)和第三开口(303),所述第一开口(301)连通冷却液进口(4)或冷却液出口(5),所述第二开口(302)连通所述下层液冷板(2)顶面,所述第三开口(303)连通所述上层液冷板(1)底面,接头管路位于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之间,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呈方向相反的设置,冷却液由下往上的输入上层液冷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管路(3)包括进口侧接头管路和出口侧接头管路,两个所述接头管路(3)对称分布于所述下层液冷板(2)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液冷板(6),所述主液冷板(6)设置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5),所述第一开口(301)连通所述主液冷板(6),所述主液冷板(6)通过所述接头管路(3)与所述上层液冷板(1)和所述下层液冷板(2)分别串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冷板(6)和所述下层液冷板(2)共面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液冷板(1)、所述下层液冷板(2)和所述主液冷板(6)均被构造为通过流道板和平面板组合形成的板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瑀孛闫仕伟王圆圆刘华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